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舌部细胞联合手术的患者护理,患者手术部位较多,切口较复杂,易发生感染及并发症等问题,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患者好转出院。

  • 标签: 舌部鳞状细胞癌 联合手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细胞的高发因素和流行病学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口腔细胞患者124例,对其高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24例口腔细胞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致病因素为物理性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体易感因素、遗传因素等。结论口腔细胞高发因素较多,致病因素较复杂,有利于对口腔细胞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高发因素 流行病学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KAIl、mtsl在食管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细胞患者60例,其中哈萨克族33例,汉族27例,观察KAIl、mtsl的表达与食管细胞发生与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食管细胞组织中,KAIl、mtsl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KAIl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细胞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mtsl在不同浸润深度食管细胞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结论提示KAIl蛋白的低表达与食管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mtsl的失活对食管细胞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KAIl、mtsl有助于判断食管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KAll mts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细胞患者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2例子宫颈微小浸润性细胞癌病例(国际妇产联盟FIGO标准)总结其诊断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12例中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8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随诊一年至两年,11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病例3个月后复发,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未见转移。结论尽管子宫颈微小浸润性细胞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但患者复发及转移率很低,子宫全切术可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详尽的病理报告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细胞(OSCC)中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年1-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存档石蜡包埋组织蜡块103例及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EGFR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7%和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31.1%和0;OSCC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EGFR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O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
  • 简介:目的分析对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人群实施阴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和实用性。方法对223例ASCUS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在223例患者中,阴道镜诊断正常范围142例,LSIL52例,HSIL29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正常范围147例,CINⅠ46例,CINⅡ13例,CINⅢ15例,浸润2例;阴道镜与病理学符合率比较,二者总符合率达86.9%。结论细胞学报告为ASCUS时,病理结果相差较大,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对ASCUS有重要意义,可大大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宫颈癌
  • 简介:摘要膀胱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然而目前对其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转移复发率均较高。树突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提呈功能最强大的免疫细胞,能有效地诱导T细胞的免疫应答,所以树突细胞疫苗已成为现时免疫治疗膀胱的热点。本文就树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膀胱治疗方面的应用的优缺点和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膀胱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树突细胞(DC)是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其不但具有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还可以下调免疫应答或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胎盘的蜕膜组织中存在DC,DC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和凋亡、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方式参与母胎耐受的维持和调控,从而在妊娠免疫耐受和分娩发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蜕膜 妊娠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9-38cm处见粘膜不规则隆起。2012年08月24日活检病理结果示食管(小细胞首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小细胞。予行“EP”方案4疗程化疗,化疗后于2013年01月22日再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提示“食管黏膜活检标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细胞的CT表现。方法对3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患者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肾细胞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根据肾细胞的典型表现,CT不仅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而且对肾癌进行术前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 电子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温度对树突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临床树突细胞疫苗的贮存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单核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细胞置于-80℃和液氮中的温度下贮存。不同的时间复苏,苔盼蓝染色计算树突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在一周之内树突细胞在-80℃和液氮中冻存复苏后,活细胞数85%以上,四周后在液氮中存活的树突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80℃冻存的细胞。结论液氮中适合长期保存树突细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冻存 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无症状肾细胞和小肾细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3年1月-2010年5月间来我院住院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无症状性肾癌均为单侧发病,病灶直径最小1.5cm,最大6.3cm,肿瘤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的32例,高回声的21例,内部回声不均质的15例,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的35例,周边见血流信号环绕21例,内部见稀疏血流信号的12例,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37例,颗粒细胞21例,未分化10例。结论实时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肾癌,包括小肾细胞的有效方法,超声肾细胞内部回声与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内部的组织结构有关超声联合其它影像检查,特别是增强CT等有助于对肾细胞进一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彩色多普勒 无症状肾细胞癌 小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9-38cm处见粘膜不规则隆起。2012年08月24日活检病理结果示食管(小细胞首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小细胞。予行“EP”方案4疗程化疗,化疗后于2013年01月22日再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提示“食管黏膜活检标本”细胞。免疫组化示“食管黏膜”低分化鳞癌,局灶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样物,肾门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30%(+)。结论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ChRCC)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复习15例ChRCC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hRCC的MRI表现,尤其从T2WI信号特征,肿瘤的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及强化方式。结果15例患者中,单病灶14例、多病灶1例。肿瘤呈球形7例、分叶状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最大径为13~105mm,平均44mm。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11例、等或稍高信号4例;9例信号较均匀、6例信号欠均匀。10例病灶周边见完整低信号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2例包膜不明显。增强扫描8例为中度强化、6例为轻度强化、1例为高度强化;7例病灶为较均匀强化、3例为强化欠均匀、5例为强化不均匀;12例病灶为平台型强化方式、2例为减退型、1例为持续强化型。结论ChRCC多为T2WI稍低信号,信号较均匀,轻至中度平台型强化,结合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可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肾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肾盂肾盏移行细胞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结论CT扫描可确诊此瘤的存在,并且也可判断肿瘤的发展范围,对分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盂肾盏移行细胞癌 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