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术前胃肠道护理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方法:抽选94例肠道手术患者,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以术前胃肠道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优势较大,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同时能缓解患者身心不适情况,防范风险事件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的健康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 肠道术 肠道排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排气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的8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平均划分为AB两组,每组各41例患者。在A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B组中应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的肠道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结论:应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的患者其首次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在临床中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该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术前 胃肠道护理干预 胃肠道术 肠道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22年8月——2023年4月内选定66名患胃肠道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3名。常规组实施基本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恢复指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提高护理评价,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肠道手术 术前胃肠道护理 肠道排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营养支持护理路径的构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具63例研究对象,给予参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营养支持护理路径的构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3.02%,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44.44%(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19.05%(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0.53±7.0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支持护理路径的构建针对干预胃肠道肿瘤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路径 胃肠道肿瘤 营养不良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5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干预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组给予患者肠外营养,干预组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疾病程度及预后的变化。结果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干预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疾病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预后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与疾病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生化指标 疾病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运动疗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86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及营养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IL-2、IL-6、TNF-α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ALB、TRF、PA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给予益生菌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改善营养指标。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益生菌 运动疗法 炎症因子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实施饮食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区间范围内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内随机选择60例,将护理方式作为临床分组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病患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内整体病患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饮食联合心理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营养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实施饮食结合心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人数。

  • 标签: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胃肠道肿瘤化疗后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实施饮食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区间范围内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内随机选择60例,将护理方式作为临床分组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病患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内整体病患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饮食联合心理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营养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化疗后患者实施饮食结合心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人数。

  • 标签: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胃肠道肿瘤化疗后 营养
  • 简介:日前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遗传流行病学教授蒂姆·斯佩克特研究发现,以高度加工食品如快餐等为日常饮食,会使肠道菌群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人体肠道内有大约3500个菌种,多数为有益菌,在防范可能有害的微生物和调节新陈代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预防肥胖、糖尿病、癌症和心驻病。菌群失衡会增加患大肠炎和炎症性肠病的可能性。此外有证据表明,孤独症可能与肠道细菌活性低有关。

  • 标签: 肠道内 食品 加工 遗传流行病学 菌群数量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腹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形成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的疾病。现有的腹水病因和分类中,主要以心源性腹水、肝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等为主。单就消化系统而言,不同消化系统器官疾病也会因为不同的病理机制产生不同性质的腹水。因此,腹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是临床一大难点。目前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总结较少,笔者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和资料,对与腹水相关的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和累及肠道的全身性疾病进行总结,以此为消化内科医师对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腹水 肠道疾病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都知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但你知道吗?肠道也是我们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参与人体的免疫平衡和免疫促进,更神奇的是,

  • 标签: 进行时 保护 免疫 器官 消化 人体
  • 简介:低下头,把手掌放在自己的肚子上,你会感觉到什么吗?不,什么都没有,身体安安静静的,这表明你既没有饥饿,也没有生病,非常健康。

  • 标签: 中学 科学知识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有人把植物纤维素称为“肠道里的拖把”,细细一想,还挺有道理。植物纤维素本身并不产生热量,营养价值也不高,因而有人视它为“无用之物”。然而,正是这“无用之物”进入人体后却大显身手:在口腔,它耐嚼,可以锻炼牙齿,清洁牙缝污垢,增加唾液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在胃里,它填充空间,使人减少饥饿感,有利于减肥:在肠道,它增强对肠壁的刺激,加快肠道蠕动,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大便通畅,及时把“垃圾”扫地出门。这位“扫把大师”,几乎成了人体中不可缺少的清道夫。

  • 标签: 肠道蠕动 拖把 植物纤维素 营养价值 唾液分泌 食物消化
  • 简介:信鸽“肠道”.是信鸽肌体内重要的内脏器官。信鸽的肠道不仅是信鸽肌体内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信鸽肌体内的重要免疫器官。信鸽的肠道是否能保持不受损害与健康状况,对信鸽肌体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直接关系到信鸽的寿命、育种水平和赛飞速度。经过诸多医学专家试验证实,

  • 标签: 信鸽 内脏器官 健康状况 消化系统 医学专家 育种
  • 简介:摘要:合格的肠道准备对于发现肠道疾病至关重要,肠道疾病如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高发性,并带来严重影响。然而,这些疾病往往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通过肠道准备来清洁肠道,医生才能更准确地进行检查和诊断。因此,进行适当的肠道准备是及时发现和治疗肠道疾病的重要步骤。

  • 标签: 合格的肠道准备 发现肠道疾病 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对“同济四联征”(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纵向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70岁以下。(2)有慢性胃肠功能障碍(符合罗马Ⅳ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功能性便秘、腹泻、腹痛和腹胀的诊断标准),且时间≥1年以上。(3)伴有营养不良,体质指数≤18.5 kg/m2。(4)根据专业心理医师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诊断抑郁、焦虑症或者状态。(5)育龄期女性伴有闭经或者月经失调≥6个月。排除消化道出血、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损伤、各类肠梗阻和炎性肠病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存在危及生命的全身并存症者,不能耐受或接受鼻肠管、或经皮胃(或空肠)造口以及不能接受菌群移植治疗者。前瞻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疾病科收治的诊断同济四联征并行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35.2±16.7)岁;43例均存在慢性胃肠功能障碍;24例患有抑郁症或存在抑郁状态,19例患有焦虑症或存在焦虑状态;26例育龄期女性患者中,13例月经失调,9例闭经。治疗采取菌群移植(口服菌群胶囊)、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为主)和心理干预。观察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以下指标:(1)胃肠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和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分数越高提示胃肠道症状越严重)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评分。(2)精神心理状态:HAMA和HAMD量表评分,分数越低提示抑郁或焦虑症状越减轻。(3)营养状态: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和体质量、体质指数。(4)神经内分泌功能:检测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指标以及育龄期女性月经的情况。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时的随访率分别为90.7%(39/43)、72.1%(31/43)和55.8%(24/43)。治疗后6个月时,对慢性肠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81.4%(35/43)。GSRS评分治疗前为(29.35±3.56)分,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下降至(18.25±2.56)分;GIQLI治疗前为(56.23±10.34)分,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上升至(91.04±2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存在营养不良,体质量在随访第6个月时,由治疗前的(40.61±8.88)kg,上升至(50.45±6.23)kg,体质指数由治疗前的(15.17±1.87)kg/m2上升至(19.58±1.42)kg/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总蛋白由治疗前的(60.99±5.99)g/L,上升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64.21±4.23)g/L(F=2.715,P=0.022);前白蛋白由治疗前的(150.14±56.04)mg/L,上升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258.17±86.94)mg/L(F=15.1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例患有抑郁症或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经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22.79±6.63)分下降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9.92±7.24)分;19例患有焦虑症或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经治疗后,HAMA评分由治疗前的(17.15±4.34)分下降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7.73±4.10)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26例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疗效观察发现,其对内分泌调节有效率为69.2%(18/26)。虽然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检测皮质醇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但多巴胺由治疗前的(32.91±10.65)nmol/L下降至(13.02±5.58)nmol/L;去甲肾上腺素由治疗前的(49.75±15.23)ng/L下降至(19.21±9.58)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肠道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策略对改善“同济四联征”有效。

  • 标签: 肠道菌群移植 慢性肠功能紊乱 精神心理障碍 内分泌失调 营养不良 “同济四联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大承气汤加味及肠内营养预适应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饮食,提供肠内营养液预适应;观察组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味。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含量、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和腹泻者各3例,腹泻和恶心呕吐各1例,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8/50),观察组出现腹胀和腹泻者各1例,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26.12 ± 5.32)、(25.49 ± 4.49)、(32.63 ± 4.31) h,对照组分别为(32.24 ± 6.41)、(46.74 ± 6.14)、(49.51 ± 6.28)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195、19.754、15.671,P<0.01)。术前观察组血浆MTL、血清GAS分别为(346.54 ± 18.58)、(123.44 ± 6.19) ng/L,术后分别为(247.24 ± 11.40)、(85.46 ± 5.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7.793、250.990,P<0.01)。术前对照组血浆MTL、血清GAS分别为(344.63 ± 16.65)、(122.53 ± 6.35) ng/L,术后分别为(205.84 ± 10.21)、(64.79 ± 5.2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2.390、367.823,P<0.01)。术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9.129、19.950,P<0.01)。结论大承气汤加味及肠内营养液预适应有助于减少胃癌术后各种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康复,其可能与促进MTL、GAS的分泌相关。

  • 标签: 大承气汤 肠内营养 预适应 胃肿瘤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较术前减少,大肠杆菌增加,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B/E)值降低;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较术前减少、但比对照组多,大肠杆菌增加、比对照组少,B/E值降低、但比对照组增多(均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较对照组低(t=4.841、7.247、4.231,均P=0.000);观察组IgG、IgM与IgA指标水平(12.53±1.84)g/L、(1.45±0.22)g/L、(2.28±0.24)g/L,较对照组(11.47±1.92)g/L、(1.33±0.17)g/L、(2.13±0.21)g/L高(t=2.644、2.863、3.120,P=0.010、0.005、0.003);观察组CD3+、CD4+、CD8+与CD4+/CD8+指标(52.84±4.12)%、(34.53±3.51)%、(19.09±2.41)%、(1.68±0.22)%,较对照组(50.43±3.91)%、(30.75±3.62)%、(18.24±0.53)%、(1.43±0.15)%高(t=2.814、4.973、2.285、6.228,P=0.006、0.000、0.025、0.000)。结论早期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能提高结直肠癌老年患者的手术效果与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康复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道营养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