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62例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患者,同时予以62例患者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为观察组,常规CT扫描诊断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扫描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扫描后,观察组患者中显示骨折人数(55例)明显高于参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示出现颅前窝骨折30例,颅中窝骨折20例,颅后窝骨折5例,参照组患者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分别为15、8、2例。结论在诊断颅底骨折上,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CT扫描的影像学诊断更为明显,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大力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颅底骨折 多层螺旋CT 常规CT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12月我院收治4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脑脓肿的CT表现及临床,平均年龄32岁,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结果41例脑脓肿CT增强诊断情况良好,确诊总例数33例,准确率达80.5%。Ⅰ型确诊准确率62.5%,Ⅱ型确诊准确率66.7%,Ⅲ型确诊准确率95.5%,不确定型确诊准确率60%。结论CT对脑脓肿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予以准确定位和定性,可肯定脑脓肿的存在及形态、大小、数目,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帮助临床制定正确的最佳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时机,而且是治疗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的理想手段。据其低密度及特征性环形强化特点、病史及脑脊液结果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脑脓肿 CT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种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的关系,为CT机成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计算H31S、STD+算法下,层厚10mm、240mAs水平下,不同管电压的噪声水平;层厚10mm、管电压120kV条件下,不同管电流水平下的噪声水平;管电流240mAs、管电压130kV条件下,不同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分别在不同算法情况下的低对比分辨率;在模型上外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测算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模块图像质量,3名医师独立评价。结果不同算法、电压、电流、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低对比度分辨力与管电流和曝光时间乘积存在相关性;随着电流的下降,在同一大小的模块主观评分逐渐下降,同一电流下,随着模块减小,主观评分逐渐下降。结论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存在相关性,管电压、管电流对信噪比等图像指标影响较显著,在实际校验中也应考虑算法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 标签: CT机 技术参数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了解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施以CT平扫技术、CT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此次抽选79例因腹部肿瘤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确诊患者,均存在腹腔转移现象,以CT扫查技术的差异分组39例甲组施以CT平扫技术,40例乙组则施以CT增强扫描技术,并将病理结果视作诊断工作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检出结果及其符合率。结果39例甲组病例符合率69.23%(27/39),40例乙组病例为95.00%(38/40),(P<0.05)。结论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时,通过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可提升临床诊断工作符合率,推荐选用。

  • 标签: 临床诊断 腹部肿瘤 CT平扫技术 腹腔转移 CT增强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头颈CT血管成像中应用双源CT双低技术与常规CT技术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随机选择本人进修单位于2013年收治的9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低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分、3分、4分分别为2.22%、11.11%、86.6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弓等图像质量分别为(403.12±32.52)HU、(418.55±43.51)HU、(429.55±53.56)HU、(385.12±48.25)HU,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等各项参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双源CT双低技术用于头颈CT血管成像中可促进辐射危害、对比剂危害明显降低,对于临床检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其可行性、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头颈CT血管成像 双源CT双低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35)和乙组(n=35),甲组采用CT诊断,乙组采用增强CT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乙组,乙组最小种植病灶及其宽度、长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增强CT诊断准确率较CT诊断更高,定性更准确,可有效诊断出微小种植灶。

  • 标签: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CT CT增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T平扫、CT增强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4例,分成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CT平扫进行辅助诊断,对照组采取CT增强进行辅助诊断,对两组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1.9%,最小种植灶为(2.4×1.7)cm,平均宽为(5.0±1.9)cm,平均长为(5.9±1.7)cm;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4%,最小种植灶为(1.1×0.8)cm,平均宽为(3.6±1.7)cm,平均长为(3.9±0.8)cm,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取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更加准确,对小种植灶的诊断更加准确,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T 增强CT 碘海醇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已经被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腹腔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T与增强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增强CT组诊断符合率为94.3%,显著高于CT组的60.4%(P<0.05),同时其最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方面,增强CT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但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小种植病灶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肿瘤 转移灶 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平扫与CT增强在腹部肿瘤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114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采取的影像检查方法不同分为CT平扫组与CT增强组,通过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以此评估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增强检出肝转移1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3例,肾上腺转移5例,网膜种植转移11例,腹部转移6例;CT平扫组上述部位转移检出病例分别为8例、13例、2例、9例、3例,CT增强检查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平扫诊断效能(P<0.05)。结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采用CT增强扫查诊断结果更具客观性,是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理想检查方法。

  • 标签: CT平扫 CT增强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64层宝石能谱CT750-HD混合能量和单能量成像对肝血管瘤检出比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行CT能谱成像三期扫描,获得140kvp和70kev图像。一、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二、测量血管瘤-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记录血管瘤在不同条件的检出,采用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上质量评分分别为(4.54±0.57)和(3.794±0.60)分;CNR分别为5.93和3.68,单能量图像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能谱CT70kev单能量图像通过改善图像质量并增加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有利于病病灶的检出,对检出小病灶更敏感。

  • 标签: 肝血管瘤 能谱CT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真菌疾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进入我院的肺部真菌感染疾病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诊断情况。结果白色假绿酵母菌最多,共14株(60.87%),热带假绿酵母菌、光滑假绿酵母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分别为(17.39%)、(8.7%)、(8.7%)、(4.34%)。23例肿块型5例(21.74%),结节型15例(65.22%),实变型3例(13.04%)。结论针对肺部真菌疾病的诊断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开,必要情况最好结合CT、穿刺活检等多种方式进行明确诊断。

  • 标签: 肺部真菌疾病 CT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CT机在日常的应用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CT机内部构件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CT机出现运行故障,就会导致CT机的诊断功能不够理想,导致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不利于医院发展。故此,需要对CT机的基本维修方法展开分析,并进行总结,形成一套符合CT机的基本维修方法,为CT机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医院发展。

  • 标签: Ct机 故障 基本维修方法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CT表现,良性1例,恶性5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CT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边特征等都能清楚显示。结论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部位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对其实施X线平片以及CT和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和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98%、特异度94%以及敏感度96%均明显高于常规X线平片的82%、8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CT以及多层螺旋CT能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支气管扩张症 诊断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