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SPF)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0例IPF和50例SPF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患者病程明显短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短,并且IPF比SPF症状和体征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肌炎较早出现SPF,SPF常见发病原因为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SPF多为胸膜受累,IPF多为网状阴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肺间质疾病时,应该重视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对于胸膜受累者,应该首先考虑SPF。

  • 标签: 肺间质病 结缔组织 纤维化
  • 简介: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改良方案(rt-PA10mg在两分钟内静注,接住在45分钟内以0.88mg/min速率滴注40mg,滴完前5分钟作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判定心肌再灌注,若心肌未获再灌注,冠脉未再通,则继续给予rt-PA以同样速率0.88mg/min滴注50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根据非介入性临床指标判断,心肌再灌注率91.4%,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冠脉再堵塞,23例rt-PA用量50mg及9例用量100mg获心肌再灌注,结果显示:改良方案可提高心肌再灌注率及降低费用,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内冠脉再堵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72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观察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各36例,结合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各类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应用价值,指导诊治与检验相结合的临床实践。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值比较,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糖波动稍大,对照组血糖较平稳,波动小(P〈0.05)。结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各项数值检测的结果有所差异,掌握临床检验的标准和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利于疾病控制和症状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和治疗 检验项目 应用评价
  • 简介:心肌梗死后浸润于缺血坏死区域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早期通过酶解作用分解梗死组织,在炎症中晚期通过旁分泌作用加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血管新生过程,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进程。然而,心梗后早期炎症反应过度,会导致原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降解,引发梗死区膨展、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张、乃至室壁瘤和心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组织修复 单核/巨噬细胞 靶点调控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脑水肿的影响,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50只)和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药物组,5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使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1、2、3天明显减轻,MMP-9和TIMP-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2、3天明显减少,TIMP-1在再灌注6h时亦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损伤中白藜芦醇具有脑保护作用,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调节MMP-9和TIMP-1的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脑缺血 明胶酶B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再灌注损伤 白藜芦醇
  • 简介:我是一位心血管病的患者。曾到不少医院的心科门诊看病,医生建议我作了不少的检查。例如心电图.X光、活动平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这些检查一方面是花了不少时间,同时也是支付了不少的检查费。我想,能不能选择1-2种的检查,这些检查就算是花钱较多,但是对比起其它检查较为优越,而可以一次得到确诊,不用既花钱又花时间击像磨洋工的一项项检查。这种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正确,请解答,不胜感谢!

  • 标签: 检查项目 心血管病 活动平板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检查费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中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同时张力性水泡形成率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肿胀消退和疼痛的消除,明显降低局部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 肢体肿胀 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相关疾病 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 防治指南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同时随机抽取在我院体检中心就诊的50例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狼疮抗凝物(LAC)、血浆蛋白C活性(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二聚体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vWF、PT、APTT及D-D二聚体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PT、APTT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vWF及D-D二聚体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PLG、FIB及LA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标签: 脑梗死 狼疮抗凝物质 高凝状态
  • 简介:国际血管联盟亚洲大会将于2011年10月20~2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际血管联盟(IntemetionalofAngiology,I.U.A.)创建于1950年。这是一个以血管外科医师为主导的血管相关学科医师参与的大型国际学术组织,目前拥有73个国家的数千名成员,每2年在世界各地召开国际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举办了24届国际会议。这次大会作为亚洲分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

  • 标签: 血管外科 国际会议 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 组织工程 亚洲
  • 简介:2009年10月9日.在第二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领导与诸多专家、厂商、媒体百余人齐聚一堂。总结《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和“健康从心做起”全国百城巡讲(简称“百城巡讲”)活动四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共话未来发展。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专家 健康 心血管疾病 循证 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