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对美公共外交三个典型案例(熊猫外交、孔子学院和歌剧《秦始皇》外交)表明,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特征是致力于打造超越意识形态和体制的“中国”,不仅以“增进友谊”为目的,而且着力塑造“中国是和平美丽的国家”的国际形象.

  • 标签: 公共外交 《秦始皇》 “中国” 孔子学院 典型案例 熊猫
  • 简介:由“中国因素”引发国际媒体大肆炒作的“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对我国公共外交提出了挑战.了解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印象,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2012年BBC纪录片TheChineseAreComing的解说词的文本用关键句提取并使用ReplacePioneer软件进行词频统计,这样可以解析中国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印象,由此探寻其对建构中国形象的启示.

  • 标签: 中国形象 媒体报道 The 纪录片 BBC 国际
  • 简介:2013年4月,“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论坛第一次出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发人们的关注.藉此,博鳌亚洲论坛的公共外交意义也被广泛讨论.多年来,亚洲博鳌论坛实践了公共外交:每年年会都有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向与会各国政要、学者、企业家宣示中国主张;每年年会都设有部分关于中国、中国亚洲国家、中国世界等方面的议题,通过中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向各国嘉宾介绍中国.那么,博鳌亚洲论坛对中国公共外交有何种意义?论坛如何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推动亚洲和平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

  • 标签: 博鳌亚洲论坛 公共外交 美国大使 秘书长 周文 专访
  • 简介:2015年6月26-28日,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的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民族(地方)文化的国际转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中国民族文化 国际传播 面向东南亚 中国-东盟 经验 实践
  • 简介:欧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处,也是"一带一路"路线体系的西端终点,欧盟方面的态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决策共同体的三类主要行为体:欧盟最高决策层、欧洲智库和欧洲工商界,对"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回应,按照其关注程度和回应频率的逐次增加,可将其认知回应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欧盟最高决策层对该战略做出四次回应,表态渐趋明确。欧洲智库从五个层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详细的评估。欧洲工商界也做出了回应。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欧盟的五项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对接的总体设想。

  • 标签: 欧盟 决策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 认知与回应
  • 简介:2016年5月6日,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在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南海共同开发:欧洲经验澜湄启示”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三沙市政策项目研究中心及《世界知识》杂志社等机构的20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南海 欧洲经验 共同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简介:2015年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主题"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估展望",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外交部亚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全球战略研究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边外交 研讨会综述 展望 评估 经济研究所
  • 简介:G20杭州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对外传播实践,对杭州城市形象的建构尤其是国际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从其整体策略上看,有几点值得注意,城市形象是塑造,而非发现;其次,城市形象片是修辞,不是宣传。

  • 标签: 传播杭州 城市形象塑造 塑造对外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众多领土争端,这些争端涉及陆地边界、本土和离岸岛礁。弗拉维尔博士所著的《强边安邦》一书,首次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等角度,构建了关于国家在领土争端中决策动因的理论,考察了新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政策,剖析了促使中国在绝大多数争端上采取合作策略、在少数争端中采取对抗策略的动因,并预测了中印边界、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未决领土争端的走向。该书对领土争端中的冲突合作研究,以及中国处理未决的领土争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新中国 领土争端 合作与冲突 决策动因
  • 简介:《公共外交的理论实践》(赵可金著,2007年)是中国第一本公共外交学术专著,具有理论原创性、问题前瞻性、见解独到性和材料丰富性四个鲜明的特点,从外交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考察了主要国家公共外交(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印度、挪威、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的历程、特点发展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公共外交 学术专著 中国 2007年 沙特阿拉伯
  • 简介:鉴于东北亚地区是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具经济发展活力、政治敏感度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之一,为及时掌握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往的历史现实,分析东北亚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于2015年12月12日联合召开"文化交往身份认同.

  • 标签: 民族身份认同 东北亚地区 民族关系 文化交往 研讨会综述 经济发展活力
  • 简介:2015年6月18-19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在复旦大学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的第四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等70位学者、媒体人齐聚复旦,就“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风险挑战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复旦大学
  •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 标签: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问题 思想库 美国 纸媒 传统媒体
  • 简介:军队院校在培养军队'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人才保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理应适应'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充实课程和教材,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以下领域的素质培养,即战略传播、公共外交素养特别是军事公共外交素养、新媒体素养和军事外交话语权建设、跨文化交流素养、沿线国家自然社会文化法律法规概览、危机处理和公共关系、相关外语能力。文章将结合'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对以上部分课程构想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一带安全 人才培养课程 军队走
  • 简介:国际交往是多层次、多面向的交往,我国文化、外交等领域国际交往成绩斐然,然作为体现一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法律'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却体现不多,表现平平。我国于1997年正式签署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但自签署以来我国的人权保障问题却屡受一些国家诟病。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水平的长足进步,诸多内容已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法律层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因此国际交往中法律的交流我们缺的不是告知世界我们将会如何做,而是传递给国际社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国际交往 国际人权公约 人权发展 刑事被告人 被告人人权
  • 简介:2010年3月8日,在全国政协召开的题为“走进世博、共享世博”记者会上,赵进军曾说同上海世博会有工作缘分.趁本刊夏季号以上海世博会与公共外交为专题的机会,本刊编辑部副主任柯银斌专访了赵进军,主要内容从了解上海世博会申办背后的故事,到上海世博会的公共外交功能.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公共外交 副总编辑 专访 功能 大使
  • 简介:《跨界亚洲的理念实践——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国际关系》(刘宏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一书以中国模式相关争论为出发点,将海外华人问题放在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和公共外交大视野中,研究海外华人中国崛起、中国国际关系的演进关系,这对海外华人研究以及中国未来的公共外交而言,都很有启发意义.

  • 标签: 中国模式 公共外交 华人华侨 实践 亚洲 海外华人研究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CLMV)四国的投资。中国在四国投资的模式、重点各不相同;中国四国的投资合作是东盟共同体其余国家的良好借鉴。本文建议四国应抓住机会欢迎中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应因为一些局部和技术的矛盾而错失发展机遇。引言在东盟国家中,四个最后加入的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

  • 标签: 一带背景 中国老 投资现状
  • 简介:《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民间外交》(卢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一书,介绍了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本质内涵、形成历史、管理组织方式以及非营利机构如何参与公共政策和推动民间外交。该书论及的“民间外交”的内涵和由社会组织所承担的公共外交内涵大体相同。该书既可以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外交,又可以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非营利机构 民间外交 美国外交 公共外交 执行主体 力量
  • 简介: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构成了新兴发展大国守成霸权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对冲。中国周边环境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周边国家对华疑虑增加域外大国介入加深的重合,中国自我认知周边对华认知的错位,海上安全挑战陆上安全问题的并发,亚洲地区多边架构和倡议的竞争,边疆发展滞后周边环境恶化的联动。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和亚洲稳定,未来十年中国周边战略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应在周边国家外部大国对我联合制衡的消弭、中国自我认知周边对华认知错位的调适、海权陆权的并重、亚洲区域多边制度的设计、边疆发展周边外交的统筹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有鉴于此,未来十年中国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跃升。

  • 标签: 中国外交 周边环境 周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