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桂林汉族群体中44个Y-STR基因座的突变率。方法应用SureID® PathFinder荧光检测试剂盒和本实验室建立的8个RM Y-STR复合扩增系统检测631个父子对家系的样本,根据观察到的突变次数除以基因传递次数或减数分裂次数计算突变率。结果桂林汉族群体中44个Y-STR基因座观察到184次突变,一步突变与多步突变的比例为25.28∶1;突变率分布在1.56×10-3~40.63×10-3之间,平均突变率为6.53×10-3(95%可信区间:5.60×10-3~7.50×10-3)。结论不同群体中Y-STR基因座的突变率存在差异,不同群体的RM Y-STR基因座不同。

  • 标签: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突变 单倍型
  • 简介:受缅甸国内族群身份政治性分类的影响,在中国昆明市拥有缅族、罗兴伽人、华裔以及掸族等不同族群身份的缅甸商人群体,无论是在商业经营、宗教生活,还是政治认同等方面都具有多元的实践策略。建立社会网络方式的差异既是具有不同族群身份的商人身处异域应对市场风险的适应性表征,也是其国内身份政治影响的自反性结果。商人身份的差异性使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互嵌性在贸易活动中得到不同形式的体现。优先保障主体族群的身份政治及相应的政治修辞手段使得历史留存在人们身上的社会文化烙印不会因为人的流动而轻易消失,族群间和谐共存的基石也必然受损。

  • 标签: 族群身份 缅甸商人 社会网络 自反性
  • 简介:本文着重解释以下问题:假设民主国家中的族群运动都展现出近似的不满和主张,那么什么因素可以解释运动的差异和变种?尤其是,为何有的运动向暴力化发展,而有的则保持和平状态?并且为何有的表现出了长期的相对稳定性,而其他的则昙花一现?在抗争性政治视野下,我们运用新的动态研究范式来分析族群动员问题。基于此,我们主张根据族群运动的制度化程度来研究族群动员的差异和变种是最好的研究路径。基于深入研究加拿大魁北克讲法语人的运动案例,本文发展了制度性族群民族主义谱系概念,以便更好地解释多样性的动员模式。

  • 标签: 族群动员 抗争政治 民主制 制度化 法语魁北克人
  • 简介:摘要: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馆随着国家文化建设重心的偏移而变得与众不同。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发展,在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建设中显露价值,成为传播群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群众文化建设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

  • 标签: 新时期 少数民族群众 文化生活建设
  • 简介:摘要: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在新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从当代政治形势、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等视角来看,推动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良性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上,应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并始终围绕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来展开。

  • 标签: 新时期 少数民族 群众文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在简要讨论了加拿大土著居民的历史背景之后,审视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出台的关于土著居民的教育政策,而这一时期正是加拿大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起初,加拿大联邦政府试图通过为土著学生建立独立的教育机构将其同化,后来试图通过公民身份认同来达到民族融合的目的。后者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团结、稳定构成了不利的因素。文中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土著居民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以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应当在公民身份性和民族性之间保持某种张力和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从狭隘的民族情绪中解放出来。

  • 标签: 加拿大 少数族群 教育政策 公民身份认同
  • 简介: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族群活态存在。多样性族群文化之间的长期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今日互补互适、和谐共生的族群文化生态。族群文化问的交往交流、互动互制和互补互适,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介绍贺州主要族群及多样性文化共生条件,探讨了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共生的基本特征。

  • 标签: 贺州 族群 文化生态
  • 简介:民族学与民族史学术上的“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今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北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亦即地理学上的横断山脉地区。平武县是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区的典型,历史民族及历史文化成分相当复杂。为了深入研究平武各民族的民族历史、

  • 标签: 藏彝走廊 族群互动 民族历史 出版 李锦 民族区域
  • 简介:族群认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因族群而异,并随社会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以同一种方式看待不同性质族群族群认同。就西藏珞巴族而言,在族群后认同阶段,族群认同因素在模糊与清晰的相互交替中不断流变,而这种流变正是国家、社会情景以及其他族群等外部认同因素相互角力的结果。

  • 标签: 珞巴族 族群认同 构建 维系
  • 简介:<正>(路康乐著,王琴、刘润堂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偏好用理论框架来解释历史的社科学者,以及惯于从历史叙事中读到一些清晰简短的结论性观点的读者,对这本书会大感失望。

  • 标签: 族群关系 润堂 历史叙事 书会 科学者 变量关系
  • 简介:本论文从声乐的角度,对云南同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等国掸傣系族群的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展开比较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丛"核心层次--巴利语经腔及其跨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具体涉及到云南与东南亚佛教仪式中早课、晚课和各种巴利语经腔套曲的比较研究;中介层次--民族语经腔及其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主要涉及云南与泰国、老挝安居节公众仪式里的大型傣语经腔套曲,如《维先达腊》的比较研究;外围层次一一宗教-世俗声乐形式的结合及其传统文化特征的比较,主要涉及到各种仪式中同佛教有关的声乐概念、民间吟唱《赞哈》及各种节庆民歌的比较研究等等.

  • 标签: 云南 东南亚 掸傣系族群 佛教节 庆仪式声乐 比较研究
  • 简介:东安县地处湖南省西南端,土地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共有瑶族、壮族、侗族、回族等1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3500人,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场.

  • 标签: 东安县 民族工作 湖南 民族优惠政策
  • 简介:义民是台湾客家的核心信仰,其中又以新竹县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影响力最大。本文重新思考台湾汉学人类学的重要理论“祭祀圈”,以十五大庄的形成史及其传播为素材,说明这一信仰过程中所包含的族群与政治力量。

  • 标签: 祭祀圈理论 宗教信仰 中国 族群 台湾省 枋寮义民庙
  • 简介:文章主要通过田野调查,展现一个纳西族祭天群鲁鲁支系聚居村落金满村的祭天仪式过程.通过鲁鲁祭天支系对祭天的历史记忆、祭天观念、以及祭天仪式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族群认同情感如何通过祭天宗教仪式体现和被激发,以及祭天宗教活动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纳西鲁鲁支系 祭天仪式 族群认同 文化
  • 简介:族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训的传承是发扬族群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家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族群文化的核心理念。教育则是传播族群文化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在对溧阳市的相关调研中,发现了存在当地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欠缺、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社区教育尚未有效融合、农村的文化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水平较低、族群历史文化书籍的编写与传播工作做得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族群文化 家训 农村社区教育 调研 教育传播
  • 简介:一直以来,佛教所强调的是“忍耐原则”与“和平主义”。但是在斯里兰卡,大多数的僧伽罗佛教徒却信奉族群中心主义,有时候甚至是暴力主义。僧伽罗佛教国家主义者强调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僧伽罗佛教徒是国家中唯一合法的族群身份,如果赋予其他宗教以平等地位,那么斯里兰卡将会变为一个世俗国家。本文认为,如果这一根植于僧伽罗佛教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日益制度化为国家政策,那么斯里兰卡的族群冲突可能会重新爆发。斯里兰卡的国家意识形态赋予了僧伽罗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并将其对少数宗教族群的歧视、排斥与镇压加以合法化,这将进一步妨碍国家政治的改革进程。

  • 标签: 佛教国家化 宗教对抗 佛教政党 国家意识形态 族群政治
  • 简介:明清以来的社会历史变迁使岭南的族群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广西俍兵利用动乱的环境和国家“以夷制夷”的政策,不仅使自己在地方族群与资源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且实现了由“蛮族”到“编民”身份的转型。与一般研究不同,本文关注的焦点不是边疆族群的“汉化”过程,而是尝试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视野,以韦氏俍兵家族的兴衰为例证,来探讨在与国家的互动过程中边疆族群的身份变迁及其应变策略。

  • 标签: 俍兵 认同 文化
  • 简介:龙天庙源于纪念西晋末年为抗击匈奴而英勇就义的介休令贾浑。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先贤祠庙转化为遍布汾州的地方神庙,且出现了龙天可汗、龙天土地、龙天圣母等多种神明并置的状况。这样的神明系统的出现,一方面是承继了晋朝以来的"正统"观念,展现了区域社会中国家与地方的互动;另一方面,龙天信仰的多元性也体现了边界地带族群间交流与融合的复杂性。

  • 标签: 龙天庙 贾浑 族群关系 汾州地区
  • 简介:河湟地区位于藏彝走廊与西北走廊交界地带,这里不同文化相互交汇,族群关系繁复多样。这一区域在族群互动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存秩序。本文试对21世纪以来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和评价。

  • 标签: 河湟地区 族群互动 生存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