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保持清洁是健康的重要前提,床单等用品应及时更换清洗。美国《红书》杂志最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给大众的提醒——不换床单会给皮肤带来的五大威胁。

  • 标签: 换床单 皮肤 养生保健 医学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拉斯哥大学的可弯曲电子学和感知技术研究团队计划研发一种超级柔韧的人造皮肤来模拟人类皮肤的行为。这种新型人造皮肤具有人类皮肤的某些特点,比如轻柔、可弯曲而且拥有触感。

  • 标签: 皮肤 研究团队 电子学 人类 弯曲 感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撕裂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资料搜集法。结果:传统治疗思路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创新治疗思路是压力疗法和其他非手术疗法使瘢痕外形美观,使治疗思路更加完整。

  • 标签: 皮肤撕裂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结果]龙血竭能促进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表皮的发育及真皮层中毛细血管的增生,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促进作用,[结论]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创面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修复皮肤 工程皮肤 皮肤修复
  • 简介: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层、结构性脂类和皮肤脂膜构成,起到保护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免受外界有害侵袭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障碍与多种皮肤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相关,修复皮肤屏障对防止细菌侵入,减少皮肤炎症、刺激,预防复发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皮肤屏障的结构、功能、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皮肤病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了皮肤屏障功能对相关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文献使用修复皮肤屏障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 标签: 皮肤屏障功能 湿疹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痤疮
  • 简介:皮肤影像技术是以激光、超声和电磁波为基础等多种影像技术的总称,包括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皮肤高频超声(皮肤B超)、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皮肤太赫兹成像、皮肤光声成像和多光子激光断层成像技术(多光子CT)等。因技术层面的局限性和侧重点,如穿透性和分辨率不足,相互补充可获得更多的皮损信息,相互印证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自信,皮肤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成为发展的方向。目前皮肤镜、RCM在临床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本文主要从两者联合应用在皮肤病诊断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皮肤影像技术 皮肤镜 共聚焦显微镜 反射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皮肤清洁措施对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并行腹部手术的15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地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常规的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生理盐水预处理和浓度为75%的酒精预处理。术前均采用碘伏消毒液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3遍消毒,采集患者不同时期手术部位皮肤的样品,并计算并比较患者手术部位每平方厘米的细菌菌落数。结果三组患者在经过皮肤预处理后,皮肤细菌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预处理后与经过常规消毒后各时间点的细菌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病人在手术前通过不同的皮肤预处理均可有效的杀灭患者手术部位皮肤的细菌,碘伏常规消毒在经过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术区皮肤优秀护理后均可达到杀灭细菌的功效。

  • 标签: 手术病人 皮肤预处理 皮肤消毒效果
  • 简介:建立皮肤镜-显微镜工作平台,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环节有机整合,是皮肤疾病精准诊疗的关键。“精准皮肤诊疗室”将诊断室、病原体检查室、病理室等相关功能集中、浓缩与结合,一体化同步完成,主要设备为皮肤镜和显微镜,初衷和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学习性临床研究团队。“精准皮肤诊疗室”从概念到实践不断完善其内涵。

  • 标签: 精准治疗 皮肤镜 显微镜 荧光染色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根据各类型真菌感染的特征进行总结。方法:通过使用皮肤镜对众多皮肤真菌感染的儿童进行观察,并与直接镜检结果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儿童诊断感染率的准确性,并对皮肤真菌感染皮肤镜图像特征进行内容总结。结果:皮肤镜和直接镜对手足股癣检查的准确率并无统计意义,皮肤镜诊断花斑糠疹、甲真菌病、马拉色素毛囊炎以及头癣的阳性率相比直接镜检查较低,皮肤镜阳性病例检查时阳性者为63.33%,而直接镜检查阳性病例时,阳性占比者则为84.33%,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镜可为手足体股癣、头癣提供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皮肤真菌感染则无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皮肤镜 儿童皮肤 真菌感染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重庆格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创面粘合剂(胶),主要由2-氰基丙烯酸辛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稳定剂-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组成。经临床78 例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病例试用,结果78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愈合后切口的瘢痕小,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缝线吻合,证明皮肤创面粘合剂(胶)对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粘合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重庆格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创面粘合剂(胶),主要由2-氰基丙烯酸辛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稳定剂-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组成。经临床78 例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病例试用,结果78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愈合后切口的瘢痕小,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缝线吻合,证明皮肤创面粘合剂(胶)对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粘合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前皮下筋膜蒂下颌缘皮瓣修复面中上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面中上部皮肤肿瘤患者,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应用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一期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较大范围缺损。随访修复后的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皮肤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55~86岁。下颌缘皮瓣均成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3~2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无眼睑闭合困难、口角歪斜等并发症。结论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切取较长蒂部及较大面积皮瓣,蒂部最大可旋转180°,修复面中上部皮肤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创面,外观及功能良好。

  • 标签: 筋膜蒂 下颌缘皮瓣 皮肤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背部自由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肩背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51~84岁,平均67.5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3例,隆突纤维肉瘤1例,黑色素瘤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并标记穿支血管备用。术中将皮肤肿瘤扩大切除,并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确保切缘和基底阴性。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并切取病灶缘的自由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肿瘤复发、皮瓣成活、皮瓣弹性及外观、创面瘢痕、肩关节活动等情况。结果9例患者完整切除肩背部肿瘤,创面面积3.0 cm×7.0 cm~8.0 cm×9.0 cm,切取的穿支蒂螺旋桨皮瓣面积为3.0 cm×10.0 cm~8.0 cm×12.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4例供区直接关闭,5例在小桨辅助下关闭。术后随访5~20个月,肿瘤无复发,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瘢痕不明显,肩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肩背部血供来源广泛,皮肤穿支血管丰富,以此为基础设计自由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操作简单、切取方便,是修复肩背部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恶性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自由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置管周围皮肤出现过敏症状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溶液联合无菌纱布湿敷对处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值得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无菌纱布 湿敷 肿瘤 PICC置管 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