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相关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人、有糖尿或隐性糖尿史者,以局限性运动性发作及持续状态形式多见,脑电图检查多无明显的癫痫波,抗癫痫药物疗效不明显,控制血糖能终止发作。结论糖尿性癫痫的发作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癫痫 临床研究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常伴随多种慢性并发症,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广泛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我国糖尿患者约4000万人,是糖尿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虽然能有效的控制高血糖,但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缺乏有效措施,诖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会出现药物失效、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 标签: 中药多糖 提取 分离 糖尿病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控制血糖,根据患者情况选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及对症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给予脱水剂。经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除积极控制血糖,还要降低血压,同时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临床特征
  • 简介:妊娠合并糖尿的营养治疗目的是使母亲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减少胎儿畸形及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ADA要求空腹血糖应低于5.8mmol/L,餐后2h血糖应低于7.2mmol/L,HbA1c低于6%,并且不要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达到这样的指标可以认为控制比较理想。确诊后应保持每周至少测一次空腹及餐后2h血糖,到妊娠后期及产前,应频繁监测血糖。GDM的治疗应首选饮食配合运动治疗,约有85%的孕妇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血糖至理想范围,但是如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仍高于5.6mmol/L,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营养治疗 饮食控制 餐后2H血糖 血糖控制 空腹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高渗性昏迷又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昏迷。是糖尿的一种少而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昏迷的一个特殊类型。以严重失水、高血糖、高渗透压、高血纳、较轻或无酮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系表现,低血压,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为特征,多见于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发生率约为糖尿酮症酸中1/6-1/10,死亡率为50%-80%,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及早抢救,本文重点讲述了糖尿高渗性昏迷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标签: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抢救 诊断 急性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
  • 简介:美国约有30%的糖尿患者(约620万人)被漏诊。超过25%的新诊断糖尿患者已经患有糖尿视网膜病变或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意味着患者在2型糖尿发病和确诊之间被“忽视”了7年。有时发现在糖尿前期,即空腹血糖(FPG)略有偏高(IFG,空腹血糖受损)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略有偏高,甚至已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患 诊断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空腹血糖受损 筛查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诊断方面的价值。 方法: 筛选两组数据,实验组为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55 例糖尿患者,对照组为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 55 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生化检验指标情况及指标异常率。 结果: 实验组研究对象在生化检验方面的指标数据以及指标异常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生化检验对临床糖尿针对具备明显辅助效果,其检验出的各项指标能够充分呈现出检验者的指标异常情况,从而为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诊断 指标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糖尿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根据糖尿足不同分期,采用改善微循环,控制感染、局部换药、高压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6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5-7天缺血开始改善,45例10-26天痊愈(72.58%),14例好转,基本愈合(22.58%),3例老年患者由于病史长,溃疡面积大,行截肢手术(4.83%)。结论老年糖尿足早发现,早期治疗多能治愈。

  • 标签: 糖尿病足 治疗 老年人 患者 临床
  • 简介:糖尿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是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多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导致肾脏纤维化,最终发展为DN。DN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针对性疗法,因此,各大药物公司都在糖尿肾病方面投入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发现了一些治疗DN的新型药物。本文将介绍一些处于临床研究中的新型DN药物。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新型药物
  • 简介:有国人称他“当代李时珍”,外国友人称他“中国结合脉管专家奚九一教授。近60年来,奚教授以学术思想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足:管疾病,探索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和方法,取得了卓著难复杂病变患者的肢体得以挽救,重症糖尿足坏疽国际上30%~40%的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足坏疽 治疗 中西医结合方法 祛邪 扶阳 学术思想
  • 简介:1病案摘要例1.女,80岁,右足拇趾溃疡半年余,1998-05-20入院。半年前右脚拇趾甲沟炎,拔除了趾甲,但甲床内侧边缘创面未愈,形成2cm×2cm、×0.5cm的溃疡,曾先后在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始终未好转。检查:右脚拇趾皮肤干燥,色暗,溃疡表面有少量分泌物及暗褐色痂皮。实验室检查:血糖(空腹)16.4mmol/L,尿糖卅。诊断为糖尿伴右脚拇趾溃疡。治疗:①口服降糖药将

  • 标签: 炎敌油 治疗 “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