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肖建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7期
  • 机构: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似乎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的场所,由此,“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成了语文教学空谈。语文课改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综合性学习正是体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它能有效地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协调发展,让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沟通,把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给教师的教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学构建了崭新的平台,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汲取养料,彰显个性,发挥潜能,提高素养。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使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延伸与拓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教学原则问题:一、遵循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综合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但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但有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去语文化”、“泛语文化”倾向,或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地理课、历史课等,却背离了语文学科性质这一根本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应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提高语文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如笔者在上《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个专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提前一个星期时间,布置学生在课余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战争的定义、中国古代历次意义重大的战争、新世纪的世界性战争、战争的性质等等。一周后安排两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唱主角,将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多元性评价;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所收集材料以文章的形式上交,再进行评价,并将一些优秀的作品集中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活动课程理念,体现课标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使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杰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7期
  • 机构: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体现课堂的艺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宗海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5期
  • 机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柳大永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7期
  • 机构:“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近几年在中考试卷中一直处于强劲态势,各地区的命题形式基本相同。其考查的共同点是:除涵盖很多基础、积累性的知识外,内容丰富,题目新颖。《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要点为: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岳金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51期
  • 机构: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魏跃华任喜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51期
  • 机构:我们都清楚,在学习中,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既轻松又愉快,学习的“速度与质量”可谓双赢。道理明白,不一定就等于做得也一样明白。在平时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求知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个做好了,老师就能愉快地教,学生也能愉快地学。否则,教与学的过程对师生都是一种“折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岳景茹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1期
  • 机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究过程的曲折与乐趣,从而科学地理解并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转化。因此,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的职责。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