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的诊治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5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患者敖某某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主诉腹胀、腹痛三天,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后加重伴胸闷、胸痛、乏力、纳差一天,分析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总结治疗策略及预后结局。结果患者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腹痛原因(主动脉夹层瘤、肝胆病变、阑尾炎、急性冠脉综合症)待查,并行螺旋CT及彩色超声鉴别诊断;给予扩冠、营养心肌,抗炎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后因患者因素及设备限制,要求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明确诊断为孤立性肠系膜动脉夹层,经严格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随访两年,未再发相关症状。结论孤立性肠系膜动脉临床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应重点分析与临床不符合的辅检报告结果,力求正确地诊断结果,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病历报告 诊治研究
  • 简介:目的讨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随访分析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经手术治疗幕胶质瘤合并癫痫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并发癫痫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筛选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28例中有96例(81%)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癫痫完全消失;而不完全切除的32例中仅有8例(54%)癫痫发作完全消失.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种有效方法,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是关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癫痫 致痫灶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外科手术 胸骨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进行内科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22%,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科综合治疗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应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 菲将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对其临床诊疗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老年内科收住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并对其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幽门杆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出血70例,其中出血性胃炎15例,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球溃疡18例,肝硬化9例。7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出血性胃炎1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10例(66.7%);胃溃疡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19例(67.9%);十二指肠球溃疡1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14例(77.7%);肝硬化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6例66.7%);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49/70(70%),4种原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所至的消化道出血有相关性,因而要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首先得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吻合器痔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在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Ⅱ~Ⅳ期的脱出性内痔患者共56例,采用吻合器痔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吻合切口,无痔残留,术后并发症较少,56例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后,54例患者术前肛门疼痛、坠胀、瘙痒、便血等症状完全消失,肛周外观平整美观,肛垫的复位固定情况良好,肛门整体功能情况良好,总有效率96.4%,未出现复发患者。结论吻合器痔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PPH 痔疮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CT在急腹症消化道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诊断的88例急腹症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MSCT扫描检查,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和MSCT征象。结果88例患者诊断符合率93.18%;穿孔部位有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胃小弯前壁穿孔、胃窦前壁穿孔;患者腹腔均有小气泡状或新月形的游离气体,且全部有腹腔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急腹症消化道穿孔的检查中,具有明显的定性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腹症 上消化道穿孔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移位肱骨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利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踝骨折40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及时评价肘关节功能骨折级别,记录不良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3到12个月。所有患者复位成功,13例手法复位固定后肘关节出现张力性水疱,6例静脉麻醉后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8例骨折并发生再次移位,5例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Flynn肱骨踝骨折评定优15例,良17例,一般6例,差2例。结论手术复位石膏或夹板均是资料移位踝骨踝骨折的主要方法,但必须注意肘关节周围皮肤,积极预防不良并发症。

  • 标签: 石膏 夹板外固定 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腹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部疾病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MRI平扫+普通增强形态学和MRI平扫+动态增强形态学诊断腹部疾病的准确率。结果MRI+动态增强诊断腹部疾病的准确率为97.67%,显著高于MRI+普通增强的86.05%(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腹部疾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腹部疾病 MRI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整体护理措施运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整体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时,再运用整体护理,不仅可以降低病死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观察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遵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入优质护理干预与临床抢救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效果,预后性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预后改善 抢救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选取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止血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止血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大小分别是93.33%(28/30)以及93.33%(28/30),和对照组的止血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操作后,能够避免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升胃镜下止血术治疗效果,缓解出血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止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泻心汤合十灰散联合西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则采取泻心汤合十灰散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后,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采取泻心汤合十灰散联合西药治疗,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且副作用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泻心汤 十灰散 西药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成为位居世界范围第五位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切除及肝移植是肝癌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患者由于合并肝硬化,失去了手术和肝移植的机会。目前,包括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法(PEI)、微波固化消融术(MCT)、肝肿瘤动脉栓塞术(TACE)以及其他各种局部疗法,已成为肝癌治疗中可供选择的对象。在诸多的技术中,RFA因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迄今,因不彻底的治疗致使残癌的出现降低了RFA在肝癌中的疗效。为了提高RFA在肝癌中的疗效,使用兔VX2肝癌模型进行了一些体内实验,实验以单纯RFA,RFA与药物或是其他局部疗法联合。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具有快速生长、与人类肝细胞癌相似的特点,是一个理想的肝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影像学及其他各类实验研究。为了说明RFA在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应用兔VX2肝癌模型研究RFA所得的最新发现。

  • 标签: 肝细胞癌 RFA 射频消融 VX2肿瘤 残余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