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海芙蓉对IgA肾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为IgA肾病的中药治疗打开新的局面。方法分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阶段,实验研究阶段取SD纯种大白鼠80只制作IgA大白鼠模型,取60只制作成功IgA模型大白鼠分A、B二组。A组以海芙蓉治疗,B组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十二周。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定性、IL-8及IL-13的水平,处死动物取肾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观察实验治疗效果。临床研究阶段,选择经肾穿刺病理确诊为IgA肾病病人60例平均分A、B两组,A组以海芙蓉治疗,B组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十二周,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定性、IL-8及IL-13的水平,复查肾穿刺病理结果。结果经海芙蓉治疗IgA肾病大白鼠及临床病人疗效均明显优于予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组。结论海芙蓉对IgA肾病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为IgA肾病的治疗打开新的局面。

  • 标签: 海芙蓉 IgA肾病 实验研究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从针灸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针灸学的创新有赖于在实验室的操作实践等两个方面阐述了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然而针灸学实验室的开放,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针灸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深入的探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的措施,以期提高针灸学实验室的开放效率。

  • 标签: 针灸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CRF)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输血治疗后与感染肝炎病毒(HB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IA法检测CRF血液透析患者134例血清中抗-HCV和乙肝两对半。结果经血液血透的CRF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就越大。结论血液透析容易感染丙肝病毒,输血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会则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万伤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桡骨远端新鲜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敷“万伤接骨膏”,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仅以小夹板固定。治疗后定期行X线骨痂评分及钙、磷离子水平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建造双侧股骨干中段骨折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肢外敷“万伤接骨膏”并以绷带缠绕,对照组患肢仅以绷带缠绕,两组按相同常规喂食。治疗后定期进行X线骨痂评分,腹腔抽血测定钙、磷离子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病人和大鼠原始骨痂形成时间明显缩短,骨折愈合评分显著增高,体内的磷离子、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增高,钙离子水平显著降低。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骨小梁形成较多。结论治疗组病人和实验组大鼠骨折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万伤接骨膏”可以调节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从而促进钙盐沉积,加快骨痂形成。

  • 标签: 万伤接骨膏 骨折愈合 大鼠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均受到了新的挑战。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作为教育教学的长期发展目标之一。本文以综合-设计性实验“抗癫痫类药物的体内分析”为例,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并对实施效果和出现的问题作了简单的讨论,对后期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而进行积极的尝试。根据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实验考核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R)质量管理方法,根据得到的数据评估当前风险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的效果,并对其加以改进。方法收集2017年度关于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通过风险控制得出的质量评估数据,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中所允许偏倚的标准,其公式为R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通过计算机分析检测,就能够得出其所检验项目的质量指数,从中可以寻找得出其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在10个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有60%,需要优先改良准确度的有30%。结论6R质量管理评估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估风险管理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能够帮助临床实验室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在酒精提取的白鲜皮氯仿层中分离梣酮。方法利用柱色谱分离手段分离梣酮,之后用核磁、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抑菌环实验验证其活性。结果所提取物质谱图与相关文献一致鉴定为梣酮,纯度为97.74%,梣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直径为19、20、17mm,抑菌率分别为64%、70.4%、65.7%。结论分离物质为梣酮,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 标签: 白鲜皮 梣酮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动物实验对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医学研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离不开动物实验,我们需要健全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查制度,在动物实验管理中进一步加强3R原则的贯彻落实。新的替代方案未来能否真正取代动物实验,还有待时间验证。

  • 标签: 动物实验 伦理 替代 3R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藤茶复方在体内外对肝癌Hepa1-6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肝癌HEPA1-6实体瘤模型观察藤茶复方体内的抑瘤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藤茶复方对肝癌HEPA1-6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藤茶复方对肝癌HEPA1-6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且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大,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9.34μg/ml;藤茶复方能抑制肝癌HEPA1-6实体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高、中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54.3%和48.8%。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藤茶复方在体外对肝癌HEPA1-6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对肝癌HEPA1-6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藤茶复方 抗肿瘤 HEPA1-6 四甲基偶氮唑蓝
  • 简介:摘要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凋亡、血管生长因子、性激素受体、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细胞外基质等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以及控制作用。本研究以子宫局部微环境为切入点,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实验研究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

  • 标签: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微环境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实验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提高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是重要前提,完善实验准备工作的计划性是实验教学取得成果的基本要素,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手段,与任课教师共同完成预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开放管理是实验顺利开展的保障。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检验 实验准备 预实验 实验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不断加强室内质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实验室服务质量。方法质控品的选择使用与保存;设定质控图中心线;设定控制限;绘制质控图;质控图判断;失控处理。结论开展室内质控是提高检验工作质量避免出现预防缺陷防止发差错事故的根本措施。

  • 标签: 室内质控 基层实验室 基础
  • 简介:摘要生物碱数目多、结构复杂,其基本母核多种多样。根据其母核结构大致可分为苯烃胺类、托烷类、喹啉类、异喹啉类、吲哚类、黄嘌呤类六大类。这些药物许多是常用药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其中可能包含特殊杂质。本文对自己工作中用到的生物碱类药物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学习。

  • 标签: 生物碱类药物 鉴别 特殊杂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供血机构实验室检验试剂与设备管理的措施。方法在参照行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市中心血站实验室检验试剂和设备管理的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检验试剂与设备均得到了高效的管理。结论站在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现状有针对的制定措施,有助于高效的管理各种试剂与设备。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实验室检验试剂 设备管理 探讨
  • 简介:摘要从重视儿科实验课课前准备,创造上好实验课的有利条件;认真组织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严格进行考核,确保实验课质量入手,抓好儿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 标签: 儿科学 实验教学 学生技能
  • 简介:摘要机能实验室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到生理学、药理学以及病理学等多个方面,不仅教学实践性较强,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大,课程信息繁多,所以需要引进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有效性。下面本文就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于机能实验室教学的优势、具体应用以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机能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

  • 标签: 多媒体教学 机能实验室 教学优势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科消肿颗粒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用25g/kg的剂量灌胃小鼠进行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用2.5g/kg、5g/kg、10g/kg每天灌胃大鼠,连续给药180天,停药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无一死亡;小鼠1天内灌胃伤科消肿颗粒最大耐受量75g/kg;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伤科消肿颗粒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伤科消肿颗粒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 标签: 消肿颗粒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试验对苗药伤科止痛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研究。方法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考察多次用药于SD大鼠完整皮肤急性毒性的情况和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性情况。结果连续给药14天后,动物均存活;大鼠外观、行为、呼吸状态、体位及姿势、对刺激的反应、大体剖检均未见明显异常;家兔皮肤均无水肿、渗血、炎细胞浸润等皮肤刺激性病理改变。结论在本次苗药伤科止痛液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最大给药量23.2g/kg体重,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药物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肉眼观察未见实验动物皮肤充血、水肿,病理切片检查也未见刺激性病理变化,表明苗药伤科止痛液临床使用较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苗药伤科止痛液 急毒实验 皮肤刺激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