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s)体外成的影响。方法实验组hLECs采用结肠癌细胞SW480的培养上清液进行培养,对照组hLECs采用单纯内皮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两组hLECs体外成能力的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LECs细胞骨架变化情况和Prox-1蛋白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hLECs中整合素a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LECs的成能力更强,培养第7天即形成丰富的网状结构,至第14天形成典型的管状结构。从第6天开始实验组形成的小数量(2.93±0.56条)即明显多于对照组(1.56±0.26条,P〈0.05)。实验组微丝结构完整连续,呈极性排列,细胞有伪足伸出,对照组微丝结构不明显;两组的微管结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Prox-1和整合素a9的表达(37.46±16.73,1.20±0.04)与对照组(20.35±12.58,0.59±0.05)比较均有增加(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外分泌作用促进hLECs形成管状结构。

  • 标签: 结肠癌细胞SW480 淋巴管内皮细胞 体外 hLECs 培养上清液 BLOTTING
  • 简介:目的探讨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分别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和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两种术式,其中套入式胰肠吻合组66例,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4例,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黄疸、术前低蛋白血症以及病种良恶性、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以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套入式吻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3.6%),其中胰瘘4例(6.1%),围手术期死亡2例;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4.8%),其中胰瘘2例(3.7%),围手术期死亡1例,两组患者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套入式胰肠吻合,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并不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 套入式吻合 胰瘘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微淋巴密度(microlymphaticvesseldensity,MLVD)的相关性及二者对宫颈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D2-40在94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MLVD,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鉴别微淋巴和微血管。结果:宫颈癌组织ICAM-1阳性率为63.83%(60/94)。肿瘤中心处、宫颈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LVD分别为(2.89±0.57)、(8.59±1.38)及(7.98±1.48)。非参数检验显示ICA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MLVD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CAM-1阳性表达者ML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ICAM-1与宫颈癌淋巴的生成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侵袭与转移;ICAM-1对宫颈癌预后有评估价值,ICAM-1联合MLVD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 标签: 宫颈肿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抗苗勒激素用于评价戈舍瑞林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激素受体阳性的术后、化/放疗后年轻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戈舍瑞林+他莫昔芬组(简称戈舍瑞林组)20例,他莫昔芬组20例(对照组)。戈舍瑞林组在戈舍瑞林注射前1d及注射戈舍瑞林3、6、12针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抗苗勒激素(AMH)水平。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段内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E2、FSH、LH及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戈舍瑞林组的3个不同时间段血清E2、FSH、LH及AM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均〈0.05)。戈舍瑞林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50.0%),对照组6例(30.0%),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潮热、盗汗、性欲减退、阴道干涩、关节痛、骨质疏松等,均为Ⅰ-Ⅱ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苗勒激素可以用于评价戈舍瑞林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卵泡刺激素 卵巢功能抑制 戈舍瑞林 年轻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