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治疗后胃肠动力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82例,女58例,年龄35~78岁,平均(59.33±9.12)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肛门拖出式腹腔镜直肠切除,70例)和对照组(腹腔镜辅助直肠切除,7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液体胃排空及小肠传输能力、胃泌素、胃动素变化,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PFS和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液体胃排空能力、术后24、48 h小肠传输功能、术后24、48、72 h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年PFS(85.71%比81.43%)、总生存期(92.86%比9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具有安全性、根治性,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且胃肠功能恢复早于传统腹腔镜辅助直肠切除,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肿瘤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胃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与近切除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65例,其中行甲状腺切除31例、行甲状腺近切除34例,分别纳入切组和近切组。观察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切组术后发生呼吸困难7例,低钙血症8例,暂时性声音嘶哑9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近切组后发生呼吸困难1例,低钙血症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两组比较,近切组术后呼吸困难、低钙血症、暂时性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出现案例均明显少于切组(P<0.05);两组喉返神经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遵守甲状腺切除适应证的原则下,采用近切除不但可以维持一定的甲状腺功能,还可明显减少呼吸困难、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甲状腺 全切除术 近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方法选取2013年12月一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甲状腺切除,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切除,术后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经过统计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低及住院时间短,其并发症比例也略低于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切除较次切除更具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 良性疾病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次全切除术 手术时间 出血量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直肠系膜切除(TME)直肠末端系膜游离过程中,神经血管束(NVB)前列腺部微出血的概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NVB前列腺部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以探讨其保护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和尸体解剖研究的方法,对NVB前列腺部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学观察。活体标本的观察: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手术视频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保留部分邓氏筋膜TME的38例非连续男性患者的手术录像。通过回顾性复习手术录像,盲法分别评估NVB前列腺部微出血以及泌尿和性功能情况,泌尿功能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估,性功能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估,分析NVB前列腺部微出血与否与术后泌尿和性功能的关系。尸体标本解剖学观察:选择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4例男性半盆腔尸体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尸体标本解剖,其一:2个半盆标本,模拟TME手术进行分离,观察NVB前列腺部;其二:另2个半盆标本,采用莱卡刀片从横断面进行连续横切(层厚约1 cm),将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最终将中的活体解剖观察与相应尸体观察层面进行比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eny U秩和检验。结果38例患者中位年龄57(31~75)岁,肿瘤距缘中位距离6(1~8)cm。21例(55.3%)中NVB前列腺部微出血(微出血组),17例(44.7%)未见出血(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IPSS评分高于无出血组[7(0~16)分比2(0~3)分,Z=-1.787,P=0.088;2(0~15)分比0(0~2)分,Z=-2.270,P=0.028],而术后12个月两组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方面,有23例术前性活跃(IIEF-5≥18分)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出血组7/8例患者术后12个月性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定义为IIEF-5下降<3分、且患者主观性功能满意情况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微出血组仅6/15的患者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模拟TME手术分离半盆尸体标本,见NVB前列腺部血管神经走行在直肠前外侧、前列腺后外侧和提肌前内侧所构成的狭小的三角空间内,血管神经组织缠绕成团,分支不易辨别。进一步将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尸体和活体比对观察发现,在尸体的前列腺底和前列腺中部水平,NVB前列腺部脂肪垫与直肠系膜关系密切,两者投影线存在较大重叠,是中NVB前列腺部微出血的高危区。手术视频观察发现,在对应的前列腺底和前列腺中部水平,中因主刀医师和助手的对抗牵引,使该处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呈横向走行。其转为纵向走行处为NVB发出的直肠支,张力最大,为易出血区。可清晰锚定数支NVB直肠支,需要采用超声刀紧靠直肠固有筋膜预先凝结。比对发现,该直肠支即为尸体投影线重叠区。结论NVB前列腺部损伤是TME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NVB前列腺部神经纤维细小,中无法辨别其功能分区,需要将NVB血管神经组织和相应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保护。中充分理解NVB前列腺部形态,保持适当对抗牵引张力,采用超声刀及时凝结直肠支可保护NVB前列腺部。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神经血管束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联合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elvic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PANP)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腔镜)诊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TME+PANP组(RTME+PANP组)和腹腔镜TME+PANP组(LTME+PANP组),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改良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15)、女性性功能指数(FIFS-19)三个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排尿功能以及勃起功能、性欲望、性高潮、性欲主观唤醒能力等性功能能力进行评分,从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个量表的得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ME+PANP组患者术后IPSS得分低于LTME+PANP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在术后三个月(10.2±0.6vs10.8±1.2)及术后六个月(8.2±0.6vs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E+PANP组患者术后IIEF-15得分高于LTME+PANP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在术后六个月(46.8±6.2vs40.4±8.4)及术后一年(52.2±10.9vs46.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E+PANP组患者术后FIFS-19得分高于LTME+PANP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术前IPSS、IIEF-15、FIFS-19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能较好的保留患者近期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且在女性患者性功能保护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盆腔自主神经保护 机器人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排尿及性功能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手助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直肠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系膜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手助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系膜切除,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中流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手助腹腔镜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直肠前突(Ⅲ度)进行治疗,达到根治。方法:闭式切除修补治疗直肠前突(Ⅲ度)。结果:术后经过近期及远期随访,疗效显著。结论:闭式切除修补治疗直肠前突(Ⅲ度)有效。

  • 标签: 直肠前突 出口梗阻型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直肠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保成功率100%,并发症,平均住院15天,出院时患者生活自理率100%。结论腹腔直肠切除是目前常用的、排便效果最好的保手术。

  • 标签: 直肠癌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腹会阴联合切除(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与低位前切除(lowanteriorresection,LAR)两种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APR和LA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9(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ColorectalCancer29,QLQ-CR29)对APR组和LAR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最终有完整问卷的患者有164例(APR组50例,LAR组114例)。APR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LAR组,APR组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显著短于LAR组(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及术前临床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排尿情况,APR组在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LAR组,术后6、12个月两组无差异。大便情况,术后1个月APR组明显优于LAR组,术后6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2个月LAR明显优于APR组。主观感受术后1、6个月LAR组明显优于APR组,但术后12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PR式优势在于术后短期内排尿、排便,而LAR的优势也在于术后短期内主观感觉方面。低位直肠癌患者行APR手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不逊于LAR式。

  • 标签: 直肠癌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观察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和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4例设立为研究组,将接受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7例设立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围期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术后有关指标予以观察比较工作。结果:研究组镇痛有效率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发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体温、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围期护理模式配合实施于接受脐单孔腹腔镜或是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群体中,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同时,保证术后康复质量。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传统腹腔镜 临床护理 围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肛门局部切除31例(局切组),传统腹根治41例(根治组)。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Wileoxon检验。结果局切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根治组3例出现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0(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2%(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局切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87%,而根治组分别为95%和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9,0.144,P〉0.05)。结论早期低位直肠癌选择肛门局部切除可以达到与传统腹根治一样的预后。在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局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行大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大子宫(子宫>孕12周)行子宫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大子宫行子宫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子宫切除,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切除,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经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腔镜大子宫切除,只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中仔细解剖,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手术器械,就能充分发挥腹腔镜的优势,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 标签: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大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阴道行筋膜内子宫切除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共8年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给予阴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无盆腔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随访无后遗症。结论阴式筋膜内子宫切除符合微创原则,患者无顾虑,应引起关注推广。

  • 标签: 经阴道 经腹腔 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术 筋膜外
  • 简介:目的探讨地市级医院开展腹腔镜下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CME手术(28例)和开腹CME手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腹腔镜CME组手术时间较开腹CME手术[(226±53)vs.(193±48)min]延长(P=0.035),但是可以减少中出血量[(108±73)vs.(130±65)ml,P=0.006]、缩短术后进食流质时间[(3.3±1.4)vs.(4.1±2.5)d,P=0.046]和住院时间[(11.2±3.8)vs.(15±7.3)d,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经过规范化学习,腹腔镜下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以安全、有效地在地市级医院开展。

  • 标签: 腹腔镜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接受CME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4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同一手组施行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2.1±7.8)枚,明显多于开腹组(18.6±4.3)枚(t=2.436,P=0.017),其中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t=0.758,P=0.454),Ⅲ期腹腔镜组明显多于开腹组[(23.0±6.0)枚vs.(18.2±5.1)枚,t=2.699,P=0.000]。2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6,P=0.476;t=-1.547,P=0.126)。腹腔镜组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9.0±1.3)dvs.(10.3±2.2)d,t=-2.950,P=0.004],术后排气时间[(3.1±1.2)vs.(4.8±1.4)d,t=-5.767,P=0.000],术后进食时间[(4.3±0.8)dvs.(6.2±1.3)d,t=-7.8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6±2.8)dvs.(15.8±4.6)d,t=-6.065,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vs.28.9%,χ2=4.504,P=0.034)均显著短于/低于开腹组。结论CME在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中安全、可行,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但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实施部分吻合器肛门直肠切除联合Bresler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6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STARR联合Bresler治疗,对照组给予直肠切除,分析两组的Wexner便秘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和Wexner便秘评分均较对照组好,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给予部分吻合器肛门直肠切除联合Bresler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肛门直肠切除术 Bresler术 直肠前突 直肠内套叠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一些相关问题.方法作者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月,对63例低位直肠癌施行超低位切除肛门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切除,吻合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1%(7/63),吻合口狭窄15.9%(10/63).局部复发率12.6%(8/63),5年生存率81%(51/63).结论超低位前切除肛门吻合保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易行、安全、经济的式,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超低位前切除 保肛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