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宋俊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宋俊强【摘要】目的:分析了重症神经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对策。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治疗。43名患者接受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并比较了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ALB,TP,Hb,PA和BUN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8.37%,显着高于对照组(74.42%)(P<0.05)。结论:对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 简介:目的讨论循证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0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压疮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神经痉挛(呃逆)常见.虽不算大病,但影响原发病的康复,影响生活质量。对其治疗的方法虽多,但疗效多不确切。本文报告采用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经验。

  • 标签: 治疗 膈神经阻滞 顽固性呃逆 疗法 常见 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全部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率81%,其中运动神经异常率67%,感觉神经异常率76%;腓神经传导异常率71%,F波异常率62%。病程超过10年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96%,且神经电生理异常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特别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更有利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积极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与病症的相关性,并以此探讨神经肌电图对于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 2011年 5月到 2013年 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选取 90例病例,并对该组所有病患的神经肌电图与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 90例患者共检测正中神经 118例,所有腕管综合征病患的拇指至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平均为 35.9±5.5m/s,中指至腕为 36.4±5.7m/s,阳性分别为 108例( 91.52%)与 102例( 86.44 %),阳性诊断价值良好,正中神经运动电位的潜伏期为 5.7±1.8ms,阳性患者为 95例( 80.51%),所有 CTS病患的正中神经感觉以及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均与正常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及早发现并诊断腕管综合征,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神经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究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OIPN)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化疗药奥沙利铂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进行预防,以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OPIN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进行临床化疗进程中,应用谷胱甘肽能显著预防化疗中导致的神经毒性,并能有效提升化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谷胱甘肽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因患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拟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血压140/83mmHg,HR90次/min,心电图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共20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5min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精神紧张、兴奋多语等症状。心电监护显示:BP168/95mmHg,HR120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呈二联律,SpO20.90。听诊两肺有哮鸣音,心律不齐。经给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供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

  • 标签: 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建立β-淀粉样肽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工具药维生素E,加兰他敏,四乙基铵,多奈哌嗪对Aβ25-35孵浴造成细胞损伤的影响,寻找具有抗Aβ损伤作用的工具药。方法:(1)应用不同浓度Aβ25-35孵浴神经细胞24hr、48h、72hr,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确定有效的损伤时间和剂量。(2)应用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预防性给予上述几种工具药,72hr后MTT法检测该模型细胞存活率。结果:(1)分别单独应用3μmol/L、10μmol/LAβ25-35,

  • 标签: 细胞损伤模型 Β-淀粉样肽 神经细胞 AΒ25-35 MTT法检测 细胞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患者昏迷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昏迷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血糖、颅脑CT、心电图等检查,个体化治疗患者,分析患者的抢救情况,统计分析患者抢救前后的RR、SaO2、PaO2、PaCO2。结果 导致神经内科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在对所有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虽然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但无自主意识苏醒的征兆, 在对所有患者的有效救助过程中,患者血氧动脉分压( PaO2 )及血氧饱和度( SaO2 )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 PaCO2 (二氧化碳分压)、 RR (呼吸频率)指标则呈现下降趋势。 死亡患者的致死原因包括颅内感染死亡以及脑血管疾病死亡。 结论: 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患者的病因做出判断,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合理的救助方案,能够有效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昏迷 诊断 治疗
  • 简介:护士这一行业逐渐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也是提升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职称序列当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如何才能对护士的学历,职称以及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进行分此次使用,激发护士的能力,开拓护理专业人员的发展空间是目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本篇文章对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实践与体会进行讨论分析,神经外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有极强的专业性,并且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安全防护任务重,因此,在神经外科实行分层次使用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以及能力,保证神经外科护理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

  • 标签: 分层次使用 神经外科 实践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神经内科采用不同感染护理预防方案,总结实施效果。方法:于2019年度1月至12月选择198例小儿神经内科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总结感染情况,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于2020年度1月至12月选择198例小儿神经内科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分析既往过程中不足之处再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总结感染情况,将其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组。总结与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感染情况对比,构成比较高,两组数值对照存有差异,(P

  • 标签: 小儿神经内科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1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3例)与观察组(n=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及焦虑情绪。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焦虑不良情绪。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周围性面瘫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间60例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性面瘫病人诊疗记录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治疗方案。结果:60例病人中,有10例肿瘤性面瘫、6例外伤性面瘫、12例感染性面瘫、15例术后面瘫、贝尔面瘫17例,根据病人的手术及用药疗法后其面部神经均有所恢复且症状均有效缓解。结论:由此可见,对于周围性面瘫病人根据其病因择合适治疗方案,可提高面瘫的治愈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神经内科 临床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偏瘫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到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和对安全因素分析后采取针对性措施的研究组,统计相关数据并比较。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进行两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完善护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善,并在护理中加强沟通,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满足,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安全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有关神经外科护理技术和院内感染之间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病人资料200例,其中出现院内感染病例50例,作为感染组,剩余未出现院内感染的病例为对照组,对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调取并且分析,总结神经外科护理技术和院内感染出现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气管切开、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脑室外引流以及分期手术属于引发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中需要加强夏季环境清洁卫生的管理工作,提升神经外科医护工作人员的配合默契度,重视对分期手术病人的管理,尤其需要做好脑室外引流以及气管切开的相关护理工作。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技术 院内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均有45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基础的护理方法,B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等都比A组患者更好。由此得出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神经内科护理,能有效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