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使用维多利亚大学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气候变化导致海表面温度升高2.7K,北大西洋深水流量减少4.5Sv,海洋对人为碳年吸收减少0.8PgC;比较人为溶解无机碳在海洋中垂直累积分布,发现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大气CO2影响在北大西洋区域最明显.1800-2500年,相对于不考虑气候变化情景,模式模拟气候变化导致整个海洋对人为碳累积吸收总量减少23.1%,其中北大西洋减少32.0%.此外,比较不同气候敏感度(0~4.5K,间隔为0.5K)模拟结果发现,气候敏感度越高,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CO2能力抑制作用越明显.

  • 标签: 气候变化 海洋碳循环 碳循环模拟
  • 简介:对延伸期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预报系统整体框架、子模块构成和功能、预报方法、操作步骤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该系统主要有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方法预报2系统,各子系统包括低频天气图、关键区低频曲线2种预报方法。目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已使用该系统对西北地区东部干旱过程和沙尘暴过程进行预报,就沙尘暴预报效果来说,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到75%,2011年和2013年预报准确率均达到67%,预报时效达到8-31d。而对干旱过程预报效果,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80%,2011、2013年分别达75%、67%,预报时效达6-30d。

  • 标签: 延伸期预报 干旱过程 沙尘暴过程 低频天气系统
  • 简介:CAWS1000-GWS型自动梯度观测系统广泛应用于边界层气象观测、通量观测、风能资源详查以及农业气象、环境评价观测等领域。针对该系统日常维护提出建议,并对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给出故障排除方法

  • 标签: CAWS1O00-GWS 维护 故障分析
  • 简介:气象影视节目直是具有实用性、服务性电视节目.随着生活丰富,所需信息量增加,节目形式随之越来越多变.文章主要分析了几种特殊天气外景拍摄,并探讨了外景拍摄中需注意事项,得出气象影视节目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具有竞争力并更好服务社会.

  • 标签: 气象影视 外景拍摄 服务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β、γ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雷暴下击暴流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暴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和冷池强弱变化,同时反映了下击暴流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
  • 简介: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之间相互作用[1].为了表征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考虑碳循环响应于未来气候变化和CO2变化,经常考虑碳—浓度参数化和碳—气候反馈参数化,这是两和相反反馈.碳—浓度参数化是度量陆地和海洋碳库对大气中CO2浓度变化响应程度,从大气观点是负反馈.碳—气候反馈参数化是度量温度和其他气候变量变化响应,从大气观点般是正反馈.碳—浓度响应决定由于CO2增加碳库变化;碳—气候响应决定由气候变化造成碳库变化.

  • 标签: 碳循环 地球系统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海洋环流模式 CO2浓度 全球大气
  • 简介:应用NCEP1°×1°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RUC模式高分辨资料,对2013年2月17日甘肃河东暴雪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西北区域RUC模式输出模拟结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700hPa低涡、地面冷锋是这次暴雪主要影响系统;降雪前期,低层正涡度增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暴雪发生动力机制;降雪前期,由于低涡辐合作用,700hPa高度以下,湿度猛增,为降雪提供了充沛水汽条件;降雪中心和政上空有θse密集强能量锋区;西北区域RUC模式模拟24h内降水量范围、落区、量级与实况致,模拟地面风速偏大。

  • 标签: 暴雪 低涡 水汽通量散度 涡度 数值模拟
  • 简介:为了探讨绥中次暴雪伴雷电天气过程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6h间隔1°×1°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此过程天气形势特点、高低空急流作用、雷达回波特征及反映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相关物理量场特征.结果发现:雷电发生在对流层中层西南风急流和底层偏东风均处在最强时刻,当对流云团发展到-20℃温度层时,温差起电产生雷电;雷电发生在低层850hPa附近存在逆温层消失之后,同时配合低层水汽辐合,产生了暴雪天气;雷电和强降雪发生在大气底层南风和北风转换过程中,强降雪时间与冷空气扩散加强时间比较致,当冷空气扩散到整个大气底层时强降雪结束;引起雷电和强降雪对流不稳定层结主要处在对流层中层,并为上升运动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促使雷电发生和强降雪维持.

  • 标签: 暴雪 风廓线 逆温层 对流
  • 简介: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场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城区暴雨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hPa以下城区上空水汽含量占整层80%以上,地面比湿呈现快速增加后减少变化,比湿峰值对应并不是强降水最强时刻。强降水发生前,城区地面周围湿度分布不均匀,水汽输送主要以南北向为主。比湿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前风向和风速快速变化,其中主要是南风分量贡献。城区上空垂直方向上水汽主要是850hPa向上输送,850hPa以下输送强度逐渐减弱。伴随着强降水开始,水汽垂直输送转为高度层越低,输送强度越大。强降水发生时,地面U、V方向上水汽通量快速减小。强降水发生后,地面和高空水汽输送均发生了变化。大气可降水量与降水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可降水量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水平水汽通量辐合大小,水汽局地变化对可降水量贡献较小。水汽通量辐合、辐散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风场引起辐合、辐散大小。

  • 标签: 强降水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 简介:为进步了解2009年6月5日发生在安徽次飑线天气过程流场结构,本文将两步变分法应用于安徽省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风场反演,并利用反演结果检验发生冰雹、大风以及闪电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预警条件。结果表明,该次天气过程主要受到东北冷涡影响,另外高空西北冷气流和地面暖气流以及深层垂直风切变促进了该次飑线强对流天气发生;冰雹、大风以及闪电等强对流天气对应些特征量关系符合相关预警条件。

  • 标签: 多普勒雷达 反演 强对流 冰雹 大风 闪电
  • 简介:文章利用Micaps系统、地面常规观测气象资料,通过对高空、地面、风场、物理量场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表明:前期干暖气候及上游充足沙源是形成巴彦淖尔市沙尘暴不可缺少环境因素和物质基础;500~700hPa贝加尔湖低涡底部西北气流风力在16~30m·s-1,并形成支急流带,冷平流在10纬度内有5根等温线密集带,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45℃,是形成沙暴天气前提条件之;影响河套地区地面冷锋,其后部地面冷高压紧随其后,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及地面风加大以及沙尘暴出现前期近地面气温增温明显,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显著增大,为沙尘暴天气爆发提供了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通过对物理量场分析,整层干暖条件、强烈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次级环流垂直作用,是沙尘暴发生发展动力源泉;高空涡旋云系发展配合地面辐合上升气流,表明了高低空强烈抽吸作用对沙尘暴爆发贡献.

  • 标签: 河套地区 沙尘暴 高低空环流 物理量
  • 简介: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数据和高时空分辨率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3年3月23日发生在通辽市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烈发展高空槽是触发暴雪动力机制;低空急流与地面西南气流在低层积聚大量水汽辐合,为暴雪发生提供了重要水汽条件;涡度和散度、能量与比湿等与暴雪关系密切;自动气象站逐时风场中“逆切变”存在与强降雪发生时间和影响区域有较好对应;雷达产品特征对暴雪有明显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雪 动力机制 低空急流 物理量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河池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23日桂西北河池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原冷槽、850hPa切变线、地面弱冷锋是这次过程影响系统;边界层辐合线为触发对流云提供了动力条件;冷云厚度是暖云厚度2倍有利于冰雹天气产生;适宜降雹云顶亮温在-52℃到-62℃;当VIL值≥60kg/m2时,强回波附近将有冰雹出现;反射率因子图上弓形回波,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旁瓣回波、三体散射,是发布冰雹预警重要指标。

  • 标签: 区域性冰雹 边界层辐合线 冷暖云厚度比 云顶亮温 VIL值 河池市
  • 简介:目前,信息通信系统现已配有110V/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停电后,这个直流系统是不断电。将110V/220V直流电源系统引入通信中心机房,对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进行供电,是110V/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AC逆变电源模块输入.交流220V供电输入和DC—AC逆变模块同时对中心网管系统和信息设备进行供电:二是110V/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DC电源模块输入.通过负载均衡控制,合理地分配AC—DC整流模块和DC—DC电源模块负载电流比例,保证所有电源模块处于有效输出状态,交流停电时,全部负载电流无损切换至DC—DC模块输出。交流停电后,由于110V/220V直流电源不间断性。保障了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供电连续性。

  • 标签: 直流不间断 负载均衡 逆变
  • 简介:1.1夏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同期梅雨降水关联高分辨率卫星资料(EASE-grid)显示,在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等高海拔地区夏季仍存在积雪。该地区积雪异常可以调节青藏高原陆面加热,进而影响青藏高原西部垂直运动,并通过经向垂直环流调节北印度洋地区垂直上升运动。同时,通过热带地区纬向垂直环流和开尔文波(Kelvinwave)响应,北印度洋异常垂直运动可以造成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对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夏季积雪能够影响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相应东亚梅雨区夏季降水异常(图1a)。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青藏高原西部 夏季降水异常 副热带高压异常 积雪异常
  • 简介:1软件升级前要充分准备L波段(1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软件[1]升级前,要认真阅读上级下发文件要求和升级软件说明,了解软件最新功能和升级前后异同,并应在备份业务用机上模拟升级,对数据文件和台站参数文件做好备份。重点备份安装目录lradar下control、dat、datap、datbak、help、tfs文件夹下文件。再建文件夹,将要升级软件升级包解压存放其中,旦升级失败可还原恢复。

  • 标签: 气象观测系统 软件升级 L波段 高空 参数文件 数据文件
  • 简介:1概况2014年6月15—21日,国家气候中心模式室吴方华博士和张芳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Breckenridge小镇举办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第19届学术年会。该学术年会由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气候与全球动力系承办,旨在探讨CESM模式研发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其他模式发展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其代表了目前国际前沿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国家气候中心模式室历年都会派相关科研人员参会观摩学习。会上张芳主要关注了大气环流模式以及大气化学模式研究进展,吴方华则重点关注了海洋环流模式和海洋生物化学模式研究进展。

  • 标签: 学术年会 地球系统 通用 大气化学模式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 简介:为了研究AMDAR(AircraftMeteorologicalDataRelay)资料对GRAPES(GlobalRegionalAssimilationandPredictionSystem)系统影响,针对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库检索业务AMDAR资料,分析了该资料偏差和标准差等质量特性;利用GRAPES数值预报系统,做了两个月同化预报循环试验。选取资料和试验时间是2013年5月、6月,同化窗口6h,预报时效7d。结果表明,与背景场该资料温度要素平均偏差在0.2℃,标准差在2℃,风平均偏差在0.2m/s,标准差在3m/s,偏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AMDAR资料对同化和预报效果均有改善。

  • 标签: AMDAR资料 GRAPES系统 资料同化 数值预报
  • 简介: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20时,由于PM2.5浓度增大经历了1次轻雾转霾天气过程。(2)地面弱气压场和较小风速以及PM2.5浓度上升和相对湿度增大为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边界层逆温存在是雾霾低能见度过程形成必要条件,边界层有逆温层而不出现雾霾天气条件是:相对湿度〈50%,PM2.5日均值浓度〈75μg·m-3;逆温层下相对湿度大小是区别雾和霾天气指标。(4)相对湿度和PM2.5是决定能见度大小关键因子,其对能见度影响体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当相对湿度〈90%时,PM2.5浓度对能见度作用强于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主要因子,但随着相对湿度增大,其对能见度影响相对增强,当能见度降至1km以下时,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能见度变化主要因子。

  • 标签: 持续性雾霾 阶段性特征 关键因子
  • 简介:文章利用2008-2010年近3a夏季强对流天气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市强对流天气分布情况、雷达回波特征指标阈值及其对应天气类型,旨在为预报员做短时临近预报时能更加客观定量及精细化而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强对流 雷达回波 天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