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为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计量标校。浙江省气象局结合本省实际,在3市气象局试点开展气象仪器检定分所建设。截至6月底,共完成了189区域站标校。通过“检定分所”这载体,实行气象装备巡查、维护、排障、标校、修理等多功能集约化保障,推动了区域站定性检查向定量检测进步,发现并排除了多起传感器超差现象,提升了区域站稳定运行水平,推动了业务人员(特别是地面测报人员)向专多能方向转型。

  • 标签: 气象装备 检定 实践 评估
  • 简介: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关联度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度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灰色关联分析 城市火灾 灰色关联度 气象条件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2000—2012年4—6月850hPa层位势高度差异常(上海宝山或大陈岛站850hPa层位势高度值比贵阳站大7gpm或以上)形势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形势下,700hPa高度层上均有西南低涡活动。近50%个例江西省上空850hPa层出现风速16m/s以上低空西南急流,约40%个例有切变线活动;若去除850hPa无切变线影响和切变线出现较晚情形,江西省出现10站以上暴雨过程比例为85.7%。

  • 标签: 暴雨 位势高度 异常 低空环流.
  • 简介:以度日因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简单分布式模型,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径流变化。模型分别考虑丁冰宙、表磧、冰崖等复杂冰川下垫面的产流过程,并利用线性水库原理对冰川汇流进行参数化。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冰川融水径流进行模拟。敏摩洼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变化对于融水径流有重要影响:当平均气温升高1℃时,融水径流将增加22.5%;而当气温升高2℃时,径流增加幅度将达到45.0%。相反,当气温降低l℃和2℃时,融水径流分别减小20.6%和37.6%。比较而言,降水变化对冰川融水径流影响较小。

  • 标签: 托木尔型冰川 冰川融水 敏感性 气温 降水 经流
  • 简介: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事件作用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 标签: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时空演变 转折 频次 强度
  • 简介:利用2006年3~5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得到北京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参数,包括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0.5μm)、Angstrom指数、单次散射反射比和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0.67,Angstrom指数0.54,单次散射比0.88,粒子吸收性质较弱,粒子谱呈双峰形,以粗粒子为主,粗、细模态粒子粒径分别集中在0.17μm和7.7μm左右。相比2004年此次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较大,粒子体积浓度较高,散射作用在其消光特性中比重略有下降。光学厚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日间单次散射比随时间逐渐递减,Angstrom指数在上午递减趋势明显,午后变得稳定。对同时观测天空辐射计与CE-318不同波长光学厚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得到光学厚度相关性很好,各波长小时平均结果相对误差小于7%。

  • 标签: 气溶胶特性 天空辐射计 北京
  • 简介:根据长三角地区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季长度进行划分,在对气温和4季长度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检验研究气温对长三角地区4季长度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约每10a上升0.33℃。4季长度中,夏季日数最多,占全年日数31.5%,且延长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4.6d/10a。气温与夏季长度呈明显正相关,且气温对夏季长度变化影响最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气温与夏季长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且都在1996年发生突变。

  • 标签: 气候学 全球变暖 四季长度 MANN-KENDALL检验 长三角地区
  • 简介:通过对测量结果随机效应及系统效应导致误差分析,对机械温湿度计湿度部分不确定进行评定,以表征被测量之值所处量值范围。

  • 标签: 不确定度 误差来源 计算方法
  • 简介:利用2004-2009年秋季臭氧监测仪3级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和气溶胶紫外吸收指数(UltraVioletAerosolIndex,UVAI)平均值分别高于0.8和0.75;高气溶胶事件发生频次统计表明,AOD高值(〉0.4)频发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UVAI高值(〉1.0)频发于河北中部及南部地区;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平均AOD和UVAl分别高于0.7和0.60,而张家口、承德和阳泉3城市平均AOD和UVAI值分别低于0.6和0.65。作者进步研究了2006年10月30日次霾事件中气溶胶光学性质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霾由华北地区输送至渤海海域,并向东北方向输送;香河地基EZlidar激光雷达垂直观测结果进步表明,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主要集中在1500m以下,其中高浓度部分集中于650m以下,平均峰值位于285m,平均消光系数达2.15km^-1;CALIOP卫星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大气低层气溶胶类型以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为主,而高层则由于上游大气输送沙尘粒予混入使气溶胶类型转变为污染沙尘型。霾事件期间,香河站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AOD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08(0.04)升高至1.17(0.14);Angstrom指数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90(0.10)升拿1.12(0.09);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柱总量均增加,其中细粒子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 标签: 气溶胶光学参数 华北地区 臭氧监测仪 激光雷达
  • 简介:不断变化气候可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些事件能否构成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脆弱性和暴露度水平.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各种灾害风险,但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重点是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并提高对各种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恢复力,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要求更加合理地分配对减灾、灾害管理等方面所付出努力.过去主流是强调灾害管理,但目前减灾成为关注焦点和挑战.这种主动积极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有助于避免未来风险和灾害,而不仅仅是减少已有的风险和灾害,同时这也是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更加紧密联系背景.灾害风险管理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从应对当前影响中汲取经验,而气候变化适应帮助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变化条件.

  • 标签: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灾害风险 暴露度 脆弱性 恢复力
  • 简介:运用Copula方法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各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降水量联合分布,并基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大气环流模式降水结果,用所建模型探讨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变化。结果表明,从汛期来看,汉唐(汉江水源区唐白河受水区)和汉海(汉江水源区-海河受水区)遭遇丰枯同步频率呈增加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分别增加3.34%~16.48%和2.56%~8.21%,而汉黄(汉江水源区-黄河受水区)遭遇丰枯同步频率呈减小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减小-1.97%~9.57%i从非汛期来看,汉唐和汉海遭遇丰枯同步频率呈减小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分别减小-0.21%-9.42%和0.99%~5.54%,而汉黄遭遇丰枯同步频率呈增加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增加1.79%~13.28%;从全年尺度来看,汉唐、汉黄和汉海遭遇丰枯同步频率基本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排放情境下分别减小-2.88%~10.97%、-1.28%~5.05%和-2.33%~7.01%。

  • 标签: 南水北调 丰枯遭遇 COPULA方法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山西省65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谐波分析、EOF、SVD、Monte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其与大气环流场、印度洋海温场异常关系。结果表明,近52a来,山西夏季降水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并有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前期是降水偏多期,80年代中期至2011年则是降水偏少期,空间分布主要包括全省致偏多(少)型和南多北少(南少北多)型。同时,山西夏季降水与印度洋关键区海温变化具有明显负相关,当上年秋季、上年冬季、当年春季和当年夏季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时,当年夏季山西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反之亦然。在1982年之前,关键区海温偏低,山西夏季降水偏多,同期500hPa高度层上乌拉尔山、青藏高原北部高空槽和东北冷涡发展深厚,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850hPa高度层上印度季风低纬度偏西风和中纬度西南风异常强盛,贝加尔湖南侧低涡活跃;1982年之后,关键区海温偏高,山西夏季降水随之减少,同期500hPa高度层上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受高压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850hPa高度层上印度季风中纬度西南风异常偏弱。

  • 标签: 夏季降水 年代际 印度洋海温 环流场.
  • 简介:利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CLOUDSAT和CALIPSO卫星主动遥感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3典型区域不同云类型宏观及微观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祁连山和天山地区年均总云分数分别为62.8%,65.2%和73.4%;3区域积状云在夏秋季节发展旺盛,而层状云在冬春季节占主导地位。云层垂直方向概率密度分布具有显著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其峰值位于2~6km之间。各个区域云液态水含量自云底向上有明显递减趋势,夏季天山和祁连山地区低层具有丰富云水资源,峰值分别达0.47mg/m3、0.38mg/m3。各个区域云液态水含量峰值以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对应液态云有效粒子半径平均值位于8~16μm之间。降水云有效粒子半径随高度上升具有明显递减趋势,而非降水云则存在较弱增加趋势。这种云层垂直方向上结构变化对降水有直接影响,是评估人工增雨潜力重要依据。

  • 标签: 人工增雨 主动卫星遥感 云分数 云水含量 有效粒子半径 垂直分布
  • 简介:2008年8月8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之际,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较强对流云团,给国家体育场内开幕式活动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威胁。根据云系发展状况,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作业,对抑制云、降水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定作用。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AgI粒子与云相互作用过程,在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参照2008年8月8日20:05至20:12进行消减雨作业情况,利用加入催化方案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该作业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就不同播撒量对催化效果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微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I播撒率对降水量改变影响很明显,当以5g·S^-1速率持续播撒AgI7min,在播撒作业后2h,催化区域内均表现为减雨,2h后为增雨。对于减雨微物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播撒AgI后导致空中云水大量减少,进步导致霰减少,霰减少导致雨水减少;而2h后增雨机制则是由于在雨水、云水、霰以及温度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导致地面降水增加。需要指出是由于单参数方案局限性,模拟最大减雨率仅为8%~12%,离消雨要求尚有差距,应利用双参数云方案作进步模拟研究。

  • 标签: 消减雨 中尺度催化数值模式 物理机制 催化效果
  • 简介:利用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15耦合气候模式在不同排放情景下模拟结果,对我国夏季降水及相关大气环流场未来时空变化特征与模式之间不确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表现出较强局地特征。其中,我国东部和高原地区降水在21世纪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变暖加剧而增强,同时模式模拟结果之间致性更好,表明这结果可信度较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表现为持续降水减少趋势,而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则呈现出先减少(21世纪初)后增加特征,不同模式对降水这些局地特征模拟都表现出较好致性。其他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变化不大,同时模式模拟致性较差。多模式模拟我国未来百年夏季降水这些变化特征在温室气体高、中、低不同排放情景下基本致,A2情景预估结果变化最大,AIB次之,B1相对最小。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场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部分模式模拟结果都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有所增强,从而使得由低纬度大洋和南海地区向我国大陆水汽输送增加,造成该地区大气含水量增多,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加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其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程度和范围明显增大。这些环流场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进步加强了我国夏季降水未来变化预估结果可信度。

  • 标签: 降水 大气环流 预估 不确定性
  • 简介: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和各标准等压面的位势场、风场,以及我国160站降水和温度资料,研究了亚洲-太平洋(20°N~70°N,40°E~120°W)地区(简称亚太地区)冬季(12~2月)海平面气压异常偶极型振荡(偶极模)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该异常偶极模与我国冬季气候异常关系。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异常以经向型(ME)偶极模负异常和纬向型(z0)偶极模正异常为主,其中又以ZO正异常发生频数较高。对应ME模,其各空间层高度场异常形势和高度场与MEI(经向型指数)相关系数分布形势十分类似;对应ZO模则主要表现为与阿留申地区高相关中心致性特征,说明阿留申低压变化对其起着重要作用。ME模与我国冬季东部降水异常和气温异常关系密切,ZO模仅对东北地区降水异常有影响,因为ZO模异常对我国上空大气环流异常影响相对较小;这结果同我们传统上在冬季比较关注纬向气压差变化(即ZO模)有些相左,提示我们在冬季更要关注ME模情况。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表明,MEI正异常时,即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北半部气压异常偏高,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偏低时,利于东亚大槽加深加强,东亚冬季风因而会偏强;但是由于此时我国东部主要为下沉气流控制,暖湿气流难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境内,从而造成此时冬季我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反之,当MEI负位相时,大气环流异常利于造成我国东部大范围冬季降水。

  • 标签: 亚太地区 冬季气压偶极模(偶极型振荡) 中国冬季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