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弗洛伊德在他1909年出版的《一个5岁男孩的恐惧的分析》书中,报告了一例5岁男孩的恐惧的发病和康复的过程,讨论儿童性启蒙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弗洛伊德收集的一份珍贵的儿童的性发展的详细,真实的观察资料的研究,了解儿童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从这例个案中可以看到这个男孩的恐惧的发病与他在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在弗洛伊德的指导下,由男孩的父亲对他进行性启蒙,最终得以康复。结论儿童的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这例个案在当今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弗洛伊德 恐惧症 男孩 性启蒙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岛优抚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与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康复效果能够通过康复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印证首发精神分裂及其父母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是精神分裂的遗传素质标志还是状态性标志。方法从2010年1~12月间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舍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60倒,作为患者组;选取精神分裂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共120例作为亲属组;选取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60倒。分别对三组进行ERP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1)患者组、亲属组和对照组闯N2、P3潜伏和P3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患者组的N2潜伏长于对照组(P〈0.05),亲属组和时照组的各潜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组和亲属组的P3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患者组和亲属组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及其父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P3波幅倾向于精神分裂的遗传素质性标志,N2潜伏倾向于精神分裂的状态性标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认知障碍 首发 父母
  • 简介:目的评价量子共振检测抑郁相关症状的可靠性及其在精神科应用的价值。方法将精神科医生通过精神科检查提供的精神症状与量子共振检测到的精神症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量子共振检测孤僻、无端烦恼、自卑、注意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障碍、自知力缺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达到100%;检测注意减退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100%;检测注意减退及无端烦恼的准确度100%;无端烦恼、自卑、感觉迟钝、思维迟缓、妄想、注意减退、易激惹性、精神运动性抑制、自杀观念、饮食障碍、早醒检测的Kappa值及Youden值均〉0.75。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仪可以作为抑郁辅助诊断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抑郁症 诊断 量子共振检测仪 可靠性
  • 简介: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31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l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显效17例(54.8%),有效11例(35.5%),无效3例(9.6%),总有效率为90.3%,副作用轻微。结论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安全有效。

  • 标签: 奎硫平 精神分裂症 用药剂量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病人的局部脑血流特征,探讨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应用99mTC-ECD-SPECT技术,对17例从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病人,在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测量局部脑血流,并与1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各P<0.05),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各P<0.05);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含单个症状评分和因子分)和疗效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病人存在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但未发现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 标签: SPECT检查 精神分裂症 局部脑血流 右侧额叶 右侧颞叶
  • 简介:目的验证奎的平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37例精神分裂住院病人用奎的平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37例病人中,奎的平治疗总有效率为81.1%,显效率为56.8%.奎的平的副反应有头晕、口干、便秘等.结论奎的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且副反应小,病人依从性好.

  • 标签: 奎的平 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临床分析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的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2-R中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诊断标准者,自然入组。应用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疗效快,缓解完全。

  • 标签: 卡马西平 氯氮平 治疗 躁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报告顽固性颞叶癫痫行前颞叶切除的并发,探讨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伴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轻偏瘫等情况,采取抗炎、抗脑水肿、抗凝治疗及清除血肿等治疗。结果首例病人卡马西平治疗随访1年,癫痫发作消失;第2例随访7年,癫痫发作消失;第3例癫痫消失,但残留轻偏瘫,后渐恢复,遗留左手指屈伸力差。结论血肿和感染是术后最频发的并发,偏瘫(操作性偏瘫)是最严重的神经并发,手术时损伤脉络膜前动脉是最可能导致偏瘫的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为了探索精神分裂首次入院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9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患者的发病年龄,心理应激方面进行性别临床分析。结果显示≤25岁男性86例,女性53例,>25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心理应激方面男性50例,女性31例。结论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P<0.05),心理应激方面男女相当(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性别差异 心理应激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6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及65例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在完美主义总分(90.05±17.48)分VS(68.01±10.23)分、担心错误(24.46±7.40)分vs(12.38±5.07)分、行动的疑虑(14.89±3.79)分vs(8.26±3.03)分、父母期望(12.45±4.24)分vs(8.76±4.01)分、退避(0.61±0.26)分vs(0.27±0.24)分、幻想(0.49±0.24)分vs(0.32±0.15)分和自责(0.56±0.26)分vs(0.29±0.14)分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求助(0.33±0.14)分vs(0.52±0.23)分、解决问题(0.28±0.13)分V8分(0.59±0.27)上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退避、自责正相关(r=0.58,0.48,P〈0.01),与求助、解决问题负相关(r=-0.55,-0.55,P〈0.01)。结论抑郁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 标签: 抑郁症 完美主义 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 应付方式
  • 简介: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结合有关精神分裂发病假说与神经元功能特性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神经元功能的异常导致精神分裂的发病,并产生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其他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神经元 阴性症状 发病 阳性症状 假说
  • 简介:狭颅又称颅狭窄,系一条或多条颅缝早期闭合或骨化所致的颅骨畸形,并有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近年来我院与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联合,采用颅缝再造术治疗狭颅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缝再造术 狭颅症 临床分析 治疗 颅骨畸形 颅内压增高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抑郁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150例抑郁患者中睡眠障碍者为118例,发生率为78.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地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均是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应重视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干预。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2组总体疗效相当,显效率分别为82.3%和75.6%.但2周末时HAMD评分及减分率、HAMA评分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西酞普兰起效较快.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能用于老年抑郁患者.

  • 标签: 西酞普兰 氟西汀 老年抑郁症
  • 简介: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分裂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把60例分裂患者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0例,用奎硫平200~700mg/d;利培酮组30例,用利培酮2~6mg/d,观察8周,疗效评定用PANSS量表,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经8周治疗,奎硫平组治愈率为73.33%(22/30),利培酮组治愈率为76.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奎硫平以头晕、嗜睡为主,利培酮以失眠、锥外反应为主.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 标签: 奎硫平 利培酮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患者1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出院时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156例,无变化29例,无症状恶化和死亡病例。随访147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110例,症状无变化26例,症状恶化11例:95例行MRI复查,其中枕大池解剖成形者82例,脊髓空洞明显缩小79例。结论后颅窝减压+硬膜成形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4年1月间因颅内动脉瘤而住院手术的病例,探讨术后并发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Logist回归模型对4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神经系统体征及术后并发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手术治疗486枚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患者446例,多发动脉瘤患者19例(40枚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及各种并发与患者预后有关,而年龄、性别、术前Fisher分级、术前GCS、术后是否静脉使用抗痉挛药物、动脉瘤破裂次数、手术时机、以及术中阻断供血动脉时间等因素与预后无关。本组病死率8、11%,预后良好率74.99%。结论通过对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等动脉瘤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预测动脉瘤患者预后,并有效指导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单用利培酮治疗8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经PANSS量表评定.结果对治疗精神分裂有效率为94%,显效率为66%,治疗中副反应轻微.结论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都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 标签: 利培酮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焦虑,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焦虑”其实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且难以应对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适当的焦虑是有益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讲,适度焦虑可以提醒危险,帮助人们做好准备去提前应对。但是,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状态”。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些年我国焦虑发病率呈现出愈发年轻化的态势。过分担心、警觉性增高、睡眠障碍等均是焦虑患者的常见症状。焦虑若持续性进展,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由于人们对焦虑这一疾病并不了解,所以会陷入认知误区,广大医务工作者需加强对焦虑这一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那么,应当从哪些角度了解焦虑呢?

  • 标签: 焦虑症;护理;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