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出现营养不良状态,临床提供营养支持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3月至2016.3月间收治的5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25例与支持组25例,普通组患者接受院内基本常规治疗措施,支持组在其基础上重点提供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体重、ALB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组TF值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消化功能失调,会影响患者进食情况,而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大部分患者营养状况出现一定好转。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者10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组36例(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组36例(EN组)、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组36例(PN组),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8d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1d三组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各组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8d时EN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低于观察组,但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含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各营养指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各组患者免疫指标均下降,术后8d时观察组各个免疫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促进机体康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心理干预 营养支持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及对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术前、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取(x-±s)表示,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使用单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使用配对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红蛋白(HB)变化不显著。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而肠外营养组仅有ALB、PA、TP恢复正常,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的人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患者,总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和免疫力,促进快速恢复,安全高效,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肠肿瘤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美国佐治亚大学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加工食品中的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这种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进一步导小肠的炎症,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肠道 菌群 炎症
  • 简介:丹麦技术大学发布最新研究称,肠道消化食物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消化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消化得越快,肠道越健康。

  • 标签: 系统健康 消化 肠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的研究分析住院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岁住院患者150例,应用NRS2002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患者3周内或至出院时营养支持状况,NRS2002≥3分有营养风险,NRS2002≥3分且体质指数(BI<18.5kgm2)或白蛋白<30gL并结合临床状况判定为营养不足。结果共有150例患者入选,其中126例患者84%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44.7%。所有老年患者营养支持率为30.7%无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18.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46.3%,肠外PN与肠内营养EN比例31.4%。结论NRS2002适用于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在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不够合理。

  • 标签: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住院患者
  • 简介:对号入座:判定你的肠道是否健康如何知道我们的肠道是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自测来检查。请你回答以下问题,以是或否表示。1.是否经常光顾快餐店。2.是否经常不吃早餐。3.是否经常喝酒。4.是否常常不吃米饭等主食。5.是否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吃蔬菜。6.是否不坚持运动。7.刷牙时有否牙龈出血现象。8.是否经常加班熬夜。9.是否容易感到疲劳乏力。10.是否经常出现便秘。11.是否经常头痛、肩膀痛。

  • 标签: 肠道 年轻 出血现象 快餐店
  • 简介:你为宝宝精心准备的一日三餐能够满足小家伙成长的需要吗?孩子养到1岁,怎么才算营养好?这要看看他都吃些啥。第一步月评价即近1个月内,婴儿吃某类食物每周>4次,计2分;每周1~3次,计1分;每个月1次或更少或没吃过,0分。8大类食物得分相加即为DDS,分值0~16分。

  • 标签: 步月 膳食回顾 食物种类 膳食质量 微量营养素 评价得分
  • 简介:西方国家流行一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oneappleaday,keepthedoctoraway)"。如今,这句话恐怕要改成"每天三个苹果"了。有专家研究称,与过去相比,现如今人们日常食用水果、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养分含量在不断减少。

  • 标签: 美国营养学会 食物营养 DOCTOR APPLE 营养成分 食物成分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近期入院的220例重症病人实施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试验的患者无其它影响治疗的疾病。通过患者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下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研究临床上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是否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完成治疗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得临床效果,实验组非常明显地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全身营养,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内营养制剂治疗营养不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73例重症且伴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均予以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治疗1d比较,患者的HGB、TLG、P、Mg生化指标均有改善,HGB、TLG、P、Mg生化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状况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肠内营养制剂 营养不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恶性肿瘤伴随营养不良患者资料5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期间的护理方法。结果为50例患者提供2周营养支持,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BMI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全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期间进行严格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正确的进行胃肠内营养干预对于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n=40)和肠外营养组(n=4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固醇、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而上述指标在对照组中升高程度较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治疗对ICU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早期干预 ICU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