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有很大区别,但在其语言立场背后,都隐含着可以相互沟通和比较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状况。拉美的新小说和中国90年代诗歌写作的共同点在于:其创作者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改革对于更贴切地表达或象征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心灵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理论表达中的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们却不知不觉地在违背或遵循着,滞后或超越于他们的主观的理性的认识,体现在创作细节中的无意识也许真正泄露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但不管怎样,拉美新小说家和中国的当代诗人们的宣言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挣脱和追寻。

  • 标签: 新小说 追寻 诗歌 生存境遇 当代 诗人
  • 简介:随着中国学者成功申办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学者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跨文明研究、译介学研究等学科理论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国际学界了解和认可,从而为国际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做出独特的贡献。从学术活动与学术会议的举办方面看,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从学术期刊及学科理论的新进展方面看,期刊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比较文学研究队伍,老中青梯队布局,老学者研究热情不减、中年学者成果迭出,青年学者不断进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国际影响 研究动态 学科理论
  • 简介:步履维难的行程──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的情况介绍孙凤城如何评价西方现代派的问题是在“四人帮”垮台后出现的。在这之前,即从1949-1978年间,极少有中国人知道“现代派”这个词。众所周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比...

  • 标签: 西方现代派文学 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 卢卡奇 布莱希特 情况介绍
  • 简介:2018年10月19至21日,"中国高等教学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理事扩大会暨‘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话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理工学院召开。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60余位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外国文学研究 专业委员会 年会综述 世界视野 中国立场
  • 简介:2010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第一年。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关税是9.8%,而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的平均进口税率已经降至1.0%。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2010年 合作发展 东盟自由贸易区 经验 经贸
  • 简介:“以前到访内地,未到入夜,城市已经‘乌灯黑火’,跟现在的‘灯火辉煌’有天壤之别.”全国政协常委.澳门旅游娱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鸿燊博士谈起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心中就感到一片光明,在“灯火辉煌”中.他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变化.一个国家的进步。

  • 标签: 中国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 改革开放 公司董事 总经理 城市
  • 简介:2008年11月21日,郎成平在福建晋江演讲时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业不能停留在制造环节的最底层,要尽快实现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企业要完成“6+1”流程,以此来提高抗压能力。企业真正创造价值的不是制造,而是其他的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六大块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制造。

  • 标签: 中国制造业 产业链 郎咸平 出口 抵御 创造价值
  • 简介:刘长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早期的成果主要体现于《中国系统思维》(1990年初版)。该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对于文化现象之趋向演变与性状呈现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把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思维方式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较早的内向性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关系;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重视形象思维,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

  • 标签: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科学观 文化基因 形象思维 系统思维 文化传统
  • 简介:<正>加香·拉普安特(GatienLapointe)的作品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而首先一个,就是作者本人看待它的态度问题。事实上,当他的《圣劳伦斯河赞歌》被赞不绝口,不断受到嘉奖时,诗人自己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进而又打算对作品的表达方式作些改动。如果我们不用那种名利主义的看法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修改这个使他名利双收的写作方式,我们还是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圣劳伦斯河 加香 表达方式 拉普 写作方式
  • 简介:中国与东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已位居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前10位。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一直稳居中国入境旅游的15大客源国之列。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人员往来将会更加频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旅游目的地 客源地 马来西亚 旅游业发展 印度尼西亚
  • 简介: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出于外国人之手,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至于国内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则成为一桩学术公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因事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起点标界和源流变迁,因此有必要予以辨析。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黄人 编撰时间 林传甲
  • 简介:全民抗战时期,儿童也是抗战中被宣传动员的重要对象。“中国儿童号”献机事件是全面抗战后全国儿童共同参与的集体性事件,具有儿童群体在抗战中被宣传鼓动用行动抗日爱国的代表性。不同类型的报刊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宣传,《抗战儿童》还出刊《儿童号献机特辑》对广大儿童进行宣传鼓动。以此事件为例,通过对比解读不同类型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文本,可以分析战时媒体对儿童抗战动员活动的宣传鼓动特点和意义。

  • 标签: 抗战 献机 宣传鼓动 儿童
  • 简介:当下人类所面对的全球变暖和生态危机,警示了现代化发展对“人地亲和”的忽略及偏废,其恶果是:脱缰狂奔的工业化、城市化导致人地分离;废农济工竟奉为发展的捷径,粗暴的“环境行为”却成了开放的时尚。何以重建人地的和谐关系?新近问世的知青文学给了我们不少启迪,其中戴思杰借改文为影之举,巧用人为的生态灾变,一反“再教育”主题中常见的怀旧心态,为青春期的亲仇爱恨之隋注入了厚重的栖息伦理,以此讴歌人地亲和的回复。

  • 标签: 人地亲和 知青文学 地隅体验 居住生态 发展观 欧美现代文明
  • 简介:中国古代题画诗文常被视为画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画面交相“融会”从而达到“诗情画意”的意境。本文则认为应对这些空泛模糊的话语保持审慎的态度。我们可跳出审美论之外,将题画诗文放回到原本的社会语境中,从社会功用的角度去理解其发展。本文从社会交际、地域竞争和身份建构三方面入手,来探讨题画诗文在中国古代所发挥的一部分社会功能,以及题画诗文获得发展的社会动因。这三方面实则相互关联:苏州地区文人频繁使用题画诗文进行社会交际,导致题画诗文成为“吴地”画坛的“招牌”。题画诗文助阵明中后期“吴派”对“浙派”的打压,也因此成为浙地攻击苏州的标靶。而在社会交际和地域竞争的背后是雅俗边界的变动。晚明至清代文人画学论述对题画诗文何以守住文人精英高雅“阵地”一事,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身份焦虑。

  • 标签: 题画诗文 文人交际 浙派 地域竞争 身份建构
  • 简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并且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和作品兼容中西方文化的特质。在悲剧这个属于西方美学的范畴里,中国剧作家用自身的体验来理解和学习人生、人性以及人类的普遍生存状况,并且在不断地为这个给人以力量和崇拜的领域里注入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

  • 标签: 《雷雨》 中西文化 冲突 悲剧
  • 简介:<正>从新闻史的角度看,首先将中国红军的信息透露给西方世界的并不是斯诺。但第一个将红军、红区、中国共产党的内幕忠实而深入地向西方世界传播的是斯诺,写出堪称中国革命史诗的《西行漫记》是斯诺。斯诺这部书以确凿的事实、朴实的笔墨、精彩的故事吸引了西方世界。它改变了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动员了如白求恩这样一批知识分子卷入了中国革命,带动了贝特兰、尼姆·威尔斯、贝尔登、白修德、爱泼斯坦等许多西

  • 标签: 中国革命史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埃德加·斯诺 毛泽东 宋庆龄 二十世纪
  • 简介:语言作为的主题之一把作品中各个相互独立的故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映照的叙事整体.同时,小说借助改编、互文等手段,追溯和调拨华裔男性的语言传统,突显其语言能力,以语言勇士的形象消解主流话语对他们的文化消音,为确立华裔男性的美国文化属性打下基础.

  • 标签: 《中国佬》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属性 男性风格 语言传统 叙事结构
  • 简介:2005年4月18至20日,中法文化年学术活动“马尔罗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4月18日上午,80多名中外代表与嘉宾出席了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北大法语系系主任秦海鹰教授主持,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华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紧接着进行了第一场学术发言。

  • 标签: 中国 法国 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 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