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与可以吸收肋条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可以吸收肋条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采用可以吸收肋条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比较观察 肋条 骨折 可吸收肋条骨 钉内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髓内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26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13例;参照组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实验组应用髓内内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显著好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髓内内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大应用力度。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撬拔空心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84例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跟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型切口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折康复效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Bohler和Cissens角、跟宽度和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跟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Bohler和Cissens角、跟宽度和高度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Bohler和Cissens角、跟宽度和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治疗跟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跟宽度、高度和相关角度,减少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椎植与不植结合椎弓根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 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62.8±2.5)岁]。损伤节段:L1 37例,L2 7例,L3 2例,L4 2例。植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78岁[(63.7±2.1)岁]。非植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0~75岁[(62.4±2.9)岁]。植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5例,E级5例;非植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棒系统固定+辅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植组行伤椎植,非植组伤椎不植。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单节段棒置入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骨折愈合情况;分别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评估术前、术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等级。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压疮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植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16.2±3.4)个月],非植组15~24个月[(17.5±5.4)个月]( P>0.05)。植组和非植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0±70)ml和(210±65)ml(P>0.05)。植组单节段棒置入时间为(38.5±9.6)min,较非植组(30.5±5.4)min延长(P<0.05)。植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7.5±1.8)分和(1.5±0.7)分,非植组分别为(7.8±1.4)分和(2.9±1.2)分,两组术后1年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5%(17/20)和95%(19/20),非植组分别为64%(18/28)和86%(24/28)(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组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3%(2%,4%),非植组为6%(5%,8%)(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或肺部感染等,其中植组术后1年骨折不愈合1例,非植组4例(P>0.05)。结论伤椎植结合椎弓根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与伤椎不植治疗相比,虽增加了置时间,但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的椎体高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可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老年人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端髓内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近端髓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术后下地负重等时间、伤口引流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14个月,两组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近端髓内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可作为此类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交锁髓内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患者11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66.67%),手术时间[(69.87±3.46)min]和并发症发生率(5.26%)均短于、低于对照组[(90.14±7.47)min、1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6、5.211,t=18.589,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内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疗效比较研究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治疗四肢骨折后不连食物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使用带锁髓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带锁髓内钉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共4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隐性出血、住院、负重和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隐性出血多于对照组,住院、负重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效果存在差异,交锁髓内并发症少,负重快,愈合快,而锁定钢板手术时间短,隐性出血少。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胫骨骨折 临床疗效 骨代谢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固定,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随访1年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性愈合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相比,交锁髓内固定法治疗效果更好,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固定法 钢板内固定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近端防旋髓内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本次分析探究,(时间:2019年01月~2020年03月),行治疗对比性探究,电脑随机数组排列分组,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n=30),实验组(近端防旋髓内内固定治疗,n=30)。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手术指标:两组相较,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明显,(P<0.05);(2)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显著,(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近端防旋髓内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髓内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取髓内内固定。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髓内内固定的应用效果优于钢板内固定,可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取髓内内固定。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髓内内固定的应用效果优于钢板内固定,可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置经椎弓植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月,入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数为2),一组观察组(n=35)配合经皮置经椎弓植治疗,一组对照组(n=35)配合传统开放置治疗,以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为评价标准,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实践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记录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值差异于对照组,(p<0.05);对应治疗后,反馈负面指标(疼痛度)、反馈治疗效果(伤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置经椎弓植治疗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经皮置钉经椎弓植骨 神经症状 胸腰椎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长管创伤骨折应用髓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接诊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及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应用髓内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用时为(59.24±4.17)、住院用时为(16.73±1.27)骨折愈合时间为(3.22±1.19),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用时为(81.26±7.53)、住院时间为(23.11±2.29)、骨折愈合时间为(6.88±1.43),骨折越好优良率为73.53%。结论  四肢长管创伤骨折应用髓内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手术用时、住院用时,促进骨折康复,提升术后愈合优良率。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术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80例胫骨骨折患者,均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入院诊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锁定钢板、交锁髓内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代谢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PINP、OPG、OC指标较对照组低,且TRAP、Cat K、DPD指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明显(P<0.05)。结论:交锁髓内疗效更高,可有效平衡代谢水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胫骨骨折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结果:通过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观察组患者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带锁髓内用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不连的患者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名。对照组实施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固定术联合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与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区间为2019.6-2020.6,选取收治于我院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型组与联合组,微型组46例。联合组46例,微型组采用微型钛板治疗。联合组采用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包含软垢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疏松移位、吸收肿胀)。结果:对比微型组与联合组牙周指数,联合组均低于微型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微型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概率,联合组低于微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治疗颌骨折,患者牙周组织得以改善,同时减少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单纯微型钛板 坚固 内固定 颌间牵引钉 联合治疗 颌骨骨折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