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关节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后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将2016年7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运动医学科的94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4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关节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方法治疗,实验组则在术后配合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和术后30、90、180天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关节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治疗,并且在术后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感,并可有效提升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 运动疗法 中老年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创伤关节与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给予创伤关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情况、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关节功能分别是(82.68±3.64)(66.45±3.91),满意度分别是97.5%、75%,研究组患者复位情况等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关节比传统方式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更好,故创伤关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关节镜 胫骨后侧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关节下空心螺钉术,对照组予以关节下缝线内固定术。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HS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功能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均理想,但关节下空心螺钉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下 空心螺钉 缝线内固定 胫骨髁间棘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辅助微创术对B型胫骨平台骨折(TPF-B)患者近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TPF-B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关节组和切开组,各50例。切开组给予切开复位术治疗,关节组给予关节辅助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Lysholm量表)。结果:关节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切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45);术后6、12、24个月,关节组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辅助微创术治疗可有效减少TPF-B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和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近远期功能恢复的效果,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关节镜辅助微创术 B型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愈合 近远期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下应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在膝关节辅助下应用高强度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患者12例,关节监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PCL胫骨隧道导向器钻取骨隧道,高强度线捆扎骨块,螺钉及锚钉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块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末次随访检查,患者后抽屉试验检查弱阳性1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对比均无差别,均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及关节感染;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2.3)分。结论:关节监视下复位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使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骨折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方法可靠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镜 高强度线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关节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n=34)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18%(31/34),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67.65%(23/34)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关节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术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关节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中应用系统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112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实行常规术后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系统性康复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分功能得分情况。结果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中采取系统性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功能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系统性康复护理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此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33例患者采用单纯的骨折切开复位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其余34例患者接受关节下的检查和清理,并且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的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技术可以使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巩固治疗效果。

  • 标签: 关节镜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日常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基线数据,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关节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膝盖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采用关节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比较可改善手术后各项恢复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 缝合术 外侧半月板撕裂 关节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关节下肩袖破裂修补术后病人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肩袖破裂病人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比较进行不同护理后二组病人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康复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肩关节下肩袖破裂修补术治疗的肩袖破裂病人采取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病人康复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降低了相关症状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肩关节镜 肩袖破裂修补术 肩袖破裂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辅助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在内侧半月板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辅助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Lvsholm膝关节功能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进行评分对比,并对术后患者膝关节症状体征阳性率及内侧半月板愈合率进行记录观察。结果38例患者术后1个年的Lvsholm膝关节功能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其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8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症状体征阳性率及内侧半月板愈合率分别为7.9%、84.2%。结论针对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辅助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操作效率,使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内侧副韧带浅层松解 内侧半月板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关节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疼痛评分降低更加显著,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后配合运动疗法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关节镜 膝骨关节炎 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 运动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膝关节手术,符合前交叉韧带术后肿痛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n=50)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n=50),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消肿率。结果术前1h疼痛度和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治疗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术后肿痛的效果明显,同时形成了“止血不留淤”的中医外治护理理论,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关节术后肿痛的新思路,有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肿胀 疼痛 关节镜术后 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膝关节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1.2%,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而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时,观察组患者显示明显的优越性,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关节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并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性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行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共计3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患者均经关节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手术治疗。31例患者中,有17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组),14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0.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损伤 全切 部分切除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辅助下应用可吸收锚钉和空心钉分别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Knee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vulsionfracture,KACLAF)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KACLAF36例,关节下分别用可吸收锚钉和空心钉进行微创治疗,将两组撕脱骨块大小、VAS评分、AKSS评分作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4.6个月。结果可吸收锚钉组固定撕脱骨块小于空心钉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0%和93.8%。结论关节下可吸收锚钉与可吸收钉微创技术治疗KACLAF临床疗效相当,但可吸收锚钉可用于空心钉不能固定的前交叉韧带止点小撕脱骨块或粉碎性骨折的固定,而且无须二次取出手术,体现出可吸收锚钉一定的临床优势。

  • 标签: 可吸收锚钉 空心钉 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