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正>冷战结束后,世界上重又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旧有的区域经济安排正在恢复活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正在形成。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以及1993年西雅图会议以后亚太经济合作向组织化方向的迅速发展,都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作《亚洲大趋势》中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全球经济正在从单一国家经济走向网络集团经济,并认为其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性的市场经济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亚太经济合作 制度形态 欧共体
  • 简介:<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有两个流派。第一个是以准确地推行中央集权计划经济的方式来改进经济,东德就是靠这种办法获得成功的;第二个是采取市场经济方式提高效率的办法,匈牙利是首屈一指的。戈尔巴乔夫的苏联和邓小平的中国都在搞经济改革,苏联走的是第一条道路,中国走的是第二条道路。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形成了对比。为什么

  • 标签: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两条道路 邓小平 改革方式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 简介:英格兰学派的国际社会概念内含重要的经济要素,但该学派未能发展出系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英国学派的比较表明,主要原因在于英格兰学派在学科定位、思想来源和研究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倾向。在学科定位上,该学派坚持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当代国家间政治关系;在思想来源上,该学派注重从国际法、政治哲学和世界历史成果中汲取养分;在研究议题上,该学派集中关注国际社会的政治和战略维度,探讨社会、制度、秩序三者之间非经济的关联性。鉴于英格兰学派与英国学派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可兼容性,二者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与英国学派进行对话并适当扩展自身的研究议程,当是英格兰学派今后发展优先考虑的方向。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英格兰学派 英国学派 国际政治经济学
  • 简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与市场自行调节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混合经济模式是现行经济发展的趋势。混合经济模式发展的两个产物便是经济法与民商法,其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又缺一不可,二者的互补关系使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体系化。笔者通过对二者法律责任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二者差异性及功能的互补,以发挥二者的最大价值。

  • 标签: 经济法 民商法 互补关系
  • 简介:<正>美国《纽约时报》今年9月撰文指出,民主德国最近25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亚于联邦德国,其原因之一是,民主德国善于使用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来管理经济。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所说的25年,是从民主德国60年代初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新经济体制”算起。民主德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经济

  • 标签: 民主德国 国民经济计划 新经济体制 科学技术 管理经济 《纽约时报》
  • 简介: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 标签: 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苏联 政治状况 经济状况 社会状况
  • 简介:'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伟大创新。从地缘经济政治环境视角分析,崛起进程的中国具备贯通'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发挥二者相连优势的地缘经济政治优势,以推进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亚大陆的深度整合。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西南国际大通道的互联互通为基础,贯通'一带'和'一路','两洋出海',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构建东西互动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实现地缘经济政治的新突破。

  • 标签: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地缘经济政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正>社会治安始终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出现一个迅速变化着的动态治安环境,要求社会治安管理方式、管理法规、管理措施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治安部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治安管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新路子.

  • 标签: 社会治安管理 形成过程 治安部门 治安状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营者
  • 简介:2007年,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上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同,但对整体世界经济的负面冲击有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2008和2009-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2%、4.8%和5.1%。从2003年到2012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4.9%,

  • 标签: 世界经济增长率 快速增长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金融市场 石油价格上涨 年均增长率
  • 简介:2005年7月5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评论家亨利·C.K.刘题为《即将到来的贸易战和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文章,指出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将逐渐演变成全球贸易战.美元霸权主导的全球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它使发展中国家向最低工资和环境灾难的底线竞争,同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金融泡沫、金融欺诈(如股市、房地产泡沫)和生产能力方面的过度投资.这两种情况将必然带来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经济萧条 全球性 贸易战 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泡沫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正>研究国际政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譬如,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可以从比较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也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还可以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总之,国际政治的研究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但我认为,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尤其是从世界经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更好地看清国际问题发展的动力,能使我们透过

  • 标签: 国际政治格局 世界经济政治 世界经济发展 经济相互依赖 经济集团化 发展变化
  • 简介: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 标签: 东亚地区主义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 简介: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全球贸易谈判徘徊不前导致各国纷纷寻求自由贸易协定,这也使得学术界对自由贸易协定的关注有增无减。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究竟是全球贸易体系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的争论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区域权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过,无论区域内是否存在霸权国,制度的理性设计却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由贸易区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观念认同在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上发挥的作用却不易衡量。国家在追求自由贸易协定时主要是出于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的考虑,而当国家“黑箱”被打开的时候,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国内利益集团则会影响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的最终结果。

  • 标签: 国际政治经济学 自由贸易协定 经济地区主义 体系结构 国家主义 社会联盟
  • 简介: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医闹事件出现频率仍居高不下。2015年年末医闹入刑以来,恶性医闹事件相对减少单医闹事件总数反而小幅增加。通过对医闹事件的法经济学分析,明确医闹事件的经济学根源是获得损害赔偿的收益。进一步通过从成本,风险,效率方面的经济学对比分析,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避风险的可行方式。

  • 标签: 医闹事件 损害赔偿 成本分析 解决机制
  • 简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找到有效的突破策略。本文将从经济法视角出发,研究公共利益保护问题,首先对基本概念以及公共利益保护法律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包括公共利益界定问题和公共利益保护执行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共利益保护法律限度突破的动因和对策。

  • 标签: 经济法事业 公共利益保护 法律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