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历史过程,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发展历程,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再到'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发展历经曲折,既有理论认识局限因素,又有复杂历史和现实背景影响。我们要在澄清相关理论认识误区盲区基础上,准确把握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本意。

  • 标签: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资源配置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重要内容。其主要思想是:社会共同体是人与社会基本存在方式;社会共同体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历史飞跃和虚假性质;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社会'真正共同体'。认真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共同体 思想 当代意义
  • 简介:货币是马克思在阐述关于人思想过程重要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它与人存在方式及其演变关系是一个逐渐明晰进程。在思想史层面上,赫斯《论货币本质》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他把货币与人关系理解为一种无机结合,从而对货币批判也就难以逃离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阴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评注》和《货币》一节,马克思逐渐认识到货币与人有机结合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到了货币在人存在方式及其演变作用。基于此,我们重新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人学思想进行解读,以进一步勾勒出马克思对货币与人关系这一主题整体把握。

  • 标签: 货币 人的本质 人的存在方式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史征程,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 简介: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批判反思,以唯物史观和生命哲学为理论武器,呈现出在比较基础上批判、批判与认同结合、强烈革命、批判与建构统一、以启蒙为取向显著特征。梳理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批判,有助于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并为当代中国处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提供有益启发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西方社会 批判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50年代,集中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二人合著《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日渐成熟,他们生态文明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资本论》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之中。在《人类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及若干书信中,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类文明起源和多样,进一步贯彻并丰富发展了他们先前生态文明思想。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文明思想 形成发展轨迹
  • 简介: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列宁在当今最具争议思想之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随着革命实践不断变化而发展。概括起来看,在他思想里,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领袖利用手中政权对整个社会强行改造,在一定意义上,整个社会都是专政对象。这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社会主义革命意识形态先行有关,也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解有关。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俄罗斯国情产物。农民村社是俄国全部社会生活基础,俄罗斯文化带有浓厚东方色彩。这决定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场规模宏大社会实验,专政只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必要条件。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不科学,也是不公正。人道主义实现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对暴力倚重是俄罗斯现代化过程必然出现现象。所有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

  • 标签: 意识形态先行的革命 社会实验 俄罗斯国情 现代化
  • 简介:历史教科书是学校教育重要教科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纵向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沿革和教材变迁;而且需知己知彼,横向了解和研究台湾地区、日本和美国等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科书内容。这不仅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和有效,也是作为直接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应有研究对象。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教科书 他者书写
  • 简介:韩步江、尚庆飞在《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内在阶级属性和民族立场,而且以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进行了现实建构。毛泽东实践概念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概念 现实建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构主义方法
  • 简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在时代转折时期形成,具有丰富内容。其中,'冷静观察'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基点。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邓小平以动态、发展视角,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当时面临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冷静准确观察,得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两大问题重要论断。'冷静观察'形成源自于邓小平丰富的人生阅历,非凡的人格禀赋,敏而好学和勤于思考,强大自信力,是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冷静观察'基点具有强大理论张力与实践意义,这是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发挥自身卓越洞察力和决断力,对时代战略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斗争方法在内诸方面的总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面对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要求,更要准确把握'冷静观察'这一基点,以更宽广视野去洞悉全球问题,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

  • 标签: 邓小平 国际战略 冷静观察
  • 简介:温红彦、盛若蔚在2016年2月29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在新历史条件下重温《党委会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

  • 标签: 党委会 当代价值 毛泽东 《人民日报》 历史条件 治国理政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方法具有多重维度。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继承了'人是目的'义务论原则,承接了'最大幸福原则'功利论逻辑,从而具有对义务论与功利论双重批判继承方法之维;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将正义考虑置诸于人类整体,同时注重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德性养成,从而具有对契约论与德性论合理吸收方法之维;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关注个体,同时指向'真正共同体',从而具有超越个体主义与共同体主义两极对立方法之维。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伦理思想 方法 维度
  • 简介:毛泽东对长征胜利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从通道到遵义,毛泽东力挽狂澜,实现了党和红军伟大战略转折;运筹帷幄、用兵如神,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高超运用,创造了世界战史奇观;长征精神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 标签: 毛泽东 长征 历史贡献
  • 简介: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军事领域展开和延伸,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第二个重要成果,它不仅指导新时期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成就,而且具有穿越时空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历史基点首先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其理论基石;其次,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判断和对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发展需求回应,转变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奠定了其实践基础;再次,对新时期军队建设全局与局部、国防与经济、数量与质量、精神与物质以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等若干重大问题和基本范畴辩证思考,奠定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总体基调。

  • 标签: 邓小平 军事思想 历史基点 军队建设
  • 简介:2015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研究分析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提出了认识历史重要方法论原则,即坚持唯物史观与翔实准确史实统一。

  • 标签: 唯物史观 史实 历史结论 中央政治局 方法论原则 集体学习
  • 简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基础上提出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双重维度。它真理尺度一方面表明中国梦具有科学合理理论来源,另一方面解释了中国梦产生必然、内涵合理性和未来发展可能;它价值尺度表明中国梦既要注重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也要重视其实践主体价值需求,满足人对幸福追求,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此外,这一理论还能够科学解释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之间辩证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历史 中国梦
  • 简介:在毛泽东支持下,临危受命邓小平于1975年在艰难复杂政治形势下开展了大刀阔斧全面整顿,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了新希望,虽然历史不长,但影响深远。在整顿,邓小平表现出了政治家无私无畏责任担当和深谋远虑战略思维,值得全党干部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他当时强调,要着眼于全局,要求全党讲大局,务必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着眼于当前,着眼于现实,要求用最快速度、最坚决措施,迅速扭转形势,改变面貌;着眼于长远,提出了今后25年发展远景,其关键是教育部门要后继有人,科学研究工作要后继有人;要放眼世界,国际形势变了,就要用新战略概念来代替过时、不符合现实概念,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思想,作为制定世界战略出发点。

  • 标签: 邓小平 全面整顿 讲大局 1975年
  • 简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想是通过社会主义高度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清醒认识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贫穷问题和发展问题,才能提供发展所需要社会稳定和政策稳定。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全面改革,邓小平认为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改革,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有轻重缓急改革。总结经验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方法论,邓小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总结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历史经验,以发展方式不断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产主义 生产力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 简介:市场经济本身不是一种社会制度,但又不能脱离一定社会制度而存在和发展。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逻辑,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社会制度基础只能是私有制,只要搞市场经济,最终都必然实行私有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统理解也认为,市场经济与私有制是天然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改革,也就会走向私有化道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产生条件、发展阶段、运行机制和消亡过程理论出发,可以得出市场经济与私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它所要求制度基础不是私有制而是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既可以是私有制,也可以是公有制内部利益差别,存在利益差别的个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通过市场交换,从而形成市场经济。现实市场经济,既可以是与私有制相结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和目的是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私有化。

  • 标签: 资本论 市场逻辑 经济制度 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