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管道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138例患者的管道护理资料,其中器官插管44例、胃管45例、胸闭引流管7例、脑室引流管18例、静脉留置针138例,分析各类管道发生意外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管道部分滑脱或全部滑脱的比例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但是滑脱相比阻塞与夹闭等意外,差异则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管道护理中,管道滑脱现象比较常见,此外还包括夹闭、阻塞等,日常护理中要认真执行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实现管道治疗的目的。

  • 标签: 神经外科 管道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期间收治的122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然后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在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护理 管理应用
  • 简介:摘要医疗风险是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对医院患者进行诊疗时出现的任何一件危险事件。其中新生儿科是护理风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科室,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不仅繁多琐碎,以及她们还要保障小孩和大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服务行业的护理人员身肩重责。由于对新生儿的护理本身潜藏着很多风险和存在许多护理缺陷,所以近几年来,医院对新生儿通过母婴同室的方式,来减少护理中的风险。因为新生儿离开母体后,每天不管是外貌还是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在发生一连串的生理性变化,他需要对外界环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所以新生儿的护理人员应该拥有专业性非常强的护理知识,了解刚出生婴儿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提前能够知道在护理中隐藏的风险,能够迅速地采取防护措施使护理风险达到最低,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为保证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合实际,分析威胁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的相关因素,采取对应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患者人身安全。

  • 标签: 眼科护理 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我院于2013年开展手术室风险管理,选取2013年前在我院实施手术的200例患者,以及2013年后在我院实施手术的200例患者,对比采取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出现率以及投诉率。结果在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我院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同时投诉、护理差错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医患以及护患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手术室护理所存在的缺陷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及防范对策。方法针对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出现的30例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对30例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事件回顾式分析,主要包括护理技术失误、忽视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差等。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因素,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为了提高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出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以降低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从轰动全国“钓鱼执法事件”“株洲强拆自焚事件”到微博传发的“城管扒裤蒙羞事件”不断出现,不仅使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使行政执法的法律风险陡然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安全、健康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政府和公众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与日俱增,卫生安全的管理与监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有效预测执法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卫生执法防范能力是我们执法员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卫生监督执法的实例感悟,对卫生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及其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标签: 卫生监督 行政执法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防范静脉治疗护理风险中,细节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时间区间为{2020.6-2021.6},根据数字方式分组,分为细节组和基础组,每组24例,细节组在护理中采用细节管理方式,基础组未采用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细节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细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在静脉给药过程中,采用细节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概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一种理想管理方式。

  • 标签: 细节管理 静脉给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医院消化内科属于较特殊的科室,病情类型多而复杂,且往往发病较急,因此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死亡等严重后果,即临床定义的护理风险。这些护理风险不仅会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同时,护理风险也具有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掌握了解消化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水平、高安全性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防范进展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 对策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辅助生殖患者院外药物注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采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需带药进行院外注射的患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患者药物注射首次,需在我生殖中心接受注射同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研究期间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50例接受综合且全面的护理指导)以及参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及参照组院外注射药物数量分别为350支、348支,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检验无意义P>0.05;研究组及参照组院外正确注射数量分别为340支、308支,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两组院外注射错误总发生率,研究组为4(8.00%)较低,参照组为14(28.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为了更好防范患者院外注射药物所出现的风险,护理人员应该在辅助生殖患者计算首次注射时对其进行综合且全面的护理指导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确保患者院外对药物的储存方式及注射方法正确,以此减少注射错误的发生。

  • 标签: 辅助生殖 院外药物注射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与青壮年相比较,婴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能力的发挥上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婴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继而出现各种身体上的不适,一般多见于发热。当患儿处于持续高热的状态,通常会引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当患儿体温>42℃时,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的发生概率便会增加,继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要对患儿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还应注重患儿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在患儿输液治疗过程中,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风险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加强儿科发热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力度,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明确管理风险控制要点,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强化儿科发热门诊输液室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患儿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幼儿 发热 安全管理 风险防范 输液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血透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方法。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取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80例患者为对象,基于研究时间分组,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140例实施血透常规护理,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40例实施风险因素防范方法,获取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57%小于对照组14.29%(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86%大于对照组83.57%(P<0.05)。结论:血透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方法,并在护理中落实,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透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方法 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的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儿科患者参与实施,以随机选择的方式,共选定人数58例,于2020年5月-1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将常规护理、风险防范式护理分别对应于29例患儿,并以对照组、观察组的形式展开。在相关指标的参考下,完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评估。结果:在临床各项指标的比较中,针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概率更低,针对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的统计,对照组更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的应用,意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同时,巩固日常基础护理,降低护理中的危险指数,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防范式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妇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寻找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将156例妇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中,将患者随机分为风险防范组(n=78,患者根据风险预防给予妇科风险防范式护理)和常规护理组(n=78,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满意度及护理效果方面的多层次问卷填写与调查,最后将数据进行总结统计。结果:风险防范组护理效果参数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

  • 标签: 风险防范 妇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护理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护理风险时常发生,会导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为护理带来麻烦。不确定因素包括患者问题和技术问题。儿科是护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患者年龄较小,无法完全配合护理工作者工作,并且很难清晰的表达出自身的不适。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许多技术上的问题,这些都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此做简要探究。

  • 标签: 风险防范 护理方法 儿科护理 方法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泌尿外科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30例泌尿外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分析护理风险因素,总结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种患者风险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风险情况改善较为明显,患者恢复效果好,具备统计差异(P<0.05)。结论 对于泌尿外科患者来说,容易存在护理风险,加强风险分析,并选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风险 安全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并对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探索。方法:以差异化对比的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试验组院前急救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发生几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消化内科疾病种类多,具有较高传染性,一般疗程较长,后续恢复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进行临床护理时,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威胁到医疗安全、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全面分析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能有效预防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安全。本文以消化内科患者为对象,就其护理风险防范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