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对预防患者心房颤动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几率,进而提升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预防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予以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各组的累计心房颤动复发次数及平均持续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Pmax、P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随访1年后的心房颤动累计复发次数、每次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Pmax、P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能减少房颤复发和房颤持续时间。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阵发性房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华法抗凝治疗16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控制的不同INR范围,分为超低强度组38例、低强度组41例、中等强度组56例、高强度组31例共4组,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及出血风险。结果总栓塞事件发生率12.05%,总出血事件发生率7.83%,超低强度组栓塞发生率10.84%,低强度组栓塞发生率1.2%,其余两组无栓塞发生;高强度组出血发生率7.83%,其余三组无出血发生。结论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过程中,随着抗凝强度的增加栓塞事件发生率下降,在高抗凝强度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抗凝强度INR控制在1.5-2.49,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效果最好,心血管事件及出血风险发生率最低。

  • 标签: 抗凝强度 INR 华法林 心血管事件 预防 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永久性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予利尿剂、地高辛、ACEI制剂、抗凝剂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则联合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对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静息状态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心功能分级均降低,LVE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CHF伴永久性AF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永久性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地高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应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给药治疗高血压并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并伴有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64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凝、降压的给药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另加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给药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抗凝、降压药物基础上另加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给药治疗高血压并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在常规的药物基础上另加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给药治疗高血压并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并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持续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126例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与研究组(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心房内径、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左心房内径和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及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NPAF)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NPAF患者7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均先行抗凝与复律治疗,复律成功后,38例对照组患者予胺碘酮口服治疗,38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6和12个月的hs-CRP水平、治疗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94.74%、89.47%和78.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65.79%和50.00%,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AF患者予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通过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心室重构,可相应增加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

  • 标签: 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钙 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 窦性心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并心房颤动应用大剂量西地兰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临床指标与左心衰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诊治的76例急性左心衰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予以剂量西地兰治疗,研究组予以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大剂量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60min后心室率(152.81±10.13)次/min、90min后(135.52±7.94)次/min、120min后(114.53±5.92)次/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衰缓解时长(75.13±10.64)min、治疗后2h尿量(320.13±50.43)m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并心房颤动实施大剂量西地兰+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心室率,减短心率恢复的时间。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心房颤动 西地兰 酒石酸美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