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准确地定是检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HBV-DVA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组合所产生的实时检验定量PCR方法,检测了58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经FQ-PCR检测,9例HBV的HBsAg、HBeAg、HBcAg、HBcAb都阳性标本,其HBVDNA的阳性率为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0×10^8/ml;16例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62.5%(10例),平均拷贝数为5.2×10^5/ml,而常规PCR只有33%的阳性率;7例HBsAb、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14.3%(1例),平均拷贝数为4.7×10^3ml。结论:HBVDNA的FQ-PCR检测较常规PCR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物假阳性污染,可以真实反映HBV的感染和低复制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病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DNA HBV 假阳性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孕产妇各种血清学标志的乳汁HBV-DNA与血清HBV-DNA相关性的探讨,从而正确指导乙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方法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含量情况。结果68例乙肝阳性产妇大三阳组的血清与乳汁HBV-DNA阳性检出率为100%,二者HBV-DNA含量为最高,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8.7%和90.0%,两组血清HBV-DNA含量分别为7.50×107和4.34×105copy/ml,乳汁HBV-DNA分别为7.14×107和4.56×105。结论乙肝产妇产后能不能母乳喂养与产后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情况有关,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喂养方式,以保证分娩婴儿的安全哺乳环境。

  • 标签: 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DNA 乳汁
  • 简介:目的观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记物与HBVDNA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HBV感染者的血清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204例HBV感染者中,血清标记物出现三种组合,组合Ⅰ为HBsAg(+)、HBeAg(+)、抗-HBc(+)10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6.5%;组合Ⅱ为HBsAg(+)、抗-HBe(+)、抗-HBc(+)80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2.5%;组合Ⅲ为HBsAg(+)、抗-HBc(+)20例,血清HBVDNA含量均低于检测低限(<1×103拷贝/毫升).结论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更能反映病毒复制的程度,应努力开展此项检测.

  • 标签: 血清标记物 HBV感染 抗-HBC 血清HBV DNA含量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检测302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血清标志物I(HBeAg、HBcAb、HBsAg)、II(HBeAb、HBcAb、HBsAg)、III(HBcAb、HBsAg)阳性模式组阳性率分别为98.77%、54.11%、70.67%,两两对比,P<0.05。结论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可提高检测HBV特异性、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HBV-DNA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的载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5例血清乙肝指标阳性的产妇,检测血清和乳汁中的HBV载量,根据产妇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不同分为3组,分析各组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A组(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4.4%和72.2%;B组(HBsAg、HBeAb、HBcAb为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62.1%和34.5%,明显高于C组(HBsAg为阳性),P<O.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C组。结论产妇血清中HBV-DNA水平的高低与乳汁中HBV-DNA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 乳汁 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能否感染HBV并进行复制。方法选取140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对本组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在血液样本中分离提取PBMC,用固定甩片法固定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PCR)联合滚环扩增结合原位跨缺口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HBVDNA进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BVDNA和cccDNA的表达。结果在140例标本中,有95例标本中检测出了HBVDNA的表达,有116例标本中滚环扩增(PCR)结合原位杂交后检测出了HBVcccDNA的阳性信号,血清HBVDNA的浓度在106copies/ml以上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cccDNA的阳性率为103例(73.57%),而血清HBVDNA浓度低于106copies/ml的阳性率为37例(26.43%)。结论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受到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高浓度外周血HBVDNA和cccDNA,采用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出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和cccDNA的表达。

  • 标签: HBV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BV DNA cccDNA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DNA荧光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同时检测638份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对乙肝五项定量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技术对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组224例,HBV-DNA阳性率98.2%(220/224);(2)组40例HBV-DNA阳性率100%(40/40);(3)组220例HBV-DNA阳性率47.3%(104/220);(4)组82例,HBV-DNA阳性率53.6%(44/82);(5)组22例,HBV-DNA阳性率36.3%(8/22);(6)组34例,HBV-DNA阳性率17.6(6/34);(7)组12例和(8)组4例未检出HBV-DNA。结论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应用FQ-PCR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与TRFIA联合应用对乙肝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BV 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乙肝患者血清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进行HBV-M和HBV-DNA定量测定,以HBV-M血清学模式进行分组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特点。结果HBV血清学常见模式6种和少见模式5种。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为55.9%,病毒载量中、高拷贝复制;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9.48%,病毒载量中、低拷贝复制;第8组阳性率为61.0%,病毒载量以中、低拷贝复制。结论HBV-DNA定量检测在各种HBV-M血清学模式具有差异,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乙肝 HBV-M 免疫化学发光法 HBV-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ELISA法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HBeAg与HBV-DNA拷贝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标志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ELISA法不能直接反应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病毒含量,PCR检测可以体现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乙肝的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 标签: HBV 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DNA的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与HBVDNA.HBVM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V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HBCAB阳性 HBeAg阴性 PCR定量检测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乙肝产妇的母乳中HBVDNA含量及其传染性,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利用荧光定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45例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进行血浆及乳汁中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45例产妇血浆和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45)和67%(30、45),其HBVDNA含量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7,n=45,P<0.01),HBeAg(+)与HBeAb(+)两组间比较血浆及乳汁HBVDNA的含量,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BeAg(+)组含量高于HBeAb(+)组。结论:乳汁和血浆中HBV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浆中HBVDNA高拷贝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血浆中HBeAg与乳汁及血浆中HBVDNA含量都具有明显关系,它的存在提示血浆及乳汁中的HBVDNA含量较高。

  • 标签: 产妇 血浆 乳汁 HBVDNA 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运用3种不同处理方法处理754例HBsAg阳性产妇乳汁,再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754例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方法1为44.4%(335/754)方法2为33.3%(251/754),方法3为51.9%(391/754)(P<0.01);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分别为3.87±0.79;3.65±0.68;4.35±0.84(P<0.05)。结论运用方法3处理乳汁标本HBV-DNA检出率及病毒含量均高于其它两种方法,运用方法3筛查出的阴性结果更可靠,乳汁HBV-DNA阴性的哺乳期妇女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 标签: 母乳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肝细胞的跨膜转运作用和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模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HBIG的培养基培养QSG770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培养上清的抗HBs,计算HBIG的透过率;用含HBIG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数天,或先以,定浓度的HBIG共培养,第3天后更换为不含HBIG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培养上清的HBsAg、HBVDNA;用MTT比色试验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浓度为0.1~0.4IU/mL的HBIG与QSG7701细胞共孵育48h时,细胞内约有38%~46%的HBIG。浓度为0.1~10.0IU/mL的HBIG作用第3、6.9天时能抑制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VDNA的分泌(P〈0.01)。住尤药物继续培养的第5、7天,培养卜清中HBsAg浓度较有药物培养的第3天低且继续下降(P〈0.01),第9~11天逐步增高;培养上清HBVDNA水平在第5天时也较有药物培养的第3天低并继续下降(P〈0.01),第7~11大时逐步增高。结论在体外细胞实验中,HBIG能跨膜转运入肝细胞内,细胞内外的HBIG能抑制HBsAg、HBVDNA的分泌。

  • 标签: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EPG2.2.15细胞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HBV-M)的检测,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对426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血清HBV-DNA含量、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99.1%,平均拷贝数为2.54×106,为最高。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23.1%,平均拷贝数为8.53×103。其它组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各种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临床意义不同,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有无复制的精确指标,因此两者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同时也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 标签: HBV-DNA 乙肝免疫标志物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法检测HBV-DNA;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外周血检测表明:HBV-e抗原阳性和HBV-e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8.0%和45.7%,含量分别为10^7.23±2.67和10^4.56±1.47拷贝/ml;临床各组别中,急性肝炎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别(P<0.01);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组显示:对低拷贝量(<10^6拷贝/m1)的疗效尚可.对高拷贝量(≥10^6拷贝/m1)的疗效较差;拉米夫定治疗组表明:低拷贝量组略好于高拷贝量组,前3个月疗效比较好,但从第4个月皆开始出现耐药株,在治疗1年时发生率可达22.6%。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结果表明:拉米夫定治疗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干扰素治疗组。结论实时FQ-PCR法可及时、准确的自动化检测出标本中拷贝数量,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明显优于RT-PCR,它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调整和疗效预期具有比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FQ-PCR HBV DNA 治疗 干扰素 拉米夫定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乙肝五项及HBV-DNA检验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门诊建卡乙肝阳性并进行了HBV-DNA检验的56例(2020.01-2020.06)患者,对其乙肝五项和HBV-DNA检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下HBV-DNA阳性检出率为75.00%,HBsAg阳性符合率较HBeAg阳性符合率高(2=23.333,P=0.000)。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乙肝五项与HBV-DNA联合检验,诊断准确度高,推荐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五项检验 HBV-DNA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肝功能参数(ALT、TBIL),探测这些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DNA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肝功能利用日本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结果HBeAg阳性组患者HBV-DNA载量较HBeAg阴性组显著升高;HBeAg阳性组患者HBV-DNA与HBeAg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BIL、AL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应用血清学模式、肝功能和HBV-DNA对患者感染HBV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HBV HBV-DNA 血清学模式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