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辅助生殖患者院外药物注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采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需带药进行院外注射的患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患者药物注射首次,需在我生殖中心接受注射同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研究期间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50例接受综合且全面的护理指导)以及参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及参照组院外注射药物数量分别为350支、348支,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检验无意义P>0.05;研究组及参照组院外正确注射数量分别为340支、308支,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两组院外注射错误总发生率,研究组为4(8.00%)较低,参照组为14(28.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为了更好防范患者院外注射药物所出现的风险,护理人员应该在辅助生殖患者计算首次注射时对其进行综合且全面的护理指导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确保患者院外药物的储存方式及注射方法正确,以此减少注射错误的发生。

  • 标签: 辅助生殖 院外药物注射 风险防范
  • 简介:最近见到一则小消息,说的是成都一位男子因患勃起功能障碍在医院打了一针"雄起针"后十分高兴地回了家,在时隔多年的愧疚之后终于又能满足妻子的要求了,他很兴奋,但始料不及的是多次射精之后阴茎仍不见疲软,两日后打"解针"仍未消,再过两日不得不做了手术,命根算是保住了,但其功能却将永久消失。这是一例典型的医源性阴茎异常勃起的病例,系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向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所致,推测注

  • 标签: 异常勃起 注射阴茎 药物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本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4年1月~12月外科甲状腺、疝气、乳腺手术病历523例,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给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23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8%;甲状腺手术使用率2.10%;乳腺手术使用率3.29%;疝气手术用药率14.53%。48例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联合用药7(14.58%)。结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已趋于下降,但仍存在药品种选择起点高和用药疗程长的情况,仍需多方面共同改进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围手术期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1708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给药时间、途径、疗程、感染率、DDDs排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708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99.53%,其中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9.23%、100%、100%:一、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分别占69.59%、28.35%、1.1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头孢占主导地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7.2d,手术切口感染率0.92%。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广泛,存在不合理之处,应提倡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应用分析
  • 简介:当前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由于规模养殖的增加.动物疫病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因此在动物疫病的治疗过程中.常将数种药物配合使用,就出现许多用药不当、甚至是严重的配伍禁忌,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指导畜牧业生产中合理用药.现就兽医临床常见注射药物的应用作简要探讨。

  • 标签: 注射药物 兽医临床 应用 农村经济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 动物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素自我注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临床糖尿病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教育个案问卷表”,对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00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9例能够掌握规范的胰岛素自我注射管理技术。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自我注射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导致注射相关并发症,而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作为临床糖尿病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的管理技术,良好的控制血糖,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10年度20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Ⅰ类、Ⅱ类切口各10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和Ⅱ类切口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的选用起点较高。结论该院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应用在用药时机、使用时间及种类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要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合理化意识,有效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和医药资源浪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肩周炎患者选择手法推拿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肩周炎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手法推拿;对比肩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结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肩周炎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的相关症状表现加以了解后,除选择西医疗法加以治疗之外,配合选择手法推拿的方法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可以确保肩周炎患者系列疾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最终可以对肩周炎患者预后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提高作出保证。

  • 标签: 手法推拿 肩周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预防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对这452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骨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90例,应用率100%(190/190);普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8例,应用率为25.95%(68/262)。单独应用298例,联合应用119例。单独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中,使用频率前四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米诺。手术前给药89例,手术后给药102例,手术中给药226例;一直静脉给药289例,先静脉再口服给药128例,平均给药(3.21±0.12)天。结论本院外科手术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还比较高,依旧存在预防性用药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力度。

  • 标签: []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院外管理教育干预在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04月至2013年02月我院泌尿外科就诊采取药物治疗的BPH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院外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后1月,3月,1年IPSS及QOL评分差异,并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治疗后1月、3月IPSS及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PSS及QOL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年与治疗后3月比较IPSS及QO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管理教育可提高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验证。

  • 标签: 院外管理教育 前列腺增生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外科出院病历386份,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05%;其中单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占60.80%,二联用药占34.40%,三联用药占4.80%,预防性应用占57.51%,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结论外科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高,疗程偏长,手术患者真正做到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的很少。应规范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以传导性聋及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化脓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为特征,是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本科对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2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12例;年龄3~70岁,儿童183例,10岁以下儿童141例;病程1d至2个月。右耳112例,左耳116例,其中8例为双耳同时发病。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注射 药物治疗 急性化脓性 中耳积液 感染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皮试患者的安全性,杜绝差错,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注射室需药物皮试患者使用不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破伤风抗毒素及其它药物)皮试卡。结果全年无因皮试引起的差错事故及投诉,保护了患者及护士的安全,。结论“药物皮试卡”杜绝了差错、护患纠纷,规范了工作流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注射加火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肩周炎的患者,采用药物注射加火罐治疗肩周炎。结果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采用药物注射加火罐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2003年11月-004年4月,本院采用侧隐窝注射加腰神经根管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腰腿痛100例,治疗优良率为65%,总有效率为95%,无效率为5%。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小,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是值得推崇的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治疗方法 腰神经根 侧隐窝注射 根管 腰腿痛 注射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及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物(傲迪适)3种不同药物后短期眼压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宜昌爱尔眼科医院玻璃体内注药连续病例112例(132只眼)。患者年龄26~86(62.8±12.3)岁,分成3组。其中玻璃体内注射0.7 mg傲迪适者18例为傲迪适组,注射0.1 ml雷珠单抗者49例为雷珠单抗组,注射0.1 ml阿柏西普者45例(59只眼)为阿柏西普组。观察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结果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1 h、2 h及1 d:傲迪适组眼压依次为(16.9±3.5)mmHg、(18.6±6.2)mmHg、(18.4±5.0)mmHg、(17.6±5.0)mmHg、(16.7±4.1)mmHg及(15.1±4.0)mmHg(1 mmHg=0.133 kPa),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4,P=0.060);雷珠单抗组眼压依次为(15.8±4.1)mmHg、(45.7±13.8)mmHg、(19.2±4.9)mmHg、(17.2±3.9)mmHg、(16.3±3.3)mmHg及(13.1±2.9)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26,P<0.001);阿柏西普组眼压依次为(14.9±3.4)mmHg、(49.2±15.0)mmHg、(17.9±4.4)mmHg、(16.4±4.0)mmHg、(15.6±4.1)mmHg及(13.0±3.0)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41,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0.1 ml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可引起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可自行降至正常。0.7 mg傲迪适玻璃体内注射引起的暂时性眼压升高不明显,较安全可靠。

  • 标签: 眼压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植入物,地塞米松,玻璃体内(傲迪适)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且难治愈,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多偏侧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1。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45例偏头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偏头痛 穴位注射 搏动性 多偏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