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收集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血肿 神经内镜 手术显微镜 手术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体位头痛1月余,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体位头痛,表现为下蹲或平卧后站起时头痛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呈后枕部胀痛,发作1~2次,d,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伴鼻塞,无流涕、咳嗽,无发热、盗汗,无视物模糊,无肢体麻木、乏力,无恶心、呕吐。

  • 标签: 颅内低压 综合征 头痛 病例报告
  • 简介: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痴呆(GPIor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 标签: 痴呆 神经梅毒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癫痫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者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剂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癫痫发作,惊厥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惊厥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癫痫 儿童 免疫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护理人员关注的是整体的人,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各个层面。由于关注点的广泛与涵盖范围的多面,护理研究也具有了复杂的特性。护理研究者必须能熟练地应用多种研究类型,包括质研究与量研究,并且经常需要在一次研究中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也就是采用混合方法学或者说是多种方法学的科研设计方案。

  • 标签: 方法学 设计 护理人员 质性研究 多面性
  • 简介:【编者按】2008年,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国立慢性疾病合作中心发布了针对急性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与初始治疗指南,该指南的特点是不仅包括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证据,而且包括了卫生经济学的内容,为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另外,该指南考虑到患者的选择和想法,详述研究的争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是2008年发布的众多指南中较为详细的指南。本刊刊出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指南 英国
  • 简介:目的:分析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和平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61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1),对照组采取步行运动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予以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打鼾、嗜睡、倦怠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提供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使用。

  • 标签: 气虚血瘀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加味会厌逐瘀汤
  • 简介:目的探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的临床疗效,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防治的认识。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一旦出现放射脑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的积极治疗措施。

  • 标签: 甲强龙冲击疗法 高压氧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脑病
  • 简介:目的:观察桃红四物联合华盖散加减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福建省地质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化痰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桃红四物汤联合华盖散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情况、肺功能指标以及2组治疗后的睡眠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桃红四物联合华盖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华盖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肿腔钻孔联合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6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血肿腔钻孔联合侧脑室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GO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分别对患者术前意识分级、出血量大小与预后程度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预后良好91例,轻残4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3例,死亡23例,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前意识分级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出血量30~70mL组和70mL以上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秩次比较显示Ⅰ~Ⅱ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Ⅲ~Ⅳ级组,30~70mL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70mL以上组。结论血肿腔钻孔联合侧脑室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性 血肿腔钻孔 侧脑室引流 尿激酶 老年人
  • 简介:  1文献检索  根据研究检索策略,共筛选了3个关于缺血性卒中的CT灌注和CT血管造影应用的研究(发表了4篇文章).还有一个可能相关的试验以摘要的形式发表,我们联系了作者以确定是否有后续的论文发表.根据证据水平,系统剔除了2个试验设计不明确的研究,一个单纯的回顾队列研究和一个对照研究被纳入最终的系统评价(表1),它们分别发表于2001和2004年.……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溶栓治疗 影像学
  • 简介: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疾病,约有25%的成年人表示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10%~15%的成年人失眠问题影响其日间状态.失眠是指在适宜的睡眠时机和睡眠环境中。

  • 标签: 失眠 治疗 睡眠疾病 睡眠环境 成年人
  • 简介:本文讨论了眩晕及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眩晕的药物类型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苯二氮卓类、钙通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拈抗剂。这些药物通常具有多种作用。它们可缓解症状发作的强度(如前庭抑制剂)或影响其潜在的疾病过程(如在前庭偏头痛病例中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其中大多数药物,特别是那砦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还具柯调节前庭损害代偿速度的作用。近几年来,这一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经常推荐患者进行前庭康复性物理治疗以促进前庭功能代偿。因此,只有当治疗医师对所应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及其确切的药理学作用了如指掌时,才能进行最恰当的眩晕治疗。眩晕有4大类病因,相应的病因有共特定的药物治疗方案。耳源眩晕包括内耳疾病如Meniere病、前庭神经炎、良性发作位置眩晕(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缚。对于Meniere病和前庭神经炎这2种疾病,前庭抑制剂如抗胆碱能药物和苯二氮卓类有效。对于Meniere病,限盐和利尿剂治疗可预防复发;对于前庭神经炎,现在仅推荐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对于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痹,目前并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但物理治疗对两者非常有效。中枢眩晕包括与偏头痛或某些卒中有关的眩晕。偏头痛柏关眩晕的治疗主要依靠预防性药物,如L型钙通道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卒中患者或其他脑干或小脑器质性病变患者,推荐给予一种联合试用前庭抑制剂和物理治疗的折衷治疗方法。精神性眩晕的发生与惊恐、焦虑性疾病和广场恐怖症有关。苯二氮卓类是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未确定的和原因不明的眩晕由其他许多诊断组成,对这些患者的处理建议采用经验方法,试验联合应用“全效药物”�

  • 标签: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抑制剂 偏头痛 前庭功能 治疗方案
  • 简介:癫痫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即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后也仍须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AED)一段时间。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癫痫的发作,同时没有或少有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0%~80%的癫痫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临床发作可以获得缓解。

  • 标签: 抗癫痫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发作 治疗方法 DRUG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脊柱脊髓疾患.在美国,每年创伤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8~55/100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0~12000例患者.我国尚无详细统计资料,但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必然会逐年增加.

  • 标签: 脊髓损伤 甲泼尼龙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8-32岁错he畸形并伴有一定程度不良心理表现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配合心理治疗。结果12例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均有明显改善或消除。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可行的。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心理治疗 临床应用 配合应用 治疗过程 心理表现
  • 简介:1文章概要应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寻找皮层下血管认知障碍(subcortical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SVCI)的早期生物学标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综述回顾了近年来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 标签: 认知障碍 MRI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功能性
  • 简介: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提示3例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闭塞或狭窄性病变,而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仍偶有发作.2例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完全停止,1例由于血管迂曲明显,手术未获成功,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少见短暂脑缺血发作,其发作形式常表现为发作、无意识的一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癫痫.通过脑电图及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 标签: 脑缺血 暂时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研究12例难治全面癫痫持续状态(RSE)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RSE患者控制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RSE是神经系统危急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硫贲妥钠、异丙酚、利多卡因等是治疗RSE的有效药物.

  • 标签: 难治性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治疗 预后 硫贲妥钠 异丙酚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治疗患者6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观察,护理前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50±1.00)分、(7.25±1.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0±0.50)分、(5.2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13.56±2.51)分、(14.02±2.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50±2.43)分、(9.11±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各为93.94%(31/33)、78.79%(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加强,且能够获得患者的满意认可,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康复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