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97年6月30日,当阳市余庙高级小学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故,在市救治中心住院者达24人,另外还有8人在当地治疗,无死亡病例。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定8人为有机磷中毒,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余庙高级小学的学生全为住宿生,当天有257名在校吃早饭,食物为米饭和炒黄瓜,其中有8人还吃了一学生自带的豆瓣酱。仅20min就出现了第一例病人。吃酱的8人在40min内全部发病,未吃酱的潜伏期在30min至5h,到12.5h共有32例病人,此后

  • 标签: 食物中毒 有机磷中毒 小学生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验 高级小学
  • 简介:摘要中小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成长程中的一些暂时性和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如由于学习、同学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而来求助的,问题的原因简单明了。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一种简洁明了的咨询方法。力量中心疗法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与社会建构论基础上,重视并利用人类固有的美德和力量等积极品质,战胜人的心理疾病和冲突,增加人的幸福感和促使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心理治疗技术,比较适合此类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学校开展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闵行区莘庄镇1500名小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高年级当场填写,当场收回;低年级(三年级及以下)采取家长同学生一起填写,次日收回。应用Epdate3.0进行数据录入,SAS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500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是11.73%,男女生分别为12.97%和10.67%。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学生的年龄、性格、是否能集中精力学习或做事、学习成绩、是否与父母经常沟通、学生做错事时父母采取的行为、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学生认为意外伤害是否可以预防、外出时是否告诉父母去向、过马路时是否看交通灯、是否感到作业难。结论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生存在多种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学校及其他部门应就危险因素对学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学生 意外伤害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一起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调查表明这起疫情暴发流行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疾病防治知识缺乏,对流感样病例的苗头疫情不重视,学校未能及时发现、报告疫情,致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未能及早介入。建议学校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和报告管理工作,开展缺课监测,加强疾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师生的健康保护意识和能力。

  • 标签: 暴发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淮安市钦工镇中心小学一起水痘暴发疫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该校所有患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校共有小学生898名,发病23名,罹患率2.56%,疫情历时达23天,无死亡病例。确认为一起教学机构水痘暴发疫情。结论提高教学机构晨检质量,及时隔离患病学生,提高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做好健康教育,严格执行“凭证返校”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现况,为改善教学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750所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现况进行调查。结果此次参与调查的750所中小学中,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数分别为350所(46.7%)、543所(72.4%);黑板照度、课桌面照度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数分别为444所(59.2%)、452所(60.3%);教室灯管垂直于黑板、使用控照式灯具的学校数分别为584所(77.9%)、539所(71.9%)。乡镇中小学教室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72.5%、65.3%,城区中小学教室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8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方面,乡镇中小学高于城区中小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乡镇小学在教室采光、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三个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城区小学(P〈0.05)。乡镇中学在控照式灯具方面低于城区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中小学在课桌椅配备符合卫生要求方面仍需要大力整改,乡镇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灯具的监管维护是今后重点监督检查的内容。

  • 标签: 中小学校 教学环境卫生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探讨中医耳穴贴压按摩在小学生中预防轻、中度近视和缓解眼疲劳的效果。方法从芦潮港某小学中筛选出180例(360只患眼),以正视力≤4.9作为筛选对象,观察疗效并统计结果。结果有效率66.11%,疗效与年龄大小、用眼程度、度数深浅等呈负相关,与是否能坚持按摩,按时按摩、能否改变不良用眼习惯等呈正相关。结论中医耳穴贴疗对预防青少年轻、中度近视及眼疲劳疗效确切,在学生中开展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疗效相对满意等优点,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督促按时按摩及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适当配合食疗。

  • 标签: 小学生 耳穴贴疗 近视 视疲劳
  • 简介:缺铁性贫血是儿童青少年主要营养缺乏病之一,各地学生发病情况不同。为了解长春市城乡中小学生血红蛋白(Hb)水平和贫血状况,我们于2003年5~7月,对长春市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检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长春市 中小学生 血红蛋白 检测 缺铁性贫血
  • 简介:目的了解肇庆市山区农村小学生基本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包营养干预10个月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肇庆市山区农村一至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学生每天补充1包营养包并进行营养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宣教,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10个月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指尖血血红蛋白检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纳入1190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人均有1188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其中干预组852人、对照组336人。1145名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其中干预组812人、对照组333人。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7.39%(563/1188),贫血患病率为37.82%(433/1145)。营养干预10个月后结果表明,干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5.68%(304/852),贫血患病率为18.97%(154/852),对照组学生营养不良率为52.98%(178/336),贫血患病率为25.83%(86/333),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不良率和贫血患病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不良率和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肇庆市山区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给山区农村小学生补充营养包1O个月后可以降低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贫血患病率。

  • 标签: 营养状况 干预性研究 学生
  • 简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健康教育在维护学生健康,促进素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今结合南京市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状况作一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南京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回顾从20世纪50年代起南京的中小学校已开始进行学生卫生保健工作.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从此,学校健康教育由单纯的"宣传型"向"宣传与教育型"发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第一次纳入正规教育的范畴.南京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健康教育讲座,一般一月两次,每次1小时左右,并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考核.南京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与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紧密不可分,因为创建工作中对教育系统的主要考核指标就是学校健康教育的状况.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教基[1994]14号文件》,明确每周要有0.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由此,健康教育正式排入课表.南京市的学校健康教育也进入"五有,三率,一提高"阶段: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考核;开课率达100%,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

  • 标签: 学校 健康教育 卫生保健 南京市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腮腺炎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小学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调查表对患病学生进行询问、体检,治愈者回顾性追踪调查。对首发病例、传播方式、波及班级、流行特征、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全校有学生1150名,流行81天,发病101人,罹患率8.78%,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管理,开展腮腺炎疫苗接种,早期发现患者,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效控制传播途径,是遏制腮腺炎暴发流行的关键。

  • 标签: 腮腺炎 学校卫生 暴发流行 疾病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国家《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教体局、卫生局领导下,在各学校的配合下,为了我县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治学生各种常见疾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预防保键服务,我中心承担了此项工作,并顺利的完成城区中小学生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共有8所学校参检,176个班,8760名学生,基本能代表全县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

  • 标签: 学生健康 体检结果 预防性健康检查 卫生管理条例 岷县 城区中小学生
  • 简介:摘要中小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成长程中的一些暂时性和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如由于学习、同学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而来求助的,问题的原因简单明了。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一种简洁明了的咨询方法。力量中心疗法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与社会建构论基础上,重视并利用人类固有的美德和力量等积极品质,战胜人的心理疾病和冲突,增加人的幸福感和促使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心理治疗技术,比较适合此类问题。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城区内抽取了西宁小学、从化中学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选择对象过去1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00名中小学生,共有165名学生发生伤害278次,伤害发生率为27.50%,次数发生率为46.33%;男女生发生率分别为33.89%和21.19%。男生高于女生(P〈0.05);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1.00%、28.00%和20.00%,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伤害的学生中有40.61%的人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的伤害;伤害发生的前5位原因依次为扭伤、跌倒/坠落、碰撞/挤压、割伤/刺伤、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校内为主;主要受伤部位是下肢和手指/脚趾;26.26%的伤害需医院门诊处理和住院治疗。结论从化市城区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 标签: 学生 损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物中毒发生原因,提出应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对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依据《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WS/T6-1996桐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判定。结果经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判定该起误食中毒食物为桐油籽中毒。结论卫生知识匮乏,宣传工作不到位,是导致该起小学生误食桐油籽中毒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误食桐油籽 食物中毒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麻阳县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的麻阳县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现况调查结果,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HBsAg阳性的小学生为病例,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2岁的HBsAg阴性的小学生为对照。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肌注或点滴、拔牙、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一人一针一管、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等因素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12个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后有6个因素:肌注或点滴、拔牙、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一次性注射器具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注或点滴、拔牙和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其中的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一次性注射器具是主要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小学生 乙肝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区学校教育设施和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学校教室等场所卫生指标检测,找出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不良因素,积极探索消除不良因素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卫生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法分别于2010年11月~2011年3月和2011年11月~2012年3月采暖季节分批次对全区87所中小学校进行监督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教室采光与照明、教室人均占有面积、课桌椅设置、黑板照明、教室微小气候、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管理卫生人员配备等。结论经卫生学总体评价城区合格学校共26所,合格率为96.3%;农村合格学校55所,合格率为91.6%。在教室人均占面积、课桌椅设置符合率、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管理等具体项目上,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学校 综合卫生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了解凉山州宁南县汉族彝族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和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凉山州宁南县1030名10-12岁汉族彝族小学生,其中汉族802人,彝族228人,以安氏分类和个别正常牙合为诊断标准进行错牙合畸形口腔检查,填写调查表,整理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7.6%。以安氏分类法为诊断标准,安氏I类302例,占43.4%,安氏II类224例,占32.2%,安氏III类170人,占24.4%。汉族患者为553人,患病率为69.0%,彝族患者为143人,患病率为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山州宁南县小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较高,汉族彝族患病率存在差异性,需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和机制,加强口腔正畸知识宣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

  • 标签: 错牙合 畸形 患病率 安氏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