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 标签: 髂动脉支架 人工血管转流术 动脉硬化闭塞症 累积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38.7%,经统计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 标签: 护理要点 留置动脉导管溶栓 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
  • 简介:动脉损伤是长骨骨折的并发症之一,但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的动脉损伤并不常见~([1-3])。血管损伤通常是由于手术导致的,包括钻孔、螺钉、克氏针的使用,以及复位牵引等操作引起的~([2]),另有少部分血管损伤是由于骨折断端刺伤引起的~([2,3])。血管损伤可以导致急性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的出现,这些假性动脉瘤有时病情隐匿,难以早期明确诊断,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髋骨折 动脉瘤 假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96例患者134条颈动脉行B超和颈动脉造影检查。为了测定B超和彩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纵向图像上捕捉颈内动脉最狭窄段。捕捉B超或彩超颈内动脉最狭窄段的横断位扫描后,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始部直径(OD)和残腔直径(RD)。采用ASCET和ECST分析颈动脉造影结果。皮尔森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超和颈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结果无论是ECST法(R=0.853,P<0.001),还是NASCET法(R=0.828,P<0.001),B超检测结果与经股颈动脉血管造影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ECS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精度为93.2%,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8.0%,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5%组的精度为81.2%。根据NASCE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6.5%,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组的精度为82.7%,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5%组的精度为82。0%。结论无论是通过ECST法计算,还是通过NASCET法计算,B超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血管造影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阳性相关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超声 准确性 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常规3D-FISP,MTS及TONE三种序列MRA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0例受检者分别使用三种方法进行MRA成像,以相同标准评价其图像背景均匀度,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等方面。结果:在图像背景均匀度方面,TONE法与常规3D-FISP法相近,而MTS法因脂肪等组织很少被抑制而呈不均匀背景。在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方面,MTS法与TONE法均优于常规3D-FISP法。在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方面,TONE法优于常规3D-FISP法,而MTS法又优于TONE法。结论:MTS法与TONE法均能有效地改善MRA对细小动脉的显示能力,尤以MTS法明显,但因其成像时间较长及背景信号不均匀等缺点,在多数情况下,以使用TONE法较理想。

  • 标签: MRA 3D-FISP MTS TONE 对比
  • 简介:<正>内脏动脉瘤(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下肢动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下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致下肢动脉损伤21例,医源性下肢动脉损伤14例;分别采用动脉破裂口修补术、自体或人工血管移植术、动脉吻合术、覆膜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等。结果33例治愈,2例因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高位截肢1例。结论动脉破裂口修补、自体或人工血管移植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覆膜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标签: 下肢动脉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护理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狭窄支架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84例肺动脉狭窄行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肺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等相关治疗结合护理干预,62例显效,16例见效,总有效率为92.9%,均未发生并发症,76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动脉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脉化斑汤临床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在宁南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实验组用西药和软脉化斑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脉化斑汤临床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的效果较好,促进病情发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软脉化斑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治疗效果
  • 简介:胸主动脉伤平时多见于胸部钝性伤,急性创伤性主动脉破裂是由于外伤造成主动脉壁全层或部分断裂,伤后14d内发生的称为急性主动脉破裂。外伤时主动脉破裂仅累及内膜和中层,剩下外膜及胸膜尚能暂时维持管腔内血流,但是局部已成为弱点,随之出现瘤样扩张或穿破外膜而形成搏动性血肿,后者称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中有10%~20%存活到达医院,这类病人可能都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过程,生存率低,是一种致命的损伤。我科2001--2008年共收治6例上述病症,均予急诊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主动脉外伤破裂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13例中,老年人11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和Ⅲb型各3例。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8例,以Ⅰ型和Ⅱ型多见;休克4例;1例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隐匿,但其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夹层动脉瘤的根本措施。对于老年人,应定期查体,防治急性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猝死 高血压 尸检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传统组采取了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在基础护理加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传统组与研究组的护理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护理,护理效果均表现良好,但是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优。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治疗时的依从性、疾病的认知度等方面均明显的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了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护理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的疾病。解剖上常表现为降主动脉壁部分撕裂后形成假腔甚至破裂。早期,复杂的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1999年Nienaber和Dake提出腔内治疗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此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成为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回顾主动脉夹层的进展及并发症。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在2016年12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进行MR肺动脉成像诊断。结果两组特异度均为100%,但研究组灵敏度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不同间接征象时,研究组肺段梗死确诊率高于常规组(p<0.05),但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确诊率方面,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肺动脉栓塞,操作便捷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能够准确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性肺动脉栓塞 MR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