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经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裂隙脱位到一个异常的腔隙者称为腹内疝。它在临床表现上较为少见,尚未出现症状的腹内疝临床上多难以确诊,其严重的话可造成胃肠道梗阻,甚至因肠坏死而危及生命。腹内疝发病急、进展快,且早期临床表现又不典型,所以早期诊断较难,易导致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多层螺旋 CT( MSCT)对腹内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来鉴别小肠梗阻及对腹内疝行术前诊断。本文通过患者资料调查,分析了多层螺旋 CT表现及其它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腹内疝 肠扭转 多层螺旋 CT
  • 简介:目的总结超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43例经临床证实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资料,具体观察大脑中动脉、局部脑组织及侧脑室前角的变化情况。结果CT显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增粗征37例,局部脑组织肿胀征39例,侧脑室前角压迫征41例,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征2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有特点,熟练掌握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 大脑中动脉增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1例早期肺癌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检查,分析早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与特点。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出结节病灶51个,检出率82.25%,CT主要表现肺内存在软组织结节,单发,直径均>10mm,有空洞、分叶与毛刺等主要特征。结论低剂量螺旋CT能够有效检出肺内结节,有利于早期肺癌的及时发现与临床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表现 特点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结果16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为磨玻璃影、斑片状影、结节状、网状影,典型者呈“蝶翼”状。结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阴影、结节状、网状影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主要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但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 标签: 卡氏肺孢子虫 肺炎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空洞的CT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伴有肺部空洞的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为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每组50例。主要观察空洞特征、位置、测量数据。结果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内壁、内容物及外壁的CT特征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偏心空洞发生率分别为2%、28%、88%,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壁CT强化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空洞的CT表现明显不同,通过分析空洞特征、位置及测量数据有助于区分疾病病理类型。

  • 标签: 肺部空洞 CT 病理类型 鉴别
  • 简介:本组收集我院1996年11月~2001年3月以病理证实的和同期作CT、钡餐造影、食道镜检的食管癌患者120例,就其三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CT的不典型表现及误诊原因.

  • 标签: 食管癌 体层摄影术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的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外科收治42例经过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小肠造影以及CT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患者均采用了小肠气钡造影以及CT检查,发现本组患者的X线表现为小肠充盈有所缺损,小肠的黏膜一定程度的破损,小肠壁较硬,肠套叠以及肠梗阻;CT检查提示有软组织的块状阴影出现,小肠壁较窄,肠套叠以及肠梗阻。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意义,其X现检查能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点,再结合CT对于临床确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肠原发性肿瘤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螺旋CT表现。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分析患者的CT征象特征,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检查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结果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螺旋CT检出坏死股骨头75个,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22例。I期股骨头24个,星芒状结构变形,骨硬化或骨质疏松;II期股骨头22个,囊状透亮区及骨硬化;III期股骨头29个,骨碎裂、骨硬化、关节面塌陷。结论螺旋CT具有高分辨力,能够清晰显示早期股骨头坏死范围,同时根据CT表现及征象可准确进行分期,有助于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股骨头坏死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甲状腺患者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从其密度和形态来看,有26例密度不均匀,20例形态不规则,4例出现强化残圈,有10例肿瘤边缘不清晰;从其钙化程度来看,有27例出现钙化,其中有6例为混合型钙化,20例细沙粒状钙化,7例囊内钙化性结节;从转移和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来看,有41例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有1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钙化形式、外周受侵情况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癌 CT表现 病理相关性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采用日立“Pronto”螺旋CT扫描机对6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大脑半球是脑转移瘤的好发部位,63例中258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瘤周水肿明显是转移瘤较为特征的影像表现。结论:脑转移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脑转移瘤 CT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的典型CT特征和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包虫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获得与病理结果相一致的典型CT影像,主要表现为单囊型、子囊型、钙化、合并感染、破裂等,以肝内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囊状水样密度影为主,囊壁清晰锐利,多数病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合并感染囊壁增强、囊内容物密度增高,内囊破裂可有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等典型表现。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不仅能发现早期病变,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的病理形态改变。

  • 标签: 包虫病 细粒棘球幼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积水患者48例。另选取45例子宫附件区囊样病变作为鉴别诊断对象,将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均经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为输卵管积水或附件区囊样病变,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层面重建处理,与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在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输卵管积水的特异性CT表现用于鉴别诊断。结果手术证实48例输卵管积水患者中共62侧输卵管病变,其中显示管状型及腊肠型42侧,多囊型14侧,单囊型6侧,可见肿块边缘呈“3”字形切迹及肿块内不完全分隔,而其他附件区囊样病变患者多呈单囊型或多囊型,管状较少;囊内多见完全性分隔;CT确诊输卵管积水41例,CT确诊率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可提高输卵管积水临床检出率,可根据CT特征表现与其他附件区囊样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输卵管积水 螺旋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也期间所收治的40例(共50个)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查,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经CT检查,4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中有圆形20个,椭圆形12个,葫芦形9个,不规则形9个,有单侧33例,双侧7例,患者因出血时间不同,C检查结果密度有所不同。结论在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诊断过程中,CT检查能够更好地显示患者不同出血时间和病变成分,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卵巢巧克力囊肿 CT 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显示,病灶多表现为右下腹近回盲部与阑尾或盲肠关系密切的、大小不等的囊实性肿块及阑尾增粗,病灶内部及强化具有一定特征。CT对阑尾黏液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真菌感染的 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 CT诊断或疑诊为肺部真菌感染 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记录患者 CT检查申请单及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 CT 特点。结果: CT表现为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 9例 ,似肺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者 9例。 1例出现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新月征”。另 1例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边缘比较模糊,密度较淡,以中、下肺分布为主,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霉菌球的“新月征”可明确肺曲霉菌病的诊断,若出现磨玻璃影及“晕征”是真菌感染病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此外,双肺多发病灶,征象多样,且变化快,提示真菌感染可能。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综合选择治疗方案。采用门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后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胃窦40例、广泛皮革胃11例、胃底贲门9例、胃小弯9例、胃窦体5例、胃大弯4例。78例胃癌均为T4期,其中T4a期43例,T4b期35例。(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中,57例化疗前CT检查发现腹膜转移,15例行剖腹探查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转移,6例为胃癌切除术后随访复查CT发现腹膜腔转移。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72例,最终确诊78例,CT检查漏诊9例、过度诊断3例。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88.5%、99.6%、95.8%、98.9%。78例患者胃癌腹膜腔转移的部位及表现:①腹腔积液:71例伴有腹腔积液,其中少量腹腔积液21例,中等至大量腹腔积液50例。②大网膜增厚:59例表现为大网膜呈片絮状及结节状增厚,增厚呈包块状、网膜饼样改变。③�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腔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