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制增订清文鉴》是由清高宗弘历敕修,保和殿大学士傅恒领衔修纂的一部满汉合璧释义辞典,是在康熙敕修《制清文鉴》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并增加注音而成。该书旨在普及和规范满文的新词汇,在满语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巨大。以往学术界多以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为其唯一刻本。我们将北京大学藏《制增订清文鉴》刻本与新编本以及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制增订清文鉴》刻本进行对比,厘清各刻本之间的异同,断定《制增订清文鉴》的刻本不止一种。

  • 标签: 满文古籍 《御制增订清文鉴》 版本
  • 简介:康熙作为清代官修满文辞书具有多层面的文化内涵,是当时历史、文化的真实反映.本文以其天、时令、地、君、谕旨、设官六部分的选词为例,与其它清代满文词典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所在.

  • 标签: 满学研究 满文词典 《御制清文鉴》 选词特点
  • 简介:近年来。“贴”一词在汉语中非常流行。“贴”是个地道的音译词,它来源于英语的tips。在英语中,tips是“小费”和“秘密消息”的复数形式,它首先是被香港引进的.并被香港人按粤语腔音译为“贴”.这颇符合香港人的音译习惯.香港人总是把s或相近的音翻译为“”.如“的士”“巴士”“波士(英语boss的音译,经理,老板)”,

  • 标签: “贴士” 音译词 中学 语文 语言知识
  • 简介:一先生的直接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是极为重要的英语教学理念和重要贡献。此外,他特别强调教师科研的反哺作用。除了亲身参加体育运动,他还积极倡导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以及师资培养的多种途径。先生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高尚的职业情怀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崇敬和学习的。

  • 标签: 科研 体育 师资 情怀
  • 简介:我们以《制增订清文鉴》为基本文献,通过对其中满文丧礼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满族葬式由火葬到土葬的转变过程,了解满族丧服、服期丧葬礼仪等状况,进而得知满族服丧期较汉族短,服式亦不及汉族严格、繁缛,这与满族人身为旗人,不便长期居丧以及对本族传统的重视有关。

  • 标签: 满族 御制增订清文鉴 丧葬习俗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室前副主任、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著名语言学家何乐先生,因病治疗无效,不幸于2007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何乐先生,河南郏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古汉语研究室从事古汉语语法研究。

  • 标签: 逝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北京大学 汉语语法研究 客座教授
  • 简介:德意志耶稣会魏继晋(FlorianJosephBahr,1706-1771)于1738年抵达中国。当时,天主教内部已经禁止就中国礼仪问题再行讨论,中国境内亦已禁止天主教公开传播。与其他在京欧洲传教士一样,魏继晋通过提供宫廷服务,获得在华居留权,但他视在华传教为第一要务,为此积极争取来自欧洲的经济支持,重视与欧洲尤其是德意志地区的信息交流。1755年魏继晋获得新教学者完成的《中华帝国全志》德文本,不满其中有关在华耶稣会的部分记述,撰《驳谬说书》加以辩驳,以期向德语区读者证明,耶稣会才是中国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希望德语区读者继续相信并支持天主教在华传教工作。

  • 标签: 魏继晋 耶稣会士 《中华帝国全志》德文本 《驳谬说书》
  • 简介:17世纪末期,法籍耶稣会来华,因传教、外交的职责与在中国生存的需要而潜心学习满文。在华期间,法籍耶稣会就满文法文献进行互译、编纂满法双语辞书、撰写满语语法著作,并将成果传递回欧洲,引发了欧洲学界,特别是法国学界对满文的兴趣,将满文在欧洲的传播推向高潮。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满文讲座,标志着欧洲的满文研究步入专业化阶段。

  • 标签: 满文 耶稣会士 中学西渐
  • 简介: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和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 标签: 郭士立 传教士 身份建构 身份冲突
  • 简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日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大学孔子学院成功组织了两个学生赴华游学团。目前35名新大学生已经结束了他们的中国之行,分别从上海和甘肃敦煌回到新大校园。

  • 标签: 孔子学院 大学生 威尔士 中国 游学 澳洲
  • 简介:功在于“备”力存于“悉”──读何乐《左传范围副词》王宁何乐著《左传范围副词》一书,已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带给我们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瑞士苏黎大学的高思曼教授与特邀去欧洲从事研究的何乐教授,正在进行一次非常切实的合作。他们的计划是对...

  • 标签: 范围副词 《左传》 先秦文献语言 汉语研究 语言现象 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