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在护士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21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21名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进一步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干预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职业压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职业压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在护士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护士的心理情绪,缓解职业压力;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疫情期间 心理健康教育 护士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强调了个性化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以满足高中生的多样化需求;主张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提倡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专业人才支撑,提高干预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通过这些对策和建议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优化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

  • 标签: 高中生 心理危机干预 个性化 科学评估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来自 本 院 2019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发热患者 ,共计 84 例,随机将其分为 每组各有 42 例患者的 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为 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定。 结果 在 SAS 及 SDS 等不良情绪 评分 方面,干预组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显著性 ( P < 0.05 )。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96.55%VS81.03% ),差异具有 显著性 ( P < 0.05 )。 结论 发热患者实施 心理干预的效果满意, 患者不良情绪 明显改善 ,护理满意度 明显升高 ,临床上 值得 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 ] 心理护理 发热 心理应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的应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为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一段时间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心理干预 护理干预
  • 简介:随着价值多元观念的深化,青年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生活等多重压力时,容易在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出现各种心理困扰问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因此亟待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问题进行分类剖析,建立起一套全方位、立体化、乐于为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方法,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品格,自觉、充分发掘自身心理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困扰 分类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脉造影检查患者70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日常护理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冠脉造影检查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冠脉造影检查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重症肺炎患儿负性情绪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运用到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实际作用,分析该护理方式是否具备着推广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接诊的此类患者一共40例,且需要保障40例患者均能够正常的参与到研究来,展开具体的分组,分为A组(对照)20例,B组(观察)20例,实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析A、B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发现,B组患者心态明显转变,心理状况越发向好,能够配合好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结论:在此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心态对于检查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而心理护理干预方式的有效实施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得检查结果更为准确。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脉造影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强调手术前后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差异。结果干预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干预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血病 心理弹性 团体心理干预
  • 简介:受多种社会不利因素影响,高中生课堂不良学习行为日益严重,包括课堂学习习惯和方法差、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差等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通过开展家校联动、探索五段尝试教学、挖掘学科特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网络习惯、科学运用惩戒教育,对高中生课堂不良学习行为积极进行分类干预,从而改善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提升了学习品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标签: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生 学习行为 分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分类干预管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社区内接受居家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随访管理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分类干预的管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均显著高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采用规范的分类干预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控制,降低肇事肇祸的风险。

  • 标签: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分类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分类干预管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方法:择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本社区内接受居家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 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随访管理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分类干预的管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均显著高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采用规范的分类干预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病情稳定率,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控制,降低肇事肇祸的风险。

  • 标签: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分类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情况以及中医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高脂血症患者66例为对象,数字表均分对照组(33例,常规干预)和观察组(33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中医干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脂血症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情况以及中医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高脂血症患者66例为对象,数字表均分对照组(33例,常规干预)和观察组(33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中医干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脂血症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瘤患者予以心理干预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84例于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外科手术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性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员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2组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均得以改善,但干预后实验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垂体瘤护理总满意率(95.23%)明显高于参照组(69.05%),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垂体瘤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垂体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眼科患者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36例眼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理特点进行进行分析,并在护理过程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护理过程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后,132例患者能够克服恐惧、绝望、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效率为97.1﹪。心理干预后,127例患者疾病得以治愈,治愈率为93.4﹪,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眼科护理过程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取得满意的效果,心理干预应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 标签: 心理干预 眼科 护理
  • 简介:作者简介刘梅(1979-),民族汉,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学位学士学位,职务护士长,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心理护理。摘要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普及,如何保证现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摆在现代护理管理者面前等待解决的问题。护理管理者在管理要研究、了解、尊重、满足护士的要求,将关心与管理心理学工作相结合,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根据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每个人的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管理者角色和功能角度讲,运用管理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人力资源现状,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按照个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减少护理人员流失。

  • 标签: 心理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5月-7月献血者随机抽取实施常规交谈的850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的850人作为观察组,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850),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34/850),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预防不良反应,保障献血者生命,壮大献血队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护士在门诊接诊对老年患者健康宣教及调查进行总结。结果对门诊老年患者良好的心理干预效果理想。结论总结了心理干预在门诊老年患者的临床作用,方便在临床工作时对老年患者的指导。

  • 标签: 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 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