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揭示了甘肃河西地区环境蠕变的若干事实,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异常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蠕变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气候异常
  • 简介:通过简要回顾中国学者有关东北三冬季气温变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分析了近百年或近几十年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与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各类海-气环流因子。近百年来,东北冬季气温上升,1987年前后发生增暖突变。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等是影响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北极涛动、东亚冬季风、东亚中高纬环流型等的持续性是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多种变化特征集中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气候变化值得深入探讨,也有必要在整个东北三的范围内,深入开展冬季气温预测方法的系统研究。另外,测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中国东北三省 冬季气温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 简介:在方案中较系统地总结了本省人工防雹作业及指挥中涉及到的天气气候特征、作业指挥方法、监测指标以及作业实施方案,对本省人工防雹作业及指挥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人工防雹 作业 指挥 天气气候 青海
  • 简介:为了实时监控青海各级气象台站气象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能统计和分析气象资料的传输及时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QLServer数据库的青海气象信息传输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B/S方式,在JAVA环境下开发完成,信息实时监控结果以表格形式显示,以Excel表格形式导出;实现了任意时段、任意信息报类和任意气象台站的传输及时率统计。该系统界面友好,通过业务化应用,可及时发现气象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逾限报或缺报,也可及时分析掌握全省各级气象台站的气象信息传输的及时率。

  • 标签: 数据库 统计 传输及时率 逾限 缺报
  • 简介:干旱灾害是甘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信息扩散 旱灾 风险分析 甘肃省
  • 简介:本文分析了福建前汛期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总结出福建前汛期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台风和热带云团三类,并分别建立其大暴雨概念模型。同时还对北京T106产品中诸多物理量场与历史个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福建前汛期大暴雨的热、动力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建立天气分型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相结合的福建前汛期大暴雨客观预报方法。经历史资料回代和试运行表明,该方法预报效果良好。

  • 标签: 大暴雨 概念模型 天气型自动识别
  • 简介:该系统由数据库模块、建模模块、业务预报模块及预报效果检测4个模块组成,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visualbasic语言,具有规范化、客观化、自动化,操作简便快速,便于移植推广等特点.1999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其预报效果较好,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温概率 预报系统 模块
  • 简介:近年来,气候工作者在气温、降水的诊断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专门对蒸发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的工作还很鲜见.本文对江西近30年蒸发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旨在反映蒸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我省蒸发及其变化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诊断分析 年平均 赣中 八十年代 滑动平均值 上升阶段
  • 简介: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 标签: 黑龙江 玉米 低温冷害 危险性 预估
  • 简介:1995年甘肃气象业务工作大事记1月1日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五地市州开展机制报表工作,从而实现全省地面报表的微机制作。同日民乐、会宁两站在新站址正式开展工作。1月15日以反映区域协作活动和区域内各省区业务现代化建设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兰州区域...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甘肃省 区域气象中心 气象业务 副局长 飞机人工增雨
  • 简介:阐述了雷电监测网数据的应用、雷电监测网的探测原理和结构及功能,并根据江西的实际,提出了江西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布建和要求.

  • 标签: 雷电 监测 定位网 原理 布建
  • 简介:1月24日,气象局和气象学会特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和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为我省气象科技人员作了《水文气象发展综述》、《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等专题学术报告。

  • 标签: 气象学会 大事记 青海省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专题学术报告
  • 简介:利用1960—2015年辽宁50个常规气象站和加密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冬季降水极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康平和义县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多,为1.7次;辽中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少,为1.0次。辽宁冬季极端降水频次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存在11、7a和3a的变化周期。辽宁冬季区域性小雪、中雪、大雪及暴雪量级降水过程的年总频次极大值分别为32、8、4次和2次。辽宁冬季连续性降水过程发生频次呈自东向西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清原地区年平均连续性降水发生频次最大,达9次/10a。单站冬季降水总量极值为95.0mm。单站纯雪过程降水量及24h、6h、1h降水量极值分别为42.0mm、34.5mm、20.0mm和6.9mm。

  • 标签: 极端降水频次 连续性降水过程 纯雪过程降水量 小波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城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检验方法,对多种数值预报及释用产品的2014年度日极端气温、24小时降水、暴雨过程暴雨和8种分类暴雨过程暴雨等预报进行站点预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释用T639数值预报的T639-MOS日极端气温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5天逐日的最高气温和3天逐日的最低气温≤2℃预报准确率均为最高;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晴雨和一般性降水预报优于全球模式,但暴雨预报评分不如全球模式和多模式集成降水预报;暴雨预报Ts评分都不高,且随预报时效降低,24小时预报最高为17.3%,而120小时预报最高仅3.4%;暴雨过程暴雨预报平均TS评分很低,均未达10%;分类暴雨过程以台风登陆类暴雨预报TS评分最高,但该类暴雨过程样本数太少,检验结果代表性差;其他分类暴雨预报效果差,对局地对流降水明显的午后热雷雨类和副高边缘类暴雨全部漏报。

  • 标签: 预报检验 数值预报 释用产品 分类暴雨
  • 简介:利用近十年青海50个站点雷暴持续期等要活动参量,与三十年整编历史资料对应参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近十年雷电所造成的灾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活动变化规律和灾情特点,为气候变暖情况下雷暴的变化气候特征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雷暴 活动 灾情 分析
  • 简介:国内十天气气候事件:一是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二是30年罕见秋冬连旱突袭北方冬麦区;三是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四是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五是华北局地最高气温破6月历史纪录;六是四川震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七是华北黄淮等地遭受今冬寒潮暴雪夹击;

  • 标签: 气候事件 国内外 天气 暴雨洪涝灾害 北方冬麦区 历史纪录
  • 简介:棉花需求增加是个世界性趋势,通过对浙江棉花产量变化稳定性特征分析,认为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是形成产量变化不稳定特征的客观原因,深入分析关键期气象条件适应性,研究和确定棉花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指标,提出棉花优质高产的气象科技对策。

  • 标签: 棉花 气象科技 浙江 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气象条件
  • 简介:分别对单站洪涝强度、流域集中期洪涝强度和流域汛期洪涝强度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1951~1998年江西5流域的洪涝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大流域近半世纪10洪涝集中期、10洪涝汛期和南北分片10洪涝年.

  • 标签: 流域洪涝 定量描述 分析
  • 简介:利用2001年—2006年青海的7个探空站的资料,将青海省分为7个区域,每个区域用一个探空站的资料,根据2001年-2006年青海56个气象站的冰雹历史个例,分析了冰雹过程环流背景和每个区域的降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每个区域探空站的08时的k指数,得出这7个分区发生降雹天气时本区域内的探空站08时的k指数的特点,在做青海的降雹预报时提供一些依据。

  • 标签: 青海省 降雹天气 K指数
  • 简介:利用河南30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共196个冬小麦品种的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长度、积温需求和产量构成要素等品种更新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河南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营养生长期增温速率高于生殖生长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区域品种更新的主要特征是出苗—抽穗天数减少(2.8~5.9d/10a)、抽穗—成熟天数增加(1.3~2.5d/10a);完成各生育阶段所需积温(>0℃积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抽穗—成熟期尤为明显(26~50℃·d/10a).有效穗和穗粒数与营养生长期长度或同期积温无显著相关,千粒重随生殖生长期延长而显著增加.豫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抽穗至成熟天数/出苗至成熟天数)和同期积温比(抽穗至成熟积温/出苗至成熟积温)随时间增加,积温比对产量变化的解释性高于天数比;豫中和豫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随时间增加,但积温比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单产提高与生育期天数比增加有关.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冬小麦品种更新特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

  • 标签: 冬小麦 品种更新 气候变化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