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人性化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患者加强护理支持,提升病情改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小儿肺炎,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11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疗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肺部炎症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4.1±0.9 ) d 和( 2.1±0.4 ) d ,对照组为 ( 7.2±2.4 ) d 和( 4.2±0.7 ) d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3.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6.3% ,故而,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更高。 结论: 采用 人性化护理策略有助于患儿肺部炎症的改善控制,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家属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小儿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皮肤瘙痒联合应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41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者作为对照组,41例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瘙痒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皮肤瘙痒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予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缓解瘙痒,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毒症皮肤瘙痒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儿 中使用尿常规检验 进行诊断 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 平均分成 45 例 对照组与 45 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超声诊断 法 ,观察组患儿采用尿常规诊断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证明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 95.56% ,对照组为 71.11%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 P< 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工作中采用尿常规检验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提供了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 ,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可推广。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小儿急性阑尾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据双盲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为38例,实验组为39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给予实验组阿司匹林+丁苯酞软胶囊,需比较的两项为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间所行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比对照组高,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不显著,即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作为首选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阿司匹林 丁苯酞软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应用预见性护理以后,对腰椎骨折疼痛患者起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称之为研究时间,期间我院共计110位患者接受护理,将其做出两组划分,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人数平均为55位。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效果展开比较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同常规组相比,明显要更轻。护理效果明显也要强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腰椎骨折 疼痛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内科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多见,可出现便血、呕血,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增大患者死亡风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且起病急,临床治疗困难较大,需充分考虑到发病原因,并联合多种方法实施治疗,改善预后。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治疗,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收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抽取 300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150名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 1组进行干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实验 2组患者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是比较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讲,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干预,可提升治疗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支气管哮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收集的 300 份血脂生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两等分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0 份血液样本,对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比较两组 TG 、 TC 、 HDL 、 LDL 、载脂蛋白 A 、载脂蛋白 B 的阳性检出情况。 结果: 两组在 TG 、 TC 、 HDL 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 P>0.0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 LDL 、载脂蛋白 A 与载脂蛋白 B 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 P<0.05 ,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分级检验方法可使血脂生化检验的阳性检出率大幅提高,为临床高血脂等疾病诊断提供可靠性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督脉灸治疗强直 性脊柱炎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 院 14 例 AS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牵正散加减预防治疗 “ 中风 先兆舌尖歪”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间我院收治的 “ 中风 先兆舌尖歪” 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肺结核患者开展护理治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8年 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临床协助。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得分分别为( 28.4±1.6)分和( 29.6±2.3)分,对照组为( 33.2±2.7)分和( 3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7.1%( 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4.2%( 33/3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讲模式能够对心理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疾病的改善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顽固性心衰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联用组与参照组(n=34)。参照组使用硝普钠治疗,联用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巴胺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用组患者的LVEF、心率及收缩压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病患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是97.06%,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是82.35%,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病患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病患治疗期间出现6例并发症,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效果较好,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能够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硝普钠 多巴胺 顽固性心衰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探讨针对性预防措施。 方法: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6 月期间我院的 12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实验样本,每名体检者抽取血液样本 4mL ,每 2mL 装入 1 个试管,其中经过振荡发生溶血的为溶血组,未经振荡溶血的为未溶血组,两组均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不同。 结果:试验组 TP 、 CK 、 ALT 、 AST 、 TC 较对照组高,其 TBIL 、 DBIL 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明显,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临床 生化检验项目,导致误诊或漏诊,且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临床进行生化检验时需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溶血现象,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影响 预防措施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利于骨折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柏散;桃红四物汤;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诸多并发症 [1]。肿胀不仅会使疼痛加剧,同时延长了手术干预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严重者还可引起筋膜间室综合征 [2]。因此,尽快消除肿胀对骨折患者的不利影响尤为重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20~ 72岁,平均( 41. 4±11.9)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2例,桡骨远端骨折 9例,肱骨近端骨折 2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3例。治疗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18~ 75岁,平均( 45.6±12.8)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3例,桡骨远端骨折 8例,肱骨近端骨折 3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卧床为主,患肢采用石膏托或骨牵引制动,并适当抬高患肢。对照组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10mg/支;国药准字: H20003240) 10mg静脉滴注,每日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①双柏散外敷。组方:黄柏 100g,大黄 200g,泽兰 100g,侧柏叶 200g,薄荷 100g。上药混匀,烘干,研细末。用时将双柏散倒进容器内,倒入适量蜜糖,再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药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摊平于棉纸上,厚度为 1~ 2cm,厚薄应均匀,外敷于肿胀最明显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次 4~ 6 h,每日 1次;②桃红四物汤口服。组方:桃仁 15 g,红花 10 g,当归 20 g,川芎 20 g,赤芍 10 g,熟地 10 g。换为等剂量颗粒剂, 400 mL温开水冲服,日 1剂。两组均以 7 d为 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 3 d、 5 d、 7 d患肢骨折肿胀处的周径及相应位置正常肢体周径,计算周径差。参照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 [3]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患者疼痛程度,用 0~ 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0为无痛, 1~ 3为轻度疼痛, 4~ 6为中度疼痛, 7~ 9为重度疼痛, 10为剧痛。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标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3.2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进行评价。显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2 cm,并且在 3d以内消肿,恢复原样;有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在 0.4~ 0.8 cm,在 3~ 6 d消肿;无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9 cm,消肿时间超过 6 d。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 ×100.0%。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消退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 3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第 5、 7天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周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 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7 d,两组 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 NRS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对照组的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 2例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反应,无明显红疹,未予特别处理,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折早期肿胀当属中医学“骨伤”、“筋伤”范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普济方 ·折伤门》也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薛已所著《正体类要》序中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人体一旦遭受损伤,则早期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发为肿;瘀血聚集,经脉循行不畅,而发为痛,其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脉受损。故唐容川《血证论》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是骨折早期辨证论治的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会造成局部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多种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大量聚集,并大量释放酶类、血管活性物质及生长因子等,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发性肋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内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 20 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选取同时期骨折情况、性别、年龄相近的 2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 结果: 实验组在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三个指标数据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手术治疗在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好,使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多发性肋骨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临床微生物进行检验在控制医院院内感染时的效果。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住院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抗感染预防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抗感染的基础之上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结合检测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抗感染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 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15.0%,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抗感染预防措施更具有目标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测,院内感染,有效性,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 月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幼儿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40例),将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的设定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两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强化治疗效果。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 小儿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34例,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及治疗组(34例,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方案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抑郁情况改善效果更佳,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抑郁程度,且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上是具有使用意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老年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探讨安全输血措施。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40例红细胞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输注无效的病例数。结果:40例患者总共输注96次,其中15次无效,占比15.63%(15/96)

  • 标签: 红细胞输注无效 原因分析 安全输血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当中对患者麻醉苏醒产生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作者选择本院在 2017 年 3 月 至 2019 年 3 月所收治的 76 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护理以后,对本文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状况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性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为患者落实综合护理能够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手术室麻醉苏醒,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的维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综合护理 手术室 麻醉苏醒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