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妊娠糖尿病(GDM)早期孕期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6例经产前检查确诊的GDM患者按照孕周不同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妊娠≥28周≤33周,n=43例)和对照组(妊娠≥37周,n=43例),两组进行一致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干预,包括合理应用饮食疗法、动态血糖监测、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健康行为干预及产前护理等;测定两组血糖水平变化,详细记录胎心监护数值,评价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巨大胎儿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高征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明显,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差值比较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实验组在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妊高症以及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GDM孕妇选择早期孕期规范性干预模式,可以降低产科并发症,显著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早期干预 孕周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标准化护理模式。方法将我院急救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9例脑卒中患者,予以准确的护理评估,对采取院前急救标准化护理措施进行回顾。结果109例脑卒中患者经标准化应急护理模式配合医生抢救后,安全收入院106例,现场死亡2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采取标准化应急护理模式后,有效地提高了急救效果,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标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适合血液科护生临床带教的最佳方式。 方法: 选取近 2 年我院血液科实习的 62 名护生,分成两组,各 31 名,一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另一组采取整体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学习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及实践考核成绩优良率与对照组护生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血液科护生临床带教中,采取整体护理带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提高护生职业素养,能促进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

  • 标签: 血液科 护生 临床带教 整体护理带教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昌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质控小组成立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置管出血量明显降低,留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肿瘤科采取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安全性高、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 标签: 质控小组管理模式 肿瘤患者 PICC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对自然分娩后产妇行为的影响。方法:2016年1~11月期间长兴县中医院16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护患合作模式)和观察组(护患共同参与模式),每组各80例,比较产妇产后自理能力、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0~24h自行床上活动、25~48h自行下床活动、49~72h完全自理能力恢复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新生儿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患共同参与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自然分娩后产妇自理活动的恢复,有利于产后护理新生儿能力的提高,从而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患共同参与 自然分娩 产妇行为
  • 简介:教学评价模式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实施具有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针灸学教学模式,难以对动态的教学过程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将形成性成绩引入针灸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的过程贯穿学习的始终,使教与学始终处于良性动态中,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针灸学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