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人的历史活动与文学人的历史活动是基本的、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涵盖一切的。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历史存在和历史范畴。历史科学的包容性被马克思、恩格斯概括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领域和范围中的一切都这样那样地基于、源于和从不同的方式和层面表现历史的存在和历史的过程。这种似乎近于极端的理论表述实际上是并不过分的。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历史活动 审美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观点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诞生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史,并在1989/1990年世界性的变革之后终于有效地确立了自己的编辑原则并真正成为历史考证性的版本。作者介绍了MEGA四个部分的内容以及各个部分的编辑和出版情况,并以此证明它所采用的新的编辑方式为人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提供了文本基础。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考证版 国际马恩基金会 去意识形态化 学术化
  • 简介:<正>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风貌。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现实发生根本转变的社会历史因素,也有由于引进西方当代哲学文化和文艺思潮而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对此,学术界已发表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为该问题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是,从已有成果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看,研究者大多忽略或回避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发展主流的社会主义文

  • 标签: 当代文学 自然客体 社会历史因素 审美主客体 本体论哲学 当代哲学
  • 简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服务型政府建设 社会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体制
  • 简介:只有认为文学是"审美社会意识形式",才能使"审美"性和"观念"性因素得到融合,从而把"审美"性、"意识形态"性和其他相关特性如语言性、人性、文化性等等,都作为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的属性。关于文学本性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界说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同经典作家原初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是有明显出入的,同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有关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方法也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文艺离不开意识形态与文艺不等于意识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论域、不同的命题。

  • 标签: 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 社会意识形式 审美意识形态
  • 简介:日本的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和代表现代派文学的新感觉派文学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特征。各流派之间的文学理论的争论则为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对于自然主义文学的批评,还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内部、无产阶级文学与新感觉派的争论,都反映出不同文学思潮中的意识形态、思想的侧面。

  • 标签: 自然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新感觉派 形式与内容的争论 政治与文学
  • 简介: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学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强调文化自信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安全。高校是抵御西方不良思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强化高校文化安全对进一步继承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高校在维护文化安全中面临挑战:经济社会转型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思潮变化;开放环境下,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积极利用互联网散布有害信息。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文学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采取各种措施严防其在高校的影响与渗透:正本清源,逐步消除这些文学作品在高校学生中的心理土壤;敢于亮剑,坚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文学作品的渗透传播;形成舆论,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学作品的批驳反击。

  • 标签: 文化自信 文化安全 历史虚无主义 文学作品 高校意识形态
  • 简介:鹿是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元素,美丽的丽(麗)即与鹿有关。而"N级编码"理论则是叶舒宪先生提出的用以打通史前文化文本与当代文学文本之关系的文化理论。中国从古至今的鹿文化也可以用"N级编码"理论来分析:首先,亚欧大陆早期文化中有许多鹿的形象。其次,汉字"麗""禄"等字与鹿有关。再次,《史记》等典籍中有"逐鹿中原"等记述。最后,当代有《白鹿原》《鹿鼎记》等作品。鹿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与它的角有关:一方面,鹿角在早期人们心中具有"再生"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角在早期文化中往往与"冕"相关。鹿角的这两种属性在古代王者的身上得到了统一:新王即位一般要"加冕",由此代表神授的"新生"政权的产生。

  • 标签: 鹿 N级编码 再生 政权
  • 简介:在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关系维度中,瞿秋白一方面以"文艺阶级性"为核心,致力于建构文学理论的"政治话语",注重发挥文艺的煽动作用、宣传功能;另一方面尊重与理解文艺的内部规律,强调文学理论"学术话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研究色彩。缘于瞿秋白文学理论生成的时空条件、"二元式"独特个性、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资源的复杂性等因素,政治与学术的复调话语在瞿秋白的思想世界中处于互补与矛盾的关系之中。

  • 标签: 瞿秋白 复调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 简介:本文以希尔写的约翰·康福德的诗为例分析了《公民权力摘要或备忘录》一诗中的施行语言、政治与诗歌的暗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诗歌不能达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但通过诗歌施行语言的暗示,诗歌却可以对公民权力和政治事务产生行动的效果。

  • 标签: 吉奥弗瑞·希尔 施行语言 诗歌 公民权力
  • 简介:前期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是不可说的"神秘之域",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消解了语言的彼岸性和神秘性。文章分别剖析了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思想,并对这两种批判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阐发。

  • 标签: 语言 不可说者 语言批判 神秘之域 实践批判
  • 简介:<正>上海交大"美学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于2011年7月4—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两百名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及少量青年教师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研讨。本次"美学与文化产业"研究生暑期学校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担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其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暑期学校由交大人文学院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暑期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如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贾斯汀·奥康纳,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的第三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12个顾问之一,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曾为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撰写创意产业发展报告。贾斯汀·奥康纳教授同时还帮助邀请了一批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美学、艺术学与创意产业的教授学者,如Andrew、MichelleTabot、

  • 标签: 美学理论 暑期学校 人文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昆士兰科技大学 奥康纳
  • 简介:<正>市场经济和文学艺术都是一种客观存在,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们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客观规律一样,不能取代、不能消灭,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要求得生存与发展,摆脱任随商品浪潮播弄的命运,既须参与到市场经济构成的现实关系中去,又须保持文艺美学本性的品格,达到两者的统一.或者说,需要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文艺固有规律的具体途径与形式,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反作用于市场经济,促使其合规律地前进.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文艺就有无穷的源泉、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市场,就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命运.

  • 标签: 文艺规律 中国文学 社会主义文艺 邓小平 艺术形象的创造 文艺工作者
  • 简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意见'精神和教育部研究生司关于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23次学科论坛'于2016年4月23—24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