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推荐的计算农田蒸散量的彭曼-蒙蒂斯公式(FAO-PM),选取甘肃中部雨养农业定西1980~1995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和1990~1995年固定地段0~100cm的土壤湿度资料,对水平衡和Y.M安格斯坦土壤水分预测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后者适宜于本地区的土壤水分预测,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 标签: 土壤水分 预测 研究
  • 简介:通过定点试验和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对晋冀蒙毗邻旱作的农业、牧业、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针对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源、生产水平及经济状况,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并且提出此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优化种养业结构.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作物的生产潜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种养业结构的具体方案及对策.

  • 标签: 气候资源 旱作区 农业 牧业 林业 产业结构
  • 简介:试从气象角度出发,对位于昆山市北部及南部的阳澄湖旅游度假和淀山湖旅游度假的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客流量预报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旅游 气候资源 客流量预报
  • 简介: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范围0.2-1.7℃。不同模式对降水预估差异较大,但有超过70%的模式预估降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3.4%-4.1%。未来气候情景下,王家坝断面洪水总体呈增加趋势,20年一遇的洪水强度平均增幅19%,洪水频率将增大,蒙洼蓄滞洪启用可能更加频繁,启用的风险加大。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 蓄滞洪区 洪水 预估
  • 简介:利用青海东部农业5个地区1961-2005年降水资料和实际干旱受灾面积资料,分析了降水距平百分(Pa)、SPI指数、z指数、K指数4个干旱指标在这些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农业.SPI和Z指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其他指标相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能反映当地的旱涝状况.可以在海东地区气象干旱预测预报及评估中实际应用;Pa指数适用性较差,K指数适用性最差。

  • 标签: 干旱 指标 适用性 青海东部 农业区
  • 简介:基于T639模式,针对2009~2014年11月至次年3月发生在新疆北部的13场暖强降雪天气过程的72h内预报效果进行统计学和天气学检验分析,建立该模式在新疆北部暖强降雪天气中的应用模型。结果表明,T639模式对72h内北疆暖强降雪天气形势场和对流层低层比湿、水汽通量以及对流层中低层涡度的预报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尤其是48h内。天气学检验表明,该模式对48h预报时效内850hPa水汽通量散度、相对湿度、散度及对流层中低层温度露点差和垂直速度的预报一致性较好,对新疆北部暖强降雪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T639 暖区强降雪 预报检验
  • 简介: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既有广泛共识与合作又有深层较量与博弈的大背景下,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低碳城市,对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促进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 低碳 城市 行为特征 气候变化
  • 简介: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自治州气象共有职工26人,少数民族较多,有藏族、回族、土族、苗族,占总职工的50%。在民族地区发展气象事业,既有和内地其他地方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尤其要在搞好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方面做好文章。

  • 标签: 气象台 玉树州 三江源 地区经济发展 藏族自治州 风雨
  • 简介:从2004年风预报分析入手,着重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新技术、新信息综合分析和老预报员经验的总结等问题,探讨现代天气预报应该如何建立一套新的思路.

  • 标签: 预报思路 台风预报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 简介:在热带风暴或台风(以下统称为台风)的预报服务中,本地区受台风影响产生的过程雨量(以下简称台风雨量)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预报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1951—1987年83例登陆于广东——浙南的台风在过第二警戒线前后三天850、500hPa二层八种物理量场进

  • 标签: 物理量场 锋面分析 锋区 水汽通量 预报服务 假相当位温
  • 简介:利用宜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19-22日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1-2.5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或减弱与下游降水的增强或减弱有较好相关性,其中,较低层1-1.5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更为密切;-3.5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且风速大于12m/s的较强急流向下层传递,与下游降水增强有较好对应关系,且对降水加强指示提前量约为2h.2)1km高度以下的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的风切变(AV)增大为8m/s以上有利于下游降水增强,当AV为12-20m/s时,降水明显增强,且△V增大较降水增强提前1-3h;1km或0.7km高度以下△V的增大与下游降水的增强关系较为密切,而1km或0.7km高度以上△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并不明显.3)指数M、J的大小与下游区域降水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当指数M、J增大至峰值,且急流指数脉动增强、频率增大时,下游区域降水也将出现峰值,且指数峰值出现较降水峰值提前1-3h.4)0.5-2.5km高度的暖平流增强,暖平流的厚度越大,且暖平流之上伴有冷平流加强,越有利于下游区域降水增强;km高度以下暖平流逐渐减弱,对应下游区域降水也逐渐减弱;km高度以下由冷平流控制,降水则减弱停止.

  • 标签: 暴雨 风廓线雷达资料 西南急流 风垂直切变 温度平流
  • 简介:讨论气象要素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的关系。4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利用当年4月份的平均温度、上一年12月最高温度预测当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乙脑发病率 气象要素
  • 简介:为进一步了解高寒地区草地土壤冻融期(5—9月为融期,10月—翌年4月为冻期)能量收支平衡及不同剖面物理属性过程,采用热传导对流法、振幅法和相位法就该区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初步分析了不同年际间土壤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传导对流法能较好地描述高寒地区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年平均值由地表向深层土壤逐渐呈滞后效应,地表温度(T0cm)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左右,而深层土壤T160cm和T320cm的最高值出现时间分别为8月和9月,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振幅减小,相位滞后。中间层土壤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拟合效果最佳,回归校正系数分别为0.9361、0.9509和0.9133;土壤总热通量与对流热通量相位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传导热通量相反。因此,季节变化是影响该区土壤剖面热量传递过程和传输方向的主导因子。

  • 标签: 高寒草地 土壤冻融期 回归校正系数 热扩散率 热通量
  • 简介:利用江苏南京、安徽宣城两地的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对ORYZA2000模型基本作物参数进行调整,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干物质分配系数、比叶面积等。两试验点的作物营养生长参数(DVRJ)和生殖生长参数(DVRR)差异很大,反应了模型的区域差异性。模拟效果均能准确反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准确度最高。两试验点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的归一化均方根NSMSE值分别为9%、19%、18%、13%、25%和16%、25%、17%、19%、24%,因而南京试验点的模拟效果比宣城好,参数更具区域适应性。

  • 标签: ORYZA2000模型 田间试验 区域化 参数调整
  • 简介:采用TessierA连续提取法,研究分析了沈阳市新城子铬渣堆存土壤中重金属铬的污染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5种形态分布,主要以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9.74%和21.40%,而有机结合态含量最低,占总铬含量的6.25%。不同的功能区域铬的形态分布有所不同。总体的分布特征是残渣态大于碳酸盐结合态大于交换态大于铁锰氧化态大于有机态。

  • 标签: 土壤 铬污染 生态效应 形态分布 沈阳市新城子区
  • 简介: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源(EmissionDatabaseforGlobalAtmosphericResearch,EDGAR,3.2版本)的CO地表排放源数据,借助于拉格朗日大气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初步探讨了2006年夏季亚洲季风CO异常分布形成的原因及深对流向上输送和反气旋控制作用相关的输送过程。比较分析发现,受到地表排放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和卫星资料反演的CO浓度存在一定偏差(体积分数相差可达2×10-8~3×10-8),但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仅在大尺度风场的驱动下,模式亦可以模拟出上对流层区域CO浓度分布特征,但进一步考虑对流抬升的输送作用后,模拟结果和实际资料更吻合,表明亚洲季风上对流层区域CO浓度大值的形成是中小尺度对流抬升和大尺度输送的共同作用,但后者影响程度更大。亚洲季风夏季上对流层区域的CO主要源于印度半岛北部、非洲中部和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地表排放。该区域CO异常分布主要和两个输送过程相关:一个是大尺度输送和中小尺度对流抬升在垂直方向的输送,使得对流层下部的高CO浓度大气可以很快地抬升到上对流层,甚至可以达到16km的对流层顶高度附近,然后在哈得来环流以及南亚反气旋的影响下,进一步向低纬热带地区输送;另一个是对流层中低层向东和向极一侧的输送使得印度中南部、阿拉伯半岛甚至非洲中部成为亚洲季风区内CO远距离输送的源

  • 标签: 亚洲季风区 上对流层 CO 拉格朗日输送模式
  • 简介:从自治中西部农区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角度着手,通过对前冬500hPa高度场上的西北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下称副高)、亚欧纬向环流指数(下称纬向环流)和当年太阳活动、厄尔尼诺事件与汛期干旱的统计分析[1],利用集合预报方法建立了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思路.并对1998、1999、2000年试报,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大气环流 集合预报 汛期 内蒙古 农业 降水预报
  • 简介:统计分析了1980~1999年辽宁人工增雨示范区内5-10月各类降水云系产生不同强度降水的降水次数和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时长与其相对应的降水次数呈反比关系,降水时长越长,其相应的降水次数越少;而降水时长与其降水量的分布则呈不规则的波动;降水时长为2-8h的降水量对总雨量的贡献为66%,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时段。

  • 标签: 示范区 人工增雨 降水云系 降水量 人工影响天气
  • 简介: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及以上状态。其中水资源中度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全区的75%,极端脆弱区域接近15%。中国北方海河、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最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将加剧水资源脆弱性的风险,不同RCP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我国东部季风水资源中度脆弱及以上区域面积有明显的扩大,极端脆弱区域将达到20%-25%。由于未来需水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北方水资源脆弱性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南方东南诸河等区域将面临可能发生的水危机。

  • 标签: 水资源脆弱性 气候变化 东部季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