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板,板。铁钉铁板,铁板铁钉,铁钉板,铁板。(满眼都是“”,看得眼睛都晕了!要注意啦.“”是个多音字!到底怎么读呢?仔细体会一下吧!)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管多发骨折患者应有带锁髓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6例长管多发性骨折患者,86例患者均给予带锁髓内方案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HSS各项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患者在术后疼痛、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升,差异显著(P<0.05)。同时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了95.35%(82/86)。结论带锁髓内治疗长管多发性骨折的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有效的提高断骨的愈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长管骨 带锁髓内钉 多发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结合干骺端环锯取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70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患者住院14-28d,平均(16.5±5.7)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4.8±5.3)个月。X线摄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采用Johner-Wruhs评定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53例、良1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7.1%。结论精心细致和全面的护理是促进下肢长谷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胫骨骨折 股骨骨折 髓内钉 植骨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弹性钛髓内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年-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患有长管骨折的患儿一共有63例,对63例患儿采取弹性钛髓内内固定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63例患儿经过六个月的跟踪随访,随访率100%。所有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没有出现延迟愈合或者不连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在7~15周,没有1例患儿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当中优有45例(71.43%),良有10例(15.87%),中有6例(9.52%),差有2例(3.17%),优良率为87.31%。当中有8例患儿是在60天拔,其余在7个月以内拔,没有1例患儿出现骨折。结论弹性钛髓内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折,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长管骨骨折 治疗 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修复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道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防腐成人颈椎标本(C3~7)共30个,分3组:正常骨密度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骨质疏松修复组(C组),各组10个标本,测试疲劳前后的最大轴向拔出力。A、B对照组椎体二侧孔均放置4mm的椎体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行即时最大拔出力实验,另一侧在疲劳实验(2Hz,20000次)后行最大拔出力实验。C组(实验前需进行螺钉拔松实验)注入PMMA0.6~1.0mL,并拧入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进行即时和疲劳后最大拔出力实验。结果A、B、C组即时拔出力明显高于疲劳后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疲劳后与A组即时拔出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即时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后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注射后未发现道渗漏。结论PMMA道修复能够明显增强椎体螺钉的即时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并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螺钉松动和拔出的修复固定。

  • 标签: 颈椎 聚甲基丙烯酸类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弹性钛制髓内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状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长管状骨折治疗的小儿患者14例,对其实施弹性钛制髓内内固定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随访1个月~8个月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患者的四肢无明显肢体缩短或过度生长现象,无畸形愈合、断以及临近关节功能障碍情况。讨论弹性钛制髓内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状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长管状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带锁髓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収治的60例下肢长管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带锁髓内治疗下肢长管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微创 下肢长管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平台塌陷骨折采用排内固定疗法联合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4年内收治的28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所有患者均采用排内固定联合植手术进行治疗。对比所有患者术后3d与术后1年后倾角、内翻角以及股胫角具体情况。同时,对比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HSS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d以及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股胫角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中HSS评分明显要高于术前的HSS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排内固定联合植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关节面发生二次塌陷,达到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排钉内固定疗法 植骨法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双侧置、单侧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双侧置,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双侧置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经椎弓根植骨置钉
  • 简介:目的:探讨髓内系统结合水泥填充治疗股骨转移瘤致股骨病理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03-2013-02我科接诊老年股骨转移瘤致股骨病理骨折16例,股骨近端9例,股骨中段7例,均采用髓内水泥填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随访,随访时间3~24月,平均18个月,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移瘤致股骨病理骨折患者,水泥填充+髓内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明显缓解消除疼痛、部分或完全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护理难度。

  • 标签: 病理性骨折 髓内钉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路椎体间打压植融合治疗30例。对术后植融合手术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效果优20例,良10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3年,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融合率为第一年85%,第二年全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 标签: 下腰椎失稳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经桡背侧入路带筋膜血管蒂桡骨茎突瓣移植结合加压空心固定治疗13例腕舟状陈旧性骨折患者,术中腕关节桡背侧切口,充分暴露桡骨茎突及舟骨,以桡动脉腕背支直达桡骨茎突的分支为蒂并携带周围筋膜组织,凿取大小适中带血管筋膜蒂瓣植入舟骨,加压空心内固定,管型支具固定患手于拇指外展腕关节中立位4w。结果:术后13例患者均获得6~1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均达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腕部疼痛、无力症状消失。按Knimmer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6例,良5例,可2例。结论:桡动脉腕背支位置表浅,变异少,血管蒂长,容易解剖,操作简便,操作中不单独游离动脉,而是将血管携带周围筋膜组织一起游离,使得蒂部抗张力性增强,即可保护血管亦可增加瓣的供血来源,带血管筋膜蒂瓣成作用强,能促进骨折愈合,因此应用经桡背侧入路带筋膜血管蒂桡骨茎突瓣移植结合加压空心固定治疗腕舟状陈旧性骨折愈合率高,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空心钉 舟状骨 陈旧性骨折 骨瓣 移植
  • 简介: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后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带锁髓内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带锁髓内修复股骨干骨折后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干骨折 四肢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融合单棒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融合单棒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均呈现性融合,疗效突出。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融合单棒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椎结核 经前路病灶清除 单钉棒固定术 疗效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植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融合及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1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53.2岁.合并腰椎不稳11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2例,巨大椎间盘突出症2例.均为单节段L3/4节段2例,L4/5节段8例,L5/S1节段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5±1.1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5±1.13)分和(1.15±0.3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椎旁肌剥离少、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退行性疾病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3-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