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神经痛患者,其中48例采取经皮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另48例采取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疼痛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评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3年和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严重程度分别是[(0.55±0.39)分和(0.94±0.61)分,t=7.572,P=0.011],[(0.81±0.61)分和(1.19±0.83)分,t=7.513,P=0.012]和[(1.13±0.65)分和(1.55±0.91)分,t=7.837,P=0.010]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别是[(0.39±0.28)分和(0.67±0.49)分,t=7.290,P=0.014],[(0.65±0.37)分和(0.94±0.55)分,t=7.353,P=0.013]和[(0.80±0.35)分和(1.13±0.64)分,t=7.475,P=0.012]分;总体疗效为两类疼痛和手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分别是[(0.72±0.35)分和(1.33±0.56)分,t=7.701,P=0.009]分,[(1.21±0.49)分和(1.78±0.70)分,t=7.580,P=0.011]分和[(1.46±0.55)分和(2.24±1.03)分,t=8.026,P=0.007]分;观察组上述项评分在1年,3年和5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老年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脑神经疾病,神经痛主要的发病群体是中老年人。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其中一侧面部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一般来说,右侧脸部疼痛的概率会远高于左侧。与此同时,这一疾病的发作情况十分不规律,有时候患者哪怕只是在正常走路抑或是和别人交谈,也会出现阵发性的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时只有几秒钟,但有时却会长达数分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龄神经痛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基础疾病多且复杂。选择此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时需考虑上述特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可证明哪一种外科治疗方式最为理想。经皮球囊压迫术、经皮半月神经节甘油破坏术、经皮射频热凝术均具有微创的优点,可反复进行,但其导致的感觉障碍难以避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为一种非侵入性、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显微血管减压术虽为开放性手术,但随着手术技术和条件的成熟,高龄已不再被视为禁忌,对神经不造成破坏为其显著优势。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作为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的方式之一,在高龄患者中放宽其适应证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龄神经痛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基础疾病多且复杂。选择此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时需考虑上述特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可证明哪一种外科治疗方式最为理想。经皮球囊压迫术、经皮半月神经节甘油破坏术、经皮射频热凝术均具有微创的优点,可反复进行,但其导致的感觉障碍难以避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为一种非侵入性、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显微血管减压术虽为开放性手术,但随着手术技术和条件的成熟,高龄已不再被视为禁忌,对神经不造成破坏为其显著优势。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作为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的方式之一,在高龄患者中放宽其适应证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痛疾病实施针灸推拿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于我院展开治疗的神经痛患者58例为范例,在对其进行随机划分后,观察组合计29例,行针灸推拿治疗;比较组合计29例,行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比较组,即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比较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较差于观察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神经痛患者合理展开针灸、推拿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感,并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推拿 三叉神经痛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疼痛疾病。1985年以来,吴承远教授即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痛的射频治疗研究,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根据吴承远教授的临床经验,探讨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半月节区神经的解剖标志,提高CT影像解读水平,为穿刺手术靶点设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建湖县公安局法医室提供的5具10侧新鲜尸体进行解剖,确认半月节区神经边界的骨性、硬膜性解剖标志;认定半月节及其前后根的分区和神经纤维行走路径。另予2020年2月至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神经痛射频治疗的住院患者行CT薄层扫描,维及多方位二维切面重建,认定解剖标志,描绘半月节及其前后根的解剖结构。结果尸体解剖显示,半月节区神经位于Meckel腔内,其边界由各侧腔壁限定;神经节处体积膨大,由下方颅底凹陷加深与之匹配,而上壁硬膜形状不变。对照尸体解剖在CT影像上认定半月节区神经的各边界线:颅底外侧界线为神经管压迹外端—半月节窝外缘—卵圆孔外缘连线;颅底内侧界线为神经管压迹内端—前结节—眶上裂内缘连线;神经的内侧边界为Meckel腔内侧壁;上方边界为Meckel腔上壁;下方边界为腔底颅骨。半月节边界由节窝形状和腔壁限定,根据纤维位置、走向,把半月节划分为眼区、上颌区和下颌区。结论本文以尸体解剖为基础,认定半月节及其前后根位置、边界、形状、分区的CT征象,为临床术前靶点的设定、术后实际损害灶与疗效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节 解剖学 尸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射频热凝手术后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神经术后患者40例,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B组(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A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B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模式。结果:B组患者在疼痛感完全消失率和对术后护理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并发症人数更少,P<0.05。结论:优化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复条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三叉神经 射频热凝手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此次研究中,对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其应用效果予以探究。方法:20例神经痛患者选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将上述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1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入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神经麻痹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神经麻痹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 标签: 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分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入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神经麻痹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神经麻痹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 标签: 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分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神经痛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38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分为实验组(19例,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19例,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18/19)比对照组(81.08%,11/19)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1/19)低于对照组(36.84%,7/19),P<0.05;经治疗,实验组VAS评分(1.68±0.88)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原发性神经痛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中医针灸的运用可改善其疼痛感,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中医针灸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干预对频射热凝毁损术治疗神经痛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挑选医院接诊的80例进行频射热凝毁损术治疗的神经痛病人,根据病人住院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一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给予协同护理,对比2组病人的心理,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焦虑情绪,抑郁症得分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好于对照组,小组之间对比差别明显。结论:对进行频射热凝毁损术治疗神经痛病人执行协同护理干预,可高效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改进其生活质量,具备关键的临床护理使用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频射热凝 三叉神经痛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痛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痛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43例;另一组为观察组,共43例。其中,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疼痛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护理干预后PSQI、VA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后PSQI、VA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4±1.31)分、(5.36±1.52)分、(68.94±2.67)分、(6.52±1.76)分、(2.23±1.31)分、(89.75±2.78)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神经痛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神经痛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80名患有原发性神经痛的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各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研究组采用针灸疗法,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疼痛感(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针灸疗法 疼痛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择44例并平均分成对照组(n=22)及观察组(n=22)展开探究,对照组选择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微血管减压术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