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精确的计算方法,减少术后屈光误差,恢复良好的裸眼视力。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06年9月在我院实施PHACO+IOL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3例,收集其术前分别用常规方法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和植入的IOL屈光度(对照组)及用Orbscan-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数值代入公式SRK/T计算IOL屈光度(实验组),以及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值,并比较前后两种方法所得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1)实验组IOL屈光度误差1D以下占73.47%,1D~3D占26.53%,未出现3D以上的屈光误差。(2)与常规角膜曲率计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II公式计算IOL屈光度(对照组)相比,用Orbscab-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误差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28.47%。t检验认为两种检测角膜曲率的方法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用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 标签: 眼外伤 白内障 角膜曲率 Orbscan-II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7种不同公式计算高度近视者行白内障手术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三科一组高度近视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例(9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采用下述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根据术眼实际屈光状态分别计算各个公式的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眼轴为26.00~27.99 mm者应用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为28.00~29.99 mm者,应用SRK/T公式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于SRK Ⅱ公式(P=0.014)。眼轴为30.00 mm及以上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小,其次是Haigis及SRK/T公式,SRK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结论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对高度近视者白内障,尤其是眼轴30.00 mm及以上者屈光度的预测最准确,Haigis及SRK/T公式次之。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者,高度 晶状体,人工 公式,计算 准确性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更有效的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触式A型超声仪结合第2代理论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结合SRK/T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分别对比两组术前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术后3个月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情况、视力分布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同一检测方式测量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以及角膜曲率均高于A型超声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器并联合SRK/T公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测量及计算目标屈光度,测量误差较小,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接触式A型超声
  • 简介:摘要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在不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公式(如Holladay、SRK/T、Haigis、Hoffer Q、Olsen、Barrett Universal I公式等)中预测方法不同,其准确性也不尽相同。并且ELP在白内障术后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IOL的材料和形状,撕囊口的形状和大小,撕囊的方法,患者本身的情况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09-414)

  • 标签: 白内障 有效晶状体位置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IOL屈光度计算方法18例接受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例,女10例分别用临床病史法和Feiz-mannis法及其计算图表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后测视力,及电脑验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达到1.0.术后电脑验光值在+-0.5以内,以上两种方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病史法和Feiz-mannis法及其计算图表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简单准确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OL Master700应用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的准确性。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诊治的105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象。围术期检查,分别使用眼科超声仪、角膜曲率计和IOL Master700系统,对比各项测量结果。结果:1)IOL法和常规法对术前眼部AL、ACD、Km、W-W参数的测定结果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轴长的患者中,IOL法和常规法对术前眼轴长度的测定结果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3)轴长L>26 mm的患者中,IOL法测量得到的术后绝对屈光误差值明显小于常规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时,使用IOL Master70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屈光度测量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最佳预留屈光度。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内障手术者61例(81眼)的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4组:A组(25眼),眼轴22~24 mm;B组(23眼),25~26 mm;C组(15眼),27~28 mm;D组(18眼),29~35 mm。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显著提高(P<0.05)。A、B、C及D组术后屈光度误差依次为(-0.27±0.66)D、(-0.13±0.78)D、(-0.38±0.54)D及(+0.41±0.87)D, D组与另3组相比有显著远视误差(PAD=0.002,PBD=0.024,PCD=0.003);误差程度与眼轴长度呈轻度正相关(r=0.270 P=0.01)。4组患者预测绝对误差依次为(0.57±0.41)D、(0.60±0.50)D、(0.50±0.42)D及(0.83±0.4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比较近视力时根据术后等效球镜度另分为:Ⅰ组(28眼),0~-0.75 D;Ⅱ组(17眼),-1.00~-1.75 D;Ⅲ组(21眼),-2.00~-3.75 D;Ⅳ组(15眼),-4.00~-6.00 D。其中,Ⅲ组术后近视力显著好于Ⅰ、Ⅱ组(PⅠ-Ⅲ=0.001,PⅡ-Ⅲ=0.003);Ⅲ、Ⅳ组视近脱镜率可达100%;Ⅲ组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较正常白内障高,当眼轴长度>28 mm时偏向远视误差。预留屈光度在-2.0~-4.0 D范围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预留屈光度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高度 屈光度,预留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种公式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84例(84眼),术前均用5种公式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测屈光度误差。结果分别用SRK/T、Hoffer Q、Haigis、Holladay 2及Barrett universal Ⅱ 5种公式术后预算屈光度误差依次为(0.301±0.802)D、(0.353±0.807)D、(0.397±0.820)D、(0.229±0.490)D及(0.426±0.760)D。预测屈光绝对值误差分别为:(0.635±0.482)D、(0.627±0.507)D、(0.597±0.520)D、(0.529±0.490)D及(0.626±0.540)D。每个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和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olladay 2公式预测屈光误差及预测屈光绝对值误差均低于其他4种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olladay 2公式预测屈光绝对值误差在0.50 D范围内比例最高(60.7%,47/84),(χ2=8.41,P<0.001)。结论Holladay 2公式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的准确度较高。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摘要随着屈光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得到不断优化。现有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些特殊白内障,如眼轴过短或过长、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计算准确性依然不理想,这是因为IOL屈光度计算为非线性函数,目前基于光学模型的数学公式不能很好地反映非线性关系。因此,采用人工智能非线性数学模型开发的新型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应运而生。本文就新型IOL屈光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综述,为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各公式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智能 白内障 晶体,人工 屈光,眼 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的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18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采用人工角膜曲率计、自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然后将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3种不同仪器测得角膜曲率最大值(43.87±1.65)、(44.21±1.81)、(44.32±1.62)、最小值(42.89±1.56)、(43.30±1.78)、(43.40±1.65)、平均曲率(43.42±1.64)、(43.65±1.67)、(43.81±1.6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眼轴≤25cm分别为(19.19±2.49)、(18.74±2.50)、(18.87±2.50),眼轴≥25cm分别为(42.89±1.56)、(43.30±1.78)、(43.40±1.6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角膜曲率计、自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值,均可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并且相关数据真实可靠、准确。但角膜过平、过陡者,建议使用角膜地形图仪。

  • 标签: 角膜曲率 人工晶体 屈光度
  • 作者: 陈玲 温龙波 蓝卫忠 李晓柠 杨智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3~12岁儿童静态屈光度与主要屈光参数间的回归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建立回归模型: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245例儿童,测量其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m)及前房深度(ACD),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分析静态屈光度(SE)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②验证回归模型:另随机选取2016年7—12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43例儿童,测量上述屈光参数,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SE实测),计算LP和静态屈光度(SE估算),通过Bland-Altman分析比较SE实测与SE估算的一致性。结果:①建立回归模型:SE与AL、Km及LP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5、-0.83和-0.62(均P<0.001);其回归模型为SE=110.56-2.51×AL-0.97×Km-0.44×LP(R2=0.95,F=2534.52,P<0.001)。②验证回归模型:SE实测与SE估算存在明显相关性(r=0.97,P<0.001),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1.00~0.63 D,平均误差为-0.19 D(95%可信区间:-0.28~-0.10 D),81.40%的点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0.55~0.55 D)。结论:AL是屈光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屈光力;屈光度回归模型可较准确估算3~12岁儿童的静态屈光度

  • 标签: 屈光度 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 晶状体屈光力 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压高低与儿童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3─7月在河南安阳城区开展的"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随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2 126例,年龄为(12.2±0.4)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度计算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IOP),非接触光学测量仪Lenstar LS900获得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数据。将受检者的IOP按照三分位数,分为低[IOP<14 mmHg(1 mmHg=0.133 kPa)]、中(14 mmHg≤IOP≤16 mmHg)和高水平组(IOP>16 mmHg)。正视组的定义为-0.5 D≤SE≤0.5 D,远视组的定义为SE>0.5 D。近视组的定义为SE<-0.5 D,其中分为低度近视组(-0.5 D≤SE<-3.0 D)、中度近视组(-6.0 D≤SE<-3.0 D)和高度近视组(SE<-6.0 D)。统一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OP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的IOP为(15.06±3.40)mmHg,SE为(-1.36±2.08)D。低、中和高IOP水平组的近视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3,P=0.021)。低IOP水平组的SE为(-1.22±1.96)D,明显低于高IOP水平组[(-1.52±2.22)D](P=0.021)。不同屈光不正类别的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29)。远视组的IOP最低[(14.77±3.31)mmHg],高度近视组的IOP最高[(16.32±3.55)mmHg],2组的IOP相差1.55 mmHg(P=0.047)。以IOP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显示较高的IOP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β=-0.168,P=0.013)。结论:较高的眼压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眼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眼压 近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前和配戴后一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角膜曲率、眼轴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1月到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103名(共20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成正视组、远视组、近视组,其中根据近视程度将近视组分成低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测量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计算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比(A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膜平坦屈光力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陡峭屈光力仅在近视组与远视组间和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各组间无差异(P>0.05)。正视组、远视组及近视组三组间眼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组眼轴长度显著长于另外两组。中高度近视组眼轴显著长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高度近视组中AL/CR最大;远视组AL/CR最小(P<0.01)。结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是决定屈光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眼轴与角膜曲率比值(AL/CR)是预测近视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碱含量就是水泥中碱物质的含量,用Na2O合计当量表达,即碱量=Na2O+0.658K2O。碱含量主要从水泥生产原材料带入,尤其是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中带入。钾、钠在水泥中是一种有害成分,无论是对水泥生产工艺或者是在水泥工程建筑中(碱-集料反应)都是如此。因而测定水泥与水泥原料中钾和钠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水泥 火焰光度计
  • 简介: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具有操作便捷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所以在检测实验室中具有广泛应用。对此,本文阐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定概述,分析了计量检定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针对性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与人员提供参考,以充分提高检定活动有效性,为计量活动严肃性提供保障。

  • 标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计量检定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仪器,无论在化学、生物学、食品、物理学、环境科学、材料学等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环境检测、化工、医药、冶金等现代生产与管理部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都有着广泛重要的应用,几乎每一个分析实验室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发展、结构、原理、特点及应用,并列举多项例子说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有机分析 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