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疾病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等两种方式的价值。方法筛选65例在2017年4月12日至2019年3月21日期间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所选研究对象都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等检测,再分析其检查的结果。结果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阳性率多于常规心电图,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准确率更加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造影前均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65例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占总例数的70.7%,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287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8.0%,224/287)明显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2.0%,63/287)(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3.6%,120/224)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0/224)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185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82.6%)明显高于39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17.4%)(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查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患者常见口腔菌群的变化,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变化相关性。方法91例研究对象按是否溃疡及愈合分为发病组、愈合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G+c)、革兰氏阴性球菌(G-c)、革兰氏阳性杆菌标(G+b)、革兰氏阴性杆菌(G-b)及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数量在不同组的差异性。结果三组比较,革兰氏阴性球菌及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患者微生物菌群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微生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我们治疗口腔疾病应该重视口腔微生态平衡。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 微生态 口腔 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前后,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0例出现伪心律失常、伪基线漂移;伪低电压率、伪ST段改变率均为1.92%,数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P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护理干预 动态心电图伪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进行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实验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效果高于对照组,本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准确性、实用性以及舒适性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本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比较好,该检查模式的检出率比较高,还可以提升检查的准确性和舒适性,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均应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病情。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以及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发生心肌缺血时心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达到97.50%,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共350阵次,其中心率>100/min为150阵次(42.86%),65min<心率≤100/min为107阵次(30.57%),心率≤65/min为93阵次(26.57%)。结论:在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促进检出率的提升,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时心率情况。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痛性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以两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后临床指标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对比,观察组更高;两组P波最小时限(Pmin)对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诊治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结合其检查情况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诊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施行动态心电图的指导效果。方法:参与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 对上述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心电图(常规组)以及动态心电图(动态组)。比较两种心电图诊断效果。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可见动态组较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施行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加准确的明确患者的病情,从而促进其治疗效果。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5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50例参与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采取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效果确切,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患者右心功能动态监测中重症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80例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收治伴右心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其重症超声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d后超声心动图指标(FAC、RVAW、TAPSE、TRmax、PASP、E/A)、预后预测指标(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干预2d后研究对象TAPSE高于干预前(P<0.05),FAC、RVAW、TRmax、PASP、E/A、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除TRmax外,其他超声动态图指标均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具有相关性,其中TAPSE越高,FAC、RVAW、TRmax、PASP、E/A越低,患者APACHEⅡ与SOFA量表评分越低。结论:重症超声是了解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于危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对右心功能的动态监测,为医务人员病情评估、治疗、预后预测等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维护危重患者健康。

  • 标签: 重症超声 危重症 右心功能 动态监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019年12月我院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的护士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2018年1——2018年12月的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一年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并对两组护理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五常法组、质量管理组、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教学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 手术室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不足之处,为患者的手术治疗、生命安全等提供多重保障,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相关疾病需要手术的100例患者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后加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使患者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选择应用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式,始终围绕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临床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诊疗计划的具体执行也将变得格外顺利。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护理管理,持续改进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共有72名受试者参与,其中一组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另一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率和工作效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t检验、              X²检验和p值计算。结果 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肛肠外科护理管理组在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方面表现明显优于传统管理组(p < 0.05)。另外,医疗事故发生率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组中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具有积极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肛肠外科护理 患者满意度 医疗事故发生率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医院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全面渗透细节管理联合环节控制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及质量。方法:从2023年2月-2023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用数字表法抽取出78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为了突出本次医学研究的可比性,将选取的总病例数有计划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分配39例、观察组分配39例。其中对照组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实施常规管理法,观察组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联合环节控制管理模式,比较医院感染率以及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情况、对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做出对比、比较两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从以上观察指标中的各项比对结果来看,观察组使用的细节管理联合环节控制效果和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医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护理模式对控制医院感染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节管理联合环节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门诊病患院感控制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本医院收治的门诊病例,选取88例进行分组对照实验。探究组行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对比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结果:观察两组医院感染情况,探究组共计发生1例医院感染以及0例医疗纠纷,发生率(2.27%、0.00%)较对比组的(6例、13.64%与2例、4.55%)更低;探究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5.45%,相较于对比组的84.09%也更高。结论:在门诊病患中采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更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且病患更满意。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 医疗纠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