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室管膜瘤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结果男性患者,54岁。突发意识障碍,全身抽搐,短暂失忆。MHI检查显示左侧侧脑室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部分区域明显强化,脑室扩张、积水。手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边界清楚,血运中等,质地柔软,分块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成团、成簇分布致密胶质纤维基质中,并可见许多微囊腔结构形成,微囊腔中有少许嗜酸性蛋白蓄积物;肿瘤细胞大小均匀致,无明显异型性;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巢蛋白表达阳性,但不表达神经元核抗原,Ki-67抗原标记指数〈1%。结论室管膜瘤是发生于脑室系统、生长缓慢少见良性肿瘤,以成年男性高发,手术完全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室管膜下 侧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脑血管病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1级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授课基础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病例分析客观题考试成绩差异也无显著性。病例分析主观题考试中,试验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脑血管病外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培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 多媒体 实习 神经外科 脑血管病
  • 简介:维多利亚省精神康复服务是被政府公认为全国领先。自其1992年建立以来,整个系统正在趋于完善,使用它服务人从1992年2000人增至2002年20000人,从今年起,此服务全名被改为精神康复支援服务(PsychiatricDisabilityRehabilitationandSupporrService),精神康复支持服务目的是协同临床精神健康服务社区中提供精神社会评估,康复和精神支援服务

  • 标签: 维多利亚 精神康复服务 康复宿舍 短期住所康复
  • 简介: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破裂出血是引起蛛网膜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最主要原因,约占SAH70%~90%,临床病情严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对于脑动脉瘤家族性特点,芬兰和日本报道较多,国内也有个别的报道。而家系均为多发动脉瘤未见报道,现将家系2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多发动脉瘤 家族性 家系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脑胶质瘤样本高表达,以及沉默NUSAP1对胶质瘤细胞系LN229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30例胶质瘤手术标本以及10例癫痫病灶手术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40例样本中NUSAP1表达情况,用lentivirus和siRNA干扰LN229细胞系中NUSAP1表达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影响。结果NUSAP1胶质瘤组表达量明显高于癫痫组(对照)。NUSAP1表达被干扰后。脑胶质细胞LN229功能降低。结论NUSAP1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干扰其LN229细胞株表达后,LN229增殖能力下降,细胞G2/M期停滞。提示NUSAP1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靶点。

  • 标签: NUSAP1 脑胶质瘤 LN229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侧脑室 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受孕婴儿自然受孕婴儿新生情况以及12月龄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有无差异。方法采用配对对照研究方法,将实验组对照组母亲在年龄、产次、种族、地域、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几个方面严格配对后,自母亲孕28周起入组登记并定期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如婴儿胎龄、出生身长、出生体重、是否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有无出生缺陷信息.出生后定期随访两组婴儿至12月龄采用CDCC婴幼儿发育量表行精神运动发育评估。结果辅助受孕组婴儿出生身长、体重明显低于自然受孕组(P〈0.01),辅助受孕组婴儿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期入住NICU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剔除两组人群中双胎妊娠儿,只考虑单胎妊娠儿时,这些差异消失。另外,两组婴儿12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本身对婴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高发双胎多胎妊娠是引起辅助受孕儿更差新生情况主要原因。故限制胚胎移植数量,降低双胎、多胎妊娠发生率将成为保证辅助受孕子代生存质量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辅助生殖 新生情况 精神运动发育
  • 简介:?目的:应用病人览表智能系统,以解决传统住院病人览表信息局限,需要护士手工填写现状。方法:病人览表智能系统医院HIS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时连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动态显示病人基本信息和医嘱信息。结果:病人览表智能系统妇产科应用后,护士每天可节约用于填写、修改每个病人览表时间大约为30s至1min;能实时更新病人医疗信息,保证数据准确。结论:病人览表智能系统应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对高危病人管理,可以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智能化 病人一览表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探讨使用rt-PA对超早期脑梗死预后影响.方法超早期脑梗死惠者308例,根据家属意愿是否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分别给予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溶栓组221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其中92例给予rt-PA0.9mg/kg,发病3h内68例,>3~≤4h内9例,>4~≤6h内15例.129例给予rt-PA0.6~0.8mg/kg,发病3h内72例,>3~≤4h内24例,>4~≤6h内33例.对照组87例,未应用rt-PA治疗.记录各组基线、治疗24h、发病90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定叉发病90dBarthel指数≥95;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同时记录随访期间血管性死亡事件和卒中再发事件.应用I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独立相关因素为患者接受治疗前NIHSS评分(OR=2.067,95%CI1.201~3.556,P=0.009),冠心病史(OR=1.942,95%CI1.040~3.625,P=0.037)和溶栓治疗(rtPA0.9mg/kg,OR=0.414,95%CI0.207~0.826,P=0.012;rtPA0.6~0.8mg/kg,OR=0.261,95%CI0.137~0.497,P<0.01).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rtPA0.9mg/kg溶栓组rtPA0.6~0.8mg/kg溶栓组分别为3.3%(3/92)和4.7%(6/1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可获得较好预后,不同剂量rt-PA(0.6~0.8mg/kgvs0.9mg/kg)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伴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史将可能影响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溶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临床资料1.1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例.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适应证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aSAn)部位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部位致性。方法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3例aSAH患者,按入院CT所示出血部位分为左势、右势对称出血,再将复查CT所示DCI部位分为左侧、右侧双侧,比较两者致程度。结果SAH位置分类示左势出血16例,右势出血15例,对称出血12例。DCI部位分类示,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16例。两者病例共21例,占48.8%;经致性检验结果示Kappa值(0.235±0.112),小于0.4,两者吻合度较差。结论DCI发生部位SAH位置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脑动脉痉挛可能并非DCI致病因素。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迟发性脑缺血 一致性
  • 简介:目的: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疗效观察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消化科治疗120例胃食管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氢氧化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疗效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抑郁量表评分(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病,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状况,值得临床进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癌基因PTEN人脑星形瘤中表达二者与人脑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MP-2和PTEN蛋白表达,并且分析二者与人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级关系。结果MMP-2和PTEN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度增高,MMP-2表达强度呈上升趋势而PTEN表达强度逐渐下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人脑星形细胞瘤中MMP-2和PTEN之间呈负相关(Rs=-0.518,P〈0.01)。结论MMP-2和PTEN是人脑星形细胞瘤分化程度和转移潜在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MMP-2和PTEN更有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分级。

  • 标签: 人脑星形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患者女性,38岁。主诉短暂性感觉性失语,伴右侧肢体无力15d,2005年5月30日入我院治疗。患者15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烦躁、头晕、头痛,音感但不能理解他人言语内容,伴右侧肢体无力、跛行,无发热、寒战。当地医院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多发病灶;后行乳腺、腹部生殖系统相关检查未发现病灶,考虑“脑内多发炎性肉芽肿”,

  • 标签: 脑脓肿 真菌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女,76岁。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2009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情况尚可,步人病房。患者体温正常,呼吸207欠/min,心率76次/min,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回答切题,表情稍淡漠,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稍减弱,未引出病理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误诊 2009年 体温正常 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5岁,主因右上肢麻木1周入院.急诊行颈椎X线检查见颈椎退行性改变,头颅CT检查见左侧侧脑室前角处类圆形高密度影.……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改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模式。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护理模式后,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会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好,具有较好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阻肺 呼吸衰竭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患者男性,64岁。主因排尿困难5年,尿潴留2d,2010年10日30日入院。患者6年前(2004年)因右侧上肢震颤行头部MRI检查未发现异常影像(图1),临床诊断帕金森病,并开始口服美多巴125mg/d.6月后因症状无好转。

  • 标签: 萎缩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9例包含后交通动脉瘤在内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在15具尸头30支后交通动脉中,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成功显露15支(50%),后交通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者16支(53.3%),后壁者6支(20.0%),后内侧壁者8支(26.7%).后交通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距离(8.74±2.57)mm,后交通动脉主干直径(1.67±0.39)mm,通常在视交叉前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对侧视神经,即可显露后交通动脉起始点内侧面.1具标本须经过视交叉外侧,在对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颈内动脉才能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及其起始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途径,切开对侧硬脑膜镰状韧带,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9例经手术夹闭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者3例.结论严格选择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

  • 标签: 一侧入路显露 对侧后交通动脉瘤 显微解剖学 脑动脉瘤 显微解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