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外科方法治疗哺乳乳腺脓肿临床疗效,探究更优质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间本院收治哺乳乳腺脓肿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并选择2021年间本院收治哺乳乳腺脓肿患者4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行微创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行穿刺抽脓加冲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数据。结果 临床疗效中,观察组有效率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对照组少,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对照组短,乳房术后疼痛得分对照组低(P<0.05)。结论 哺乳乳腺脓肿外科治疗中,微创负压引流疗效穿刺抽脓加冲洗治疗更优,乳房损伤更小,术后疼痛感更轻,康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哺乳期乳腺脓肿 微创负压引流治疗 穿刺抽脓加冲洗治疗 临床疗效 换药次数 创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乳房术后疼痛得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乳腺炎相关影响因素、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126例非哺乳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2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随访,了解他们基本信息,并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患者风险因素和疗效进行调查,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乳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病因包括初生育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和心脏病。抗分枝杆菌治疗结果显示,导管周围乳腺炎(PDM)组总有效率为83.33%,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组总有效率为96.89%。GLM组抗分枝杆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DM组(P,0,05)。结论低初生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症状是导管周围乳腺炎危险因素,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危险因素是高龄、高血压和心脏病症状;抗分枝杆菌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非泌乳性乳腺炎效果更好。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因学 治疗结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实施专科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60例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间,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方法患者进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热、乳房烧灼痛、局部肿块、寒战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菌血症、脓肿、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专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评估在哺乳急性乳腺炎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护理价值。方法:研究病例:40例哺乳急性乳腺炎患者,选取时间范围:2023年2月-2024年2月,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均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予以早期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在哺乳急性乳腺炎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早期护理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非哺乳乳腺炎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66.67%,P<0.05;随访中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为2.78%,对照组为41.67%,P<0.05。结论:哺乳乳腺炎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更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预防复发。

  • 标签: 乳腺炎 非哺乳期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研究和分析哺乳乳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从本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患有哺乳乳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如意黄金散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继续哺乳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继续哺乳率仅为48.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如意黄金散干预治疗哺乳乳腺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缓解时间和治疗时间,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哺乳期乳腺炎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往关于哺乳锂治疗研究结果意见不一,该研究旨在评估密切随访下哺乳锂治疗婴儿是否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2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出生、母亲应用锂治疗并哺乳婴儿。该研究收集婴儿血清锂浓度测定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30例婴儿纳入本研究(21例女孩,9例男孩),随访时年龄中位数为40 d(范围8~364 d )。生后第2周血清锂浓度中位数为0.10 mmol/L(范围0.05~0.7 mmol/L),第2~4周为0.08 mmol/L(范围0.05~1.2 mmol/L),第2个月为0.06 mmol/L(范围0.05~0.2 mmol/L),2个月之后为0.07 mmol/L(范围0.05~0.2 mmol/L)。2例婴儿在1月龄时血清锂浓度较高。除体重增长不佳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母乳喂养婴儿在生后几周内血清锂浓度较为稳定、几乎难以测量。以往研究发现婴儿血清锂浓度高于母亲,密切随访下证实哺乳间锂治疗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非哺乳乳腺炎患者临床以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有效性。方法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本院门诊于2014年1月—2017年5月间收治25例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非哺乳乳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保守组12例(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手术组13例(行区段切除术+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观察治疗后患者非哺乳乳腺炎治疗效果,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观察期间非哺乳乳腺炎复发情况。结果25例患者92.0%者发现肿块,有32.0%者存在乳头凹陷情况,仅8%患者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升高。保守组治疗率为83.3%,复发率为10.0%,手术组为100.0%、0.0%,手术组非哺乳乳腺炎治疗效果优于保守组,且复发率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非哺乳乳腺炎患者临床以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后部分辅助口服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效果理想,近期复发率低。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区段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哺乳乳腺炎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61例哺乳乳腺炎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分析对象,并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有31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进行治疗,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乳腺炎患者采用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按摩 中药外敷 内服汤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乳腺超声哺乳乳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收治 60 例非哺乳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病理诊断,然后接受乳腺超声诊断。观察所有患者病理诊断以及乳腺超声诊断临床诊断结果。 结果: 非哺乳乳腺炎患者常规病理诊断结果与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检查准确率能够达到 93.33% ,不仅如此,在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诊断方面,其误诊率仅为 6.67% 。 结论: 在非哺乳乳腺炎患者诊断过程中使用乳腺超声诊断,有着较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FDA为贯彻实施"妊娠和哺乳规则(PLLR)",于2014年12月发布供企业用"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妊娠、哺乳和生殖潜能内容和形式"指导原则;而我国目前尚无相应指导原则。介绍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以期我国处方药说明书涉及到这3个小项撰写和监管有所帮助,也我国完善相应法规和创建相应指导原则有益。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处方药 说明书 妊娠和哺乳期用药 指导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哺乳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哺乳急性乳腺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急性乳腺炎妇女采取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其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促进其健康行为养成,使得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和缓解,并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中医辨证护理 健康教育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疾病认知 不良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方法及最佳时期。方法吸尽郁积乳汁后,予中药内服及局部外敷。结果50例郁滞患者用药1—3剂,全部治愈;1例成脓患者转外科切开引流;1例溃后期患者用药6剂痊愈。结论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好,见效快,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 标签: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药筒内孕期和哺乳药品信息标识情况,提出标识建议,以加强药品合理用药。方法 2018年8月16日至2019年2月16日医院孕期、哺乳用药目录中1541个药品插页及孕妇在医院使用药品种类进行统计。结果妊娠、哺乳用药西药说明书标注数据率分别为84.02%和78.75%,中成药分别为50.74%和14.81%。妊娠和哺乳指南普遍缺乏人体试验数据,FDA 妊娠分类分类率低且参差不齐。妊娠分级标注率低、孕期和哺乳药代动力学研究不足、用药指南不确定、标注率高等;有妊娠和哺乳药物数据药物在口服和静脉内使用以及外用比例较高 妊娠和哺乳非处方药比例较低;住院患者在怀孕期间使用某些药物安全性尚未确定,有些药物胎儿有潜在风险。结论 常用药物补充剂中妊娠、哺乳用药数据标注率不高。需要药品监管部门、研发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同推动完善孕期和哺乳用药信息,确保特定人群合理用药。

  • 标签: 药物标签 说明书 妊娠期 哺乳期 用药信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哺乳乳腺炎发病率逐年降低,但非哺乳乳腺炎发病率却逐年升高。目前研究手段尚不能确定非哺乳乳房炎的确切发病原因,加之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发病机制认识是治疗关键。非哺乳型乳房炎是一种常见乳腺良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且与细菌学相关性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关于非哺乳乳腺炎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还存在不同意见,治疗方法也还在摸索阶段。本文就其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展开了综述。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因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非哺乳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组女性在非哺乳、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具有种族差异性乳腺疾病,中东国家和亚洲国家报道病例居多。非哺乳乳腺炎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治疗方案并不统一,临床工作中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成为一很大难题。目前针对非哺乳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争论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细菌感染、激素水平三个方面,现笔者仅就国内外有关非哺乳乳腺炎在自身免疫、细菌感染、激素水平三个病因方面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90例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收治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予以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有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疼痛以及肿胀等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护理干预 哺乳期 早期急性乳腺炎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