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惠普尔(Whipple)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病主要表现为小肠吸收不良,故治疗需要供给足够的营养,宜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适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D,K)和矿物质(尤其是钙和铁)。该病多种抗生素治疗有效,包括青霉素族、四环素族、头孢菌素、红霉素、链霉素等。早期治疗首先每天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120万U,链霉素1g,共10~14天。然后,SMZco1片,每天两次,口服,持续1年。SMZco能透过血脑屏障,可有效地治疗中枢神经受损患者。

  • 标签: 惠普尔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治疗Whipple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本中心因胰腺Whipple术后出血行DSA造影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55岁,临床症状均为腹腔出血。评价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再出血以及相关严重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造影为阳性表现,均予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6.9%(31/32),临床成功率为78.1%(25/32),再出血率为21.9%(7/32)。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术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介入栓塞术后1月内死亡率为9.4%(3/32)。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胰腺Whipple术后出血的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多数病人通过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止血成功。

  • 标签: 胰腺Whipple术后出血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Whipple术后胃瘫康复的优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Whipple术后胃瘫患者 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 2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优化护理实施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胃瘫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 Whipple 术后胃瘫患者应用优化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的缩短胃瘫的康复时间,利于患者身体获得更好康复,护理满意度也有较大的提升,可以应用推广。

  • 标签: Whipple 胃瘫康复 优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县级基层医院开展Whipple手术的困难和处理对策思考。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择期行Whipple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就本组患者Whipple手术情况、病例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明确围术期主要存在的困难,并就相应的处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本组患者Whipple手术用时为(271.28±3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95.10±23.51)ml,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县级基层医院开展Whipple手术因患者病情复杂性与个体化差异性等的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术前评估与手术方案的个体化调整,以保障手术及预后效果。

  • 标签: 县级基层医院 Whipple手术 并发症
  • 简介:切口暴露及骨折复位需在关节镜下观察骨折片的位置并确定它能重新植入。先确定骨折片关节软骨下的骨面容量,然后试行复位来确定它是否能回复到原先的位置中。

  • 标签: 骨折复位 WHIPPLE 关节镜 螺钉系统 固定术 骨软骨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阻断下分离胰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SMV)间炎性致密粘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依次阻断胰下的SMV、胰后的睥动静脉和胰上的门静脉方法,分离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门静脉和SMV间存在的手指难以分开的粘连3例。结果分离粘连过程中,破损门静脉和SMV4~7处,但出血量少(分别为57ml、8lml和102m1),且易于修补止血。3例阻断时间分别为36、39和39.5min,继之顺利完成Whipple手术,术后恢复平顺。结论此种阻断方法安全、可行,能基本控制胰后区域的门静脉和SMV的血流和损伤性出血,可成为分离胰与门静脉和SMV间紧密粘连的有效保护措施。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阻断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 WHIPPLE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总体生存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Whipple术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II值。取SII最佳截断值为900,以900为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低SII组(SII≤900)和高SII组(SII>900),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57例,年龄28.0~76.0(56.6±8.8)岁。低SII组纳入92例,年龄(56.9±9.2)岁,男性53例,女性39例;高SII组纳入43例,年龄(56.1±7.9)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低SII组和高SII组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7个月(95%CI:28.4~37.0)和24.4个月(95%CI:21.4~27.4),低SII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生存率高于和高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与高SII(HR=2.047,95%CI:1.354~3.096)、R1切缘(HR=2.595,95%CI:1.663~4.048)、淋巴结阳性率>20%(HR=3.244, 95%CI:1.888~5.573)、区域淋巴结(N1)(HR=3.061,95%CI:1.993~4.702)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SII(HR=1.672,95%CI:1.094~2.555)、R1切缘(HR=2.167,95%CI:1.274~3.685)、淋巴结阳性率>20%(HR=2.631,95%CI:1.309~5.285)是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II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前可获得的独立预后因子,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行Whipple术后总生存期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炎症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左侧肢体无力,伴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35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及记忆力减退,但不伴发热、癫痫发作。病程进展过程中相继出现阵发性四肢抽动、右侧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多食、体质量增加、停经、体温波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吧唑等抗炎药物治疗无效,随着颅内压逐渐升高,脑疝形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仅蛋白定量显著升高。脑电图提示右侧前额颞区慢波。MRI呈以右侧大脑半球、额顶颞叶、半卵圆中心及基底节为主的大片长T1、长T2信号,并不均匀疏松团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并累及左侧大脑半球。病理学检查呈现大片状坏死,脑组织及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大量格子细胞渗出,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六胺银和PAS染色阳性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病变及炎性假瘤等疾病。结论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学检查仅能提示特殊感染,治疗困难,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进行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可以明确诊断,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WHIPPLE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