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定局部神经阻滞组(局麻组)和罗哌卡因局部神经阻滞+静脉泵入组(局麻+静脉泵入组)。局麻组:按照1 μg/kg的剂量将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15 ml+0.375%罗哌卡因15 ml局部注射,同时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手术结束;局麻+静脉泵入组:按照1 μg/kg的剂量静脉泵入,10 min后将0.375%罗哌卡因30 ml局部注射,同时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危险性分级、手术时间),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完成时(T1)、手术开始时(T2)、麻醉后15 min(T3)、麻醉后30 min(T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24 h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0、3、6、9、12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静脉泵入组患者T2、T3心率低于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55±5.66)次/min比(76.70±6.47)次/min,(53.83±5.07)次/min比(74.98±5.40)次/min,均P<0.001];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局麻+静脉泵入组T2、T3心率低于T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55±5.66)次/min比(72.50±7.14)min/次,(53.83±5.07)min次/比(72.50±7.14)次/min,均P<0.001]。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组间和组内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局麻+静脉泵入组[(5.2±1.1)min比(12.5±0.7)min,P=0.010],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局麻+静脉泵入组[(742.5±3.5)min比(631.0±1.4)min,P=0.010];局麻组术中镇痛效果为优、良、差者分别为38(95%)、2(5%)和0例(0);局麻+静脉泵入组分别为30(75%)、8(20%)和2例(5%),2组镇痛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38);局麻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局麻+静脉泵入组[(9.5±0.7)分比(7.0±1.4)分,P=0.030];局麻+静脉泵入组术后0、3、6、9、12 h VAS评分均高于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组内术后上述5个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静脉泵入组术后9、12 h的VAS评分高于术后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7,P=0.410)。结论罗哌卡因+定局部注射的麻醉效果强于罗哌卡因局部注射+静脉泵入。建议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定局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案。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和镇痛 老年人 疝,腹股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腰方肌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体重40~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依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0.33%罗哌卡因+1 μg /kg组(R1组)和0.25%罗哌卡因+1 μg/kg组(R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R1组和R2组采用浓度为0.33%和0.25%的罗哌卡因+1 μg/kg混合液30 ml,行患侧前路腰方肌阻滞。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行PCIA,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00 mg+曲马多800 mg+0.9%氯化钠溶液80 ml,PCA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PCA按压次数;记录术后Ⅱ级和Ⅲ级肌力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穿刺部位血肿和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与R1组相比,R2组术后Ⅱ级和Ⅲ级肌力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0.05),PCA按压次数和术后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进行术后补救镇痛,均未见穿刺部位血肿发生。2组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度镇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33%罗哌卡因相比,0.25%罗哌卡因混合腰方肌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佳。

  • 标签: 酰胺类 右美托咪啶 神经传导阻滞 腰肌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鹤壁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89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男50例,女39例,年龄(75.35±4.87)岁,年龄范围为65~8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镇痛组(n=45)与常规麻醉组(n=44)。复合镇痛组麻醉前输注复合帕瑞昔布钠,常规麻醉组麻醉前输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镇痛组术毕[(1.53±0.55)分]、术后4 h[(2.27±0.66)分]、术后6 h[(2.09±0.64)分]、术后24 h[(1.56±0.65)分]的VAS低于常规麻醉组[(1.77±0.57)分、(2.59±0.69)分、(3.11±1.01)分、(2.58±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镇痛组与常规麻醉组术毕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镇痛组术后4 h[(11.54±2.37)pg/ml]、术后6 h(14.58±3.11)pg/ml]、术后24 h[(10.36±2.13)pg/ml]的IL-1β水平均低于常规麻醉组[(16.40±3.78)pg/ml、(20.14±4.85)pg/ml、(15.57±3.26)pg/ml],复合镇痛组术后4 h[(46.17±6.24)pg/ml]、术后6 h[(60.82±7.21)pg/ml]、术后24 h[(36.29±4.78)pg/ml]的IL-6水平均低于常规麻醉组[(63.20±7.74)pg/ml、(81.54±8.16)pg/ml、(50.36±6.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提高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帕瑞昔布钠 超前镇痛 老年髋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IS引导下啶与丙泊酚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高龄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局部浸润麻醉下行PKP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0~9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D组静脉输注负荷剂量0.5 μg/kg,输注时间10 min,维持剂量0.2~0.7 μg·kg-1·h-1;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负荷剂量1.0 mg/kg,维持剂量1~2 mg·kg-1·h-1。消毒铺单后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为1%利多卡因20~30 ml。目标BIS值80~90。于入室(T0)、穿刺(T1)、球囊扩张后(T2)、骨水泥注入结束(T3)以及术毕(T4)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T1~4时D组Ramsay评分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PKP高龄患者的辅助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但要预防心动过缓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老年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exmedetomidine, Dex)在快通道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选择OPCABG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组(D组),每组4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Dex 0.6 μg/kg,然后以0.5 μg·kg-1·h-1泵注至合拢胸骨;C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T0)、注射Dex或0.9%氯化钠溶液后5 min(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手术开始(T3)、锯胸骨(T4)、第一支桥血管吻合前(T5)、最后一支桥血管吻合完毕(T6)、合拢胸骨(T7)时的心率、MAP,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阿托品的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VAS评价术后8 h、24 h痛觉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点两组患者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T0时点比较:D组患者T1~T7的心率明显减低,两组患者T5~T7时点MA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C组比较,D组患者T1~T7时点的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增加(P<0.05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手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快通道麻醉下行OPCABG患者,Dex有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提供良好术后镇痛。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快通道麻醉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啶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的麻醉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0.6 μg/kg啶)74例和低剂量组(0.2 μg/kg啶)71例,比较两组诱导前(T0)、输注啶20 min(T1)、全麻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1、T2、T3、T4、T5时与T0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但高剂量组心率(HR)在T2、T3、T4、T5时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收缩压(SBP)在T1、T2时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舒张压(DBP)在T2、T5时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平均动脉压(MAP)在T1时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显著长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14%)与低剂量组(33.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0.2 μg/kg啶,采用0.6 μg/kg啶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但患者苏醒时间和睁眼时间相对较长。

  • 标签: 麻醉,全身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老年人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寒战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83例,剔除拒绝参与研究者3例,按照超前镇痛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0例)。对照组予以右及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超前镇痛,研究组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后寒战发生率和疼痛情况、围术期应激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寒战总发生率(7.78%,7/90)低于对照组(22.22%,20/90),P<0.05。术后6、12、24 h,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6.97、6.97、2.06,P均<0.05)。T1(术后2 h)和T2(术后24 h)时两组肾素(Rn)、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高于T0(麻醉诱导前)时(P<0.05),T2时对照组Rn、Cor、ACTH高于T1时(P<0.05),但T1和T2时研究组Rn、Cor、ACTH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9.42,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超前镇痛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预防术后寒战发生,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右美托咪定 超前镇痛 寒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镇痛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痛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全麻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四组,每组30例。四组患者均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其剂量0.4 μg/kg-1镇痛为对照组、0.1 mg羟考酮联合0.4 μg/kg-1镇痛为A组,0.15 mg羟考酮联合0.4 μg/kg-1定为B组、0.2 mg羟考酮联合0.4 μg/kg-1镇痛为C组。比较四组患者术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谵妄分级评分量表(DRS)及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四组患者T1、T2 MAP、HR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4 MAP、HR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T1、T2 MAP、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A、B组T1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0、T1、T2、T3 DRS、VAS评分均低于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对照组T4时DRS、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T4时DR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3.33%,显著高于B、C、对照组0.00%、0.0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动过速、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A、B、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术后恶心、恶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镇痛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全麻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均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0.15 mg羟考酮联合0.4 μg/kg-1可减少术后谵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羟考酮 右美托咪定 经皮肾镜取石术 全麻 自控镇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不同负荷剂量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8例。A、B、C组分别于术前10 min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及0.30、0.60 μg/kg,对比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C组镇静评分优于A、B组(P<0.05);相较于A、B组,C组自主呼吸、苏醒、拔管、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短,疼痛评分低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10 min给予负荷剂量的0.60 μg/kg,患者精神状态好,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麻醉恢复效果好,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不同负荷剂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在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孕16 d SD大鼠处死,取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至第7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n=12):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组(D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组(PD组)、PD98059+丙泊酚+组(PDP组)、MH89 +丙泊酚+组(HDP组)和KG501+丙泊酚+组(K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I组加入20%脂肪乳剂,孵育30 min;DMSO组加入0.25%DMSO,孵育30 min;D组加入,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P组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孵育3 h;PD组加入,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再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PDP组、HDP组和KDP组分别加入25 μmol PD98059(p-ERK1/2抑制剂)、10 μmol H89(p-CREB抑制剂)、25 μmol KG501(CREB抑制剂)孵育30 min,再加入,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最后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ERK1/2、CREB和BDN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CREB、p-CREB、BDNF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组、PD组、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 1/2和p-CREB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组、PDP组、HDP组和KDP组BDNF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PD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P<0.05);与PD组比较,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结论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参与了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过程。

  • 标签: 蛋白激酶类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胎儿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x)辅助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对行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两组。两组均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9)常规干预,观察组(n=49)辅助Dex。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价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效果、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MMSE评分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P均<0.05)。同时点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Dex辅助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认知功能损害。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右美托咪定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xmedetomidine, Dex)复合氯胺酮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气道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 DISE)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OSAS患儿70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在10 min内静脉输注Dex负荷剂量2 μg/kg,再以1 μg·kg-1·h-1静脉输注维持。A组在开始静脉注射Dex时即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则在静脉注射Dex 5 min时追加氯胺酮1 mg/kg。所有患儿Ramsay评分>5分后开始检查。记录患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记录患儿清醒状态(T0)、输注Dex负荷剂量5 min(T1)、输注Dex负荷剂量10 min(T2)、检查时(T3)的生命体征,记录患儿因体动而追加氯胺酮的情况和用药后不良事件。结果B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患儿T2时SpO2低于A组,T1时心率、DBP、SB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均较T0降低(P<0.05),SBP、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心率较T1时降低(P<0.05);T3时SpO2较T2时降低(P<0.05)。B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较T0下降(P<0.05);T1时SBP较T0降低(P<0.05),T2时SBP较T0升高(P<0.05),T2、T3时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SpO2较T1时下降(P<0.05),心率、SBP较T1时升高(P<0.05);T2时DBP较T1时升高(P<0.05),T3时DBP较T2时降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例心动过缓患儿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好转,1例患儿在T1时发生3∶2和4∶3二度房室阻滞,静脉注射氯胺酮后消失。结论Dex复合氯胺酮同步给药较先后给药对OSAS患儿缺氧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更轻,未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是OSAS患儿行DISE时合适的麻醉方案。

  • 标签: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儿童 药物诱导睡眠气道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滴鼻联合腹横肌平面(TAP)及髂腹下-髂腹股沟(ⅢH)神经阻滞对行全身麻醉疝手术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组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治疗基础上联合滴鼻联合TAP-ⅢH神经阻滞治疗。检测所有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及连续校正卡方检验。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躁动现象等麻醉相关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42,29.361,15.233;P<0.05;χ2=4.336,P<0.05)。T2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较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滴鼻联合TAP-ⅢH神经阻滞对行全身麻醉疝手术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最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联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腹股沟疝开放修补术患者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至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局部浸润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高剂量[0.6 μg/(kg·h)]盐酸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予以低剂量[0.3μg/(kg·h)]盐酸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患者清醒后(T5)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2组局麻时、切皮时、手术中、缝皮时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T1~T4 2组OAA/S评分呈降低趋势,T5时OAA/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呈降低趋势,T5时MAP、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3、T4时,观察组OAA/S评分、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局麻时、切皮时、手术中、缝皮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恶性呕吐的发生率为2.22%、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联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可显著改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疝,腹股沟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局部浸润麻醉 腹股沟疝修补术 镇静 镇痛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COPD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0.5 μg/kg,之后0.5 μg·kg-1·h-1持续输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改良镇静(OAA/S)评分,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即刻、检查完成后10 min的OAA/S评分分别为(1.03±0.35)分、(4.42±0.28)分,对照组分别为(1.22±0.22)分、(3.01±0.2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9、29.631,均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00±0.28)μg/kg、(1.65±0.29)μg/kg,均少于对照组的(3.70±0.39)μg/kg、(2.42±0.45)μg/kg,苏醒时间为(8.40±1.58)min,短于对照组的(13.31±2.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11、10.763、14.327,均P<0.05);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FEV1、MVV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9.757、11.981、11.486、11.913、40.189,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4/56),低于对照组的19.64%(11/56)(χ2=6.737,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予以右,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其安全性高,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小,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且不会对呼吸、循环等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麻醉和镇痛 麻醉药,联用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ICR级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型(Nrf2-KO)小鼠各3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TBI组(T组)和TBI+组(T+D组)。采用自由落体加速撞击法建立小鼠TBI模型,T+D组于造模前30 min时腹腔注射30 μg/kg,C组和TB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后18 h时排空小鼠膀胱,并经胃管给予含乳果糖13.3 mg和甘露醇10.1 mg的测试液200 μl。造模后24 h时收集尿液,测定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浓度比值,反映肠屏障通透性。经心脏采血,测定血浆LPS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6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肠组织SOD活性,采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肠组织过氧化物酶(CAT)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肠组织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WT小鼠比较,T组和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升高,肠组织CAT和SOD活性降低,Nrf2和HO-1表达上调(P<0.05);与T组WT小鼠比较,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降低,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升高,Nrf2和HO-1表达上调(P<0.05)。与C组Nrf2-KO小鼠比较,T组和T+D组Nrf2-KO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升高(P<0.05),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Nrf2-KO小鼠比较,T+D组Nrf2-KO小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rf2-KO小鼠肠组织HO-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改善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颅脑损伤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靶向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大鼠海马组织P2X7受体及反义低氧诱导因子(antisens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a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应用可控皮质撞击方式制作TBI模型。随机选取15只为对照组,剩余大鼠为造模组,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TBI组、TBI+Dex组、TBI+TTM组和TBI+Dex+ TTM组。各组经相应处理后测试行为学,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及海马组织P2X7受体、a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均未死亡。与TBI组、TBI+Dex组、TBI+TTM组比较,TBI+Dex+TTM组第3~5天的逃避潜伏期、第6天探索时间缩短(P< 0.05),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水平降低(P<0.05),海马组织P2X7受体表达水平降低、aHIF- 1α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Dex联合TTM可有效降低P2X7受体浓度,下调TNF-α、IL- 1β炎症水平,提高aHIF- 1α表达水平,对TBI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脑损伤,创伤性 右美托咪定 靶向温度管理 P2X7受体 反义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复合定时瑞芬太尼抑制甲状腺手术患者无肌松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择期行术中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8~28 kg/m2。麻醉诱导前10 min时静脉注射负荷剂量0.8 μg/kg。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达唑仑0.1 mg/kg、依托酯0.4 mg/kg和预定剂量瑞芬太尼。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剂量,初始剂量为3.7 μg/kg,根据气管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瑞芬太尼剂量,相邻剂量的比为1.1,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复合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行无肌松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3.39(3.29~3.50) μg/kg,ED95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3.52(3.48~3.64) μg/kg。结论复合定时,瑞芬太尼抑制甲状腺手术患者无肌松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3.39 μg/kg,ED95为3.52 μg/kg。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哌啶类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插管法,气管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定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128例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且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静脉输注和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定使用前(T0),麻醉剂使用前(T1),麻醉剂使用20 min后(T2),胎儿娩出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产妇术后1、2、6、12 h的镇痛效果;观察产妇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血压过低、心动过缓、过度镇静、术后2 d内胃肠道反应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MAP、心率、SpO2和VAS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组T1及T4的MAP低于同时点对照组[T1:(105.75±15.32)mmHg vs(112.30±18.53)mmHg;T4:(97.61±8.46)mmHg vs (102.42±14.6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31;t=2.271,P=0.025);组T1、T2、T3及T4的心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T1:(95.06±9.03)次/min vs (98.61±10.35)次/min;T2:(89.45±8.40)次/min vs(93.02±8.17)次/min;T3:(87.20±7.48)次/min vs(89.95±8.02)次/min;T4:(88.81±8.88)次/min vs(92.19±9.62)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6,P=0.041;t=2.432,P=0.016;t=2.006,P=0.047;t=2.063,P=0.041)。组术后1 h、2 h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术后1 h:(2.09±0.68)分vs (2.34±0.72)分;术后2 h:(2.73±0.54)分vs (2.97±0.5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8,P=0.046;t=2.341,P=0.021)。2组产妇在血压过低、心动过缓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可有效控制血压、心率,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