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7个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家系进行OTC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靶向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7例经串联质谱筛查或临床诊断可疑OTCD的患儿或其母亲进行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panel检测,发现可疑致病变异位点后,应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进行变异验证分析。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抽取绒毛或羊水细胞进行相应基因变异检测,用于产前诊断。结果7个家系中共检测到7种OTC基因变异,分别为c.583G>A(p.Gly195Arg)、c.626C>T(p.Ala209Val)、c.674C>T(p.Pro225Leu)、c.482A>G(p.Asn161Ser)、IVS1-2A>G、c.116G>T(p.Gly39Val)、c.898delT(p.300Phefs*22),其中IVS1-2A>G、c.116G>T(p.Gly39Val)和c.898delT(p.300Phefs*22)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产前诊断家系中3例胎儿基因测序均发现携带OTC基因变异半合子,性别为男性,孕妇选择终止妊娠,胎儿流产组织基因变异分析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另1例胎儿为OTC基因杂合变异,性别为女性,出生后新生儿筛查结果阴性,随访12个月,生长发育未见异常。结论OTC基因变异为7个OTCD家系的致病原因,致病变异的检出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症 高通量测序 Sanger测序 OTC基因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喂养困难15 h、抽搐1.5 h的男性患儿于生后3 d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结合病史、体征以及质谱检测,诊断为早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OTCD)。17个月后其母再次生产一男婴,生后亦迅速出现喂养困难,完善基因检测确诊早发型OTCD。2例患儿虽经积极治疗,但均于生后不久死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患者3次妊娠,最终在多学科管理下分娩一健康新生儿的诊疗经过。2013年患者首次妊娠,孕28周出现急性高氨血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给予低蛋白饮食及降血氨治疗,并在多学科管理下于孕32周剖宫产一男婴,但该男婴生后第3天死亡。基因分析提示患者及其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均存在c.583G>A(G195R)突变。2015年患者再次自然妊娠,但产前诊断提示胎儿为男性,且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存在同一位点纯合突变,于孕21周引产终止妊娠。2017年借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第3次妊娠,并在多学科管理下最终顺利分娩一名健康男婴。

  • 标签: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妊娠次数 围产期 病人医护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发展,更多疑难疾病得到救治,尤其以先天性疾病,如基因病、代谢性疾病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家庭不和谐等。本例患儿以分析高氨血等表现,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为尿素循环障碍。虽患儿最终因病情死亡,但以此重视优生优育,和讨论基因筛查等必要性。至今为止仍无根治遗传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的重点。

  • 标签: 尿素循环障碍,高氨血症,基因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基转移酶(ALT)(AST/ALT)比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60.71±10.42)岁,年龄范围为27~75岁。将患者按照术前肝功能血清指标AST/ALT比值的中位数(1.15)分为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每组5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一周内AST和ALT水平、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原发癌灶是否合并脉管瘤栓、原发癌灶分化程度、原发癌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原发癌灶浸润深度、肝转移癌灶的肿瘤直径、肝转移灶的癌灶个数、肝转移灶的癌灶分布,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ST/ALT是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间术前癌胚抗原、AST及ALT水平,原发癌灶的浸润深度,肝转移灶的肿瘤直径、癌灶个数及癌灶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ST/ALT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高AST/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AST/ALT比值是患者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ST/ALT比值较高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AST/ALT比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氨酸氨基转移酶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时,使用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检测的价值 。 方法: 针对 40 例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检测,同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并做一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 201 5 年 9 月 到 201 7 年 1 月间收治 。 结果: 观察不同检查检查方法对患者所得的结果,可见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其中 AL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7.5 % , AS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5.0 % ,组间比较 P> 0.05,故差异不明显。 结论: 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用于鉴别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分析发现,其均对患者的病情类型具有鉴别价值,但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分析。

  • 标签: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液标本溶血前后丙氨酸基转移酶(ALT/GPT)的测定,探讨溶血对血液标本影响范围,制定相应措施。方法取100份血液标本测得溶血前后ALT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溶血后对血液标本影响范围,大于10U的占8%,4—10U占85%,4U以下占7%。结论溶血对血液标本ALT值确有影响,采取必要措施防治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可以降低ALT值的升高,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溶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 简介:摘要目的对4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缺乏(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OTC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的4例OTCD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样,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蛋白结构。结果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WES结果显示患儿1的OT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421C>T(p.R141X)变异。患儿2和3的OTC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c.119G>A(p.R40H)变异。患儿4的OT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607T>A (p.S203T)变异。c.607T>A变异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PP4),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变异将造成氢键断裂。Sanger测序验证患儿2 ~ 4的变异均为母源性。结论OTC基因变异可能是4例迟发型OT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607T>A的发现丰富了OTC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高氨血症 血尿有机酸检测 OTC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 78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39例痔瘘病人及 39例健康体检者,均对其血液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检测结果。结果 78例受检对象中,经检测发现,有 43.6%的研究对象丙氨酸基转移酶呈阳性,抗 -TP为阳性的仅为 2例,约占 5.1%。结论 丙氨酸基转移酶可对血液检测提供可靠依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检测 应用研究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30例痔瘘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3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对其血液进行检测,并跟踪随访,对血液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研究对象当中,经过血液检测之后,有 23.3%的研究对象丙氨酸基转移酶呈阳性;根据回访情况得知睡眠不足、肥胖等是研究对象 ALT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丙氨酸基转移酶对血液检测提供依据,在血液安全检测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检测 应用研究 肝功能
  • 简介: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检验是献血者健康体检筛查项目之一,检测血清ALT有助于鉴别输血相关肝炎病毒携带者,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某些肝炎病毒标志物未被检测及感染“窗口期”的缺陷,有助于预防输血相关肝炎的传播。目前,我国因血清虬T检验不合格淘汰者献血者比例非常高,造成血源及血液的大量报废,对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就环境、仪器、试剂、标本、方法学上参数的设置等几方面来谈谈ALT检测的质量保证。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ALT 质量保证 酶检测 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炎病毒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缺乏(OTCD)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遗传与代谢科4 261 036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OTC基因检测确诊。确诊患儿进行饮食和生活管理,补充瓜氨酸、精氨酸治疗,长期进行随访观察并评估患儿的生长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确诊OTCD 7例,均为男性,2例为新生儿期发病型,5例为迟发型,患病率为1.6/100万。除1例无异常临床表现外,余6例均数次发病,伴高氨血及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新生儿期发病死亡。患儿新生儿筛查血瓜氨酸不同程度降低,4例尿嘧啶升高,其中1例合并乳清酸升高。7例患儿携带OTC基因半合子突变,6例为错义突变(c.604C>T、c.386G>A、c.779T>C、c.1019C>T、c.594C>G、c.931G>A),1例为内含子突变(c.514-35C>G),其中c.594C>G、c.514-35C>G为新发变异。结论浙江新生儿筛查OTCD患病率低,为1.6/100万,均为男性,新生儿筛查均存在低瓜氨酸。OTCD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新生儿期OTCD发病较为严重,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迟发型多数出现高氨血及肝功能损害。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发现2种新发变异,拓展了OTCD的基因谱。

  • 标签: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尿素循环障碍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氨酸基转移酶(ALT)是血站作为预防输血后肝炎而长期使用的一项检测项目.随着血液检测自动化的应用,许多血站已采用大型全自动生化仪或全自动酶标仪,应用动力学法进行ALT的自动定量检测.笔者根据本血站的实际情况,用ALT质控血清对ALT检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时间、温度等)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检测 质控血清 预防 输血 酶动力学法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谷氨酸基转移酶(ALT)升高与高尿酸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69例高尿酸血患者为观察组,以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ALT和血清尿酸(SUA)水平进行检测,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脂肪因子[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对象ALT升高的发生率,对比分析不同ALT升高程度下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LT升高的发生率及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观察组患者,在SUA水平上,ALT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升高(P〈0.05);在血清TNF-α、CRP、IL-6及FFA水平上,ALT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升高(P〈0.05),在血清APN水平上,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降低(P〈0.05)。结论血清ALT升高与SUA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指标变化趋势一致,相互影响,而影响机制可能与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改变有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尿酸
  • 简介:摘要组蛋白赖氨酸基转移酶2B(histone lysine-K 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2B,KMT2B),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2(mixed lineage leukemia 2,MLL2)蛋白,属于哺乳动物组蛋白H3赖氨酸4(histone H3 lysine-K 4,H3K4)特异性的甲氨基转移酶家族,在广泛的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KMT2B蛋白本身及其介导转录的某些特定基因启动子、强化子或附近顺式调节位点上的H3K4甲基化(H3K4me)的修饰,均能引起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的改变,从而通过调控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进而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KMT2B蛋白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发现KMT2B与早期生长迟缓、胚胎死亡、自主运动的控制和儿童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MLL家族的MLL2在肝细胞癌、白血病、结肠直肠癌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里高表达,表现出有促肿瘤功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KMT2B基因、KMT2B蛋白特征和生物学功能,还强调了基因调控、组织发育、先天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疾病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KMT2B 组蛋H3赖氨酸4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肿瘤 H3K4m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