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统计分析新区船员体检空腹血糖水平、异常率情况及该人群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健康体检的5546名男性船员为实验组,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1岁;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7960名男性居民为对照组,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1.5岁。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和异常率。 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7.8±5.18)mmol/L;对照组(5.8±1.78)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39%,对照组为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海船员人群空腹血糖的监测、宣教,糖尿病早期的防治,并予动态观察、早期干预。

  • 标签: 船员 体检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中血糖和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进而比较男女血糖异常率与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方法在日立7100生化仪上用葡萄糖诊断试剂(GOD)法对2291名健康体检血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91名职工的血糖平均值与年龄成正相关,其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中51-60岁年龄段血糖水平最高,男女组分别为6.06±2.21、6.12±2.52)。各年龄段中除31-40、41-50、51-60岁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20-30、61岁以上年龄段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各年龄段体检者中血糖总异常率分为0.13%、0.61%、1.96%、3.49%、6.68%,随年龄增长血糖指标异常率逐渐增加。结论血糖均值和异常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 标签: 血糖 体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血糖筛查情况,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及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人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及血脂、血尿酸。分析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者,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及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对于完成所有检测的空腹血糖正常体检者,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体检人群共45 447人,其中男性23 001人(50.61%),年龄(44.6±13.6)岁,女性22 446人(49.39%),年龄(41.09±12.9)岁。3项血糖指标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97.04%),糖化血红蛋白为56.17%,餐后血糖仅17.51%。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同时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的7 351名体检者中,随着空腹血糖上升,餐后血糖异常率逐渐增加,空腹血糖<5.6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11.59%;空腹血糖5.6~<6.1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33.90%;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异常率为6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 323.7,P<0.05)。空腹血糖<5.6 mmol/L的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者(11.59%比14.32%);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均较单纯空腹血糖筛查低(切点为5.6 mmol/L,8.83%比11.59%;切点为6.1 mmol/L,10.08% 比14.32%)。对5 872名完成所有检测的体检者分析显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人群中,男性、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显著增加,OR值95%CI分别是2.85(2.33~3.48)、2.15(1.76~2.62)、1.82(1.45~2.27)和2.64(2.04~3.42)。此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人群餐后血糖异常风险亦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80(1.51~2.15)、1.52(1.27~1.82)、1.43(1.15~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餐后血糖最低。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血糖异常率较高,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有所降低。对于男性、年龄较大、超重或肥胖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推荐检测餐后血糖

  • 标签: 健康体检 筛查 餐后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退休职工体检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退休职工200例视作研究对象,均实施空腹血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年龄在60-65岁、66-70岁、71-75岁、75岁以上的受检者中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空腹血糖水平在6.1-7.0mmol/l之间、≥7.0mmol/l的受检者中,60-65岁、66-70岁、71-75岁、75岁以上受检者所占比重逐渐升高,P<0.05。结论:年龄越大,空腹血糖异常率越高,处于高血糖状态的退休职工容易同时出现其他症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可能。

  • 标签: 退休职工 体检 空腹血糖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机移动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体检人群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出的100例IFG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纳入研究的先后顺序排序,在Excel软件中产生随机数字序列并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手机移动教育,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空腹血糖值、糖尿病转化率及血糖达标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IFG体检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空腹血糖值达标率较对照组高(均P<0.001)。结论对IFG人群进行手机移动教育,能够降低其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正常的转归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空腹血糖受损 健康体检 手机 移动教育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定期随访对体检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检空腹血糖受损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至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定期随访,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相关干预。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的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更好,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P

  • 标签: 定期随访 体检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
  • 简介:目的:了解40岁以上各年龄段空腹血糖、水平及其升高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GLU水平。结果:各年龄组血糖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 标签: 健康体检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1 922名体检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糖代谢和脂代谢等指标。根据HbA1c和FPG两种指标,对其血糖状态进行分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筛查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因素。采用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分别为8.13%,34.79%)均明显高于FPG(分别为4.70%,8.97%)(χ²值=2 635.940,P<0.001),两种指标筛查糖代谢异常不一致的人群比例为35.65%,并主要集中于HbA1c为5.7%~6.0%且FPG<5.6 mmol/L的人群,其次为HbA1c为6.1%~6.4%且FPG<5.6 mmol/L的人群, 不一致人群比例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导致不一致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长、超重或肥胖、低白蛋白血症、血脂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等,其中45岁以上人群(OR=3.525, 95%CI: 3.216~3.863, P<0.001)相比45岁以下人群,超重(OR=1.474, 95%CI: 1.341~1.620, P<0.001)或肥胖人群(OR=1.856, 95%CI: 1.633~2.110, P<0.001)相比于体重正常人群,均更容易出现筛查不一致的现象。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糖代谢异常 年龄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健康管理对空腹血糖受损体检人群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收治空腹血糖受损体检者300例,均于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检,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实验组在体检后第二天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半年后对比两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结果:两组体检者心理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物质生活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空腹血糖受损 微信平台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0月40岁以上体检者1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脉搏波传导速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IFG诊断标准分为理想血糖组、IFG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三组人群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糖组比较,IFG组及糖尿病组ba-pwv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偏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pwv与空腹血糖水平正相关。它在健康体检中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有效控制做出评估。

  • 标签: 体检人群 空腹血糖水平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高校教师体检结果中空腹血糖水平现状,为有效健康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校2023年1月-10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232例高校教师的空腹血糖值,分析不同性别与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特点。结果:随着年龄的升高,教师血糖水平也明显升高,不同年龄高校教师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男性高校教师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50-60岁中老年高校教师血糖水平最高,应重视最此年龄段高校教师的糖尿病筛查工作;36-50岁中青年高校教师血糖水平较高,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及空腹血糖受损,针对此年龄段高校教师在加强糖尿病筛查同时,还需将其纳入糖尿病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策略;尤其是加强男性高校教师的糖尿病筛查及健康管理,以达到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 标签: 高校教师 空腹血糖 健康干预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glu)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体检中心5985例健康体检者,对其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85例受检者HbA1c异常检出率为12.9%,血糖异常检出率为11.22%,随着年龄的增高,异常结果检出率也增加,并且男性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联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