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调法应用于高血压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补肾调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补肾调法应用于高血压病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补肾调肝法 高血压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我院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得出影响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TBM比其他类型的结核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损伤,特别是在抗结核时期。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B超诊断及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的结果,探究B超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收治疑似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诊断以及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分别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了120例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当中,阴性例数19例(15.83%)和阳性例数101例(84.17%);B超检查结果显示,120例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当中阳性的病例共71例(59.17%),阴性49例(40.83%)本次研究诊断出了慢性肝炎共93例,早期肝硬化共27例。B超的检查敏感度94.34%,检查特异度为100.00%,检查准确率为75.00%。B超诊断检查与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阳性的患者对患者的炎症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的乙型肝炎在应用B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相比活检的病理检查准确率更低,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对组织内的炎症活动度等进行判断,但B超的诊断却能诊断出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有无存在早期的肝硬化以及纤维化。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B超诊断 肝活检病理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超声造影在早期诊断肝癌术后内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于2012年4月~2017年4月至本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70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28例行多层CT(MSCT)检查,30例行磁共振(MRI)检查,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此外,还有6例病患接受了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对于小于0.5cm的复发或转移灶,CEUS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与MR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在0.5~1cm的复发或转移灶,CEUS检出率高于MS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大于1cm的复发或转移灶,CEUS检出率也高于MS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CEUS法在检出直径小于1cm的复发或转移灶上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RI与MSCT,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 复发与转移 早期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结果本组68例患者通过冷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63例(92.64%)准确,2例(2.94%)误诊,3例(4.42%)延迟诊断。冷冻切片诊断确诊的63例,镜下可见甲状腺背景内异型肿瘤细胞团巢,与四周组织间未见渐进性过渡,57例间质硬化,53例间质浸润或者周围组织浸润,49例呈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结构,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明显,有呈柱状或者立方形的肿瘤细胞,可见宽广胞质以及形态不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核体,另外,13例为砂粒体标本,21例组织标本伴有钙化表现。结论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准确率高,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静脉化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在对患者术后进行三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良好,使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淋巴结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与控制,提高了宫颈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介入治疗 宫颈癌 临床疗效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0例粘液表皮样,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2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是一种较少见的耳鼻喉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耳鼻咽喉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张连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9-19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9期
  • 机构:仁怀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对早期宫颈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早期宫颈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和内镜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分期Ⅰa1-2期患者4例,Ⅰb1期患者7,Ⅰb2期患者有12例,宫颈炎4例,宫颈正常磁共振表现3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1-2期患者6例,Ⅰb1期患者有4例,Ⅰb2期患者有11例,CIN III期有6例,宫颈局灶炎性病变3例;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66%。结论:在早期宫颈的筛查中,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的治疗和预后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以将MR检查作为宫颈筛查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 标签: 宫颈癌;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子宫内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比较MRI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MRI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73.3%;对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3.3%。结论MRI能清晰的显示子宫内膜肌肉侵犯情况及病灶范围,为术前诊断及分期提供依据,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子宫内膜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子宫内膜的患者,选取的患者在手术中均实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手术后实行石蜡病理检测。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快速冰冻病理检测与石蜡病理检测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9.00%。其中分期准确率中,G1级的符合率为62.00%,G2级的符合率为70.00%,G3级的符合率为83.00%,病变部位浸润程度准确率中Ⅰ级的符合率为49.00%,Ⅱ级的符合率为84.00%,Ⅲ级的符合率为92.00%。结论在子宫内膜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将子宫内膜检测出来,并检测分期的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浸润的程度的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石蜡病理检测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Adenoidbasal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加强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例新发现的宫颈ABC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ABC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在妇科体检或其他疾病治疗时偶然发现,其病理镜下表现为小巢团状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不明显,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等鉴别,相比这些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治疗一般单纯性宫颈病灶切除或全子宫切除即可,无需放、化疗。结论宫颈AB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恶性肿瘤,与宫颈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生物学行为较善良,临床和病理均需仔细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 标签: 子宫颈 腺样基底细胞癌 妇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其病理形态。结果①病理分型32例患者中,单纯型14例,构成比为43.8%;伴有浸润性导管11例,构成比为34.4%;伴有导管原位5例,构成比为15.6%;伴有黏液2例,构成比为6.3%。②病灶成分分组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32例患者的病灶成分分组中,<50%组15例,构成比为46.9%;≥50%组17例,构成比为53.1%。淋巴结转移情况中,<50%组的阳性率为80.0%,≥50%组的阳性率为94.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抗体阳性例数27例,阳性率为84.4%;孕激素受体阳性例数25例,阳性率为78.1%;P53抑癌基因阳性例数26例,阳性率为81.3%;癌基因cerbB2阳性例数18例,阳性率为56.3%。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对病理活检、治疗以及随访观察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和经尿道电汽化治疗表浅性膀胱的效果,为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70例表浅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实验组,n=35)和经尿道电汽化治疗(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治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术后住院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表浅性膀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表浅性膀胱癌 钬激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支气管肺泡患者的CT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9例支气管肺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肺泡临床及CT资料进行总结,寻找出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结节型,毛刺征20例,空泡征8例,支气管征13例,磨砂玻璃样伴晕征21例;弥漫型,空泡征15例;炎症型,磨玻璃影像9例,支气管充气征5例,蜂房征6例。结论BAC的临床和CT诊断比较复杂多样性,需要详细分析进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CT诊断 BAC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骨转移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明确诊断的80例四肢骨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放化疗。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Enneking评分,观察组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55%,3年生存率为37.5%,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32.5%,3年生存率为20%,观察组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肿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宫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宫颈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主要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法,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下床时间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经动态分析实验组手术时间(234.56±25.66)分钟,出血量(290.11±24.63)毫升,下床时间(7.14±1.11)天。对照组手术时间(361.22±24.63)分钟,出血量(352.22±25.66)毫升,下床时间(14.25±1.22)天。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下床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75.0%,实验组为97.5%,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宫颈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加快康复速度,具有很高的推广优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宫颈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85例晚期宫颈同期放化疗近期疗效及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的个性化心理疏导,针对疾病及治疗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有目的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加强晚期宫颈患者放化治疗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 标签: 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运用放射治疗联合热疗的疗效。方法抽取90例宫颈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放疗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放疗治疗联合热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56%比参照组的77.78%要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的15.56%(P<0.05)。对患者开展1年的随访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宫颈患者应用放射治疗联合热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改善肿物大小,还降低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放射治疗,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治疗 宫颈癌 热疗
  • 简介:膀胱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为膀胱移行细胞(bladder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BTCC),其中约70%为浅表性肿瘤.治疗后其5至1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0%-85%,并其中20%可进展为浸润性肿瘤。因此及早发现膀胱肿瘤及其复发肿瘤十分重要。目前膀胱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是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前者为诊断膀胱的金标准.但为侵入性检查:后者虽属无创且特异度高,但对低级别肿瘤敏感度低。因而寻找无创、敏感、特异且简单可行的尿肿瘤标志物作为膀胱诊断和随访的依据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 标签: 膀胱癌 尿肿瘤标志物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年轻化及其治疗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年龄;与此同时,在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在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模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变化和差异。结果2012年-2017年收治的患者其平均年龄、发病年龄均显著低于2007年-2012年间收治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近年来,我国宫颈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对年轻宫颈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取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

  • 标签: 宫颈癌 年轻化 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