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分析与研究 新生儿胆红素优质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入与治疗的 70 例患儿为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儿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5 例患儿 . 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患儿;观察组 : 应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患儿。通过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指数、第 1 次排胎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值,得出护理结论。结果: ① 观察组患儿的< 10 mg/dl 、 10 ~ 12.9 mg/dl 、> 12.9 mg/dl 指数占比分别为 91.43% 、 8.57% 、 0.00% ;对照组患儿的< 10 mg/dl 、 10 ~ 12.9 mg/dl 、> 12.9 mg/dl 指数占比分别为 62.86% 、 28.57% 、 8.57%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 观察组患儿第 1 次排胎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值分别为 4.82±1.02 、 4.13±0.28 、 54.71±13.25 ;对照组患儿第 1 次排胎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值分别为 8.72±2.42 、 6.84±0.67 、 87.26±10.37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新生儿胆红素,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换血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及电解质的变化。方法抽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胆红素新生儿,对其进行换血治疗。换血前后分别检测患儿生命体征、胆红素水平、血常规及电解质指标。结果患儿换血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治疗后患儿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P<0.05)。换血治疗后患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换血前(P<0.05),血小板及白细胞数低于换血前(P<0.05)。换血治疗前患儿K+、Na+、Cl-、Ca2+等指标低于换血前(P<0.05)。结论换血疗法操作简便且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较稳定,但换血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及电解质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以确保患儿安全。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治疗 血清胆红素 血红蛋白 电解质
  • 简介:摘要 :新生儿胆红素是新生儿期胆红素异常 造成 的疾病 , 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近年来, 国家 新生儿胆红素的发病率 在不断上升 ,病理性黄疸 需要通过相关 治疗后才能消失, 为了加 深治疗效果 , 要进行 治疗后的护理。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的护理, 归纳可以使用的 护理方法 以及合理合法的护理新生儿 。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胆红素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72 例胆红素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综合治疗,对比患儿临床疗效及胆红素的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 :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 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 且 在患儿胆红素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脐带夹持时间对胆红素风险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日至11月21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Paropakar妇产医院招募了540名正常阴道分娩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257/270在60s内夹闭脐带,209/270在180s后夹闭脐带。出院时和生后24h测定胆红素。生后4周,通过电话联系了506名母亲,记录了婴儿的健康状况、黄疸病史和治疗情况。结果根据出院时的胆红素,早期夹闭组和延迟夹闭组是发生胆红素的高危人群。在4周的随访中,早期夹闭组中13/253(5.1%)的患儿出现黄疸,延迟夹闭组17/253(6.7%)的患儿出现黄疸(P=0.57);早期夹闭组3/253(1.2%)的患儿接受治疗,延迟夹闭组1/253(0.4%)的患儿接受治疗(P=0.62)。所有分析均基于治疗的目的。结论与早期夹闭组相比,延迟脐带夹闭与生后第1天胆红素或4周内黄疸风险增加无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胆红素新生儿5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胆红素新生儿57例作为对照组。对新生儿胆红素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喂养方式、胎膜早破、缺氧、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和头颅血肿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胆红素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出生体重、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胎膜早破、胎龄、母子血型不合、头颅血肿、喂养方式、缺氧为新生儿胆红素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哭闹时间和黄疸指数明显降低,睡眠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新生儿胆红素应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新生儿胆红素发生率,改善患儿病情,降低家属心理压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胆红素患儿中开展抚触护理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数据计算资料为2018年6月~2019年7月期间的72例胆红素患儿,参考抽签法对样本分组,每组36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抚触组实施抚触护理,比对计算两组胆红素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抚触组胆红素患儿住院天数、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持续时间、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比常规组相关数值,P<0.05,统计学显示组间计算参比意义。结论:将抚触护理使用于胆红素患儿中可改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抚触护理 血清胆红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不同光照治疗方法中患儿体内胆红素、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60例胆红素新生儿作为胆组,再根据对胆红素新生儿采取的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胆1组30例(每日蓝光治疗持续12 h)和胆2组30例(每日蓝光间歇治疗6~8 h);选取同期与胆组日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水平≤205.2 μmol/L)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血清胆红素、SIL-2R、GM-CSF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胆1、2组胆红素与SIL-2R及GM-CS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胆1组及胆2组新生儿SIL-2R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偏高[(42.99±7.02)pg/ml vs (45.02±7.93)pg/ml vs (25.92±6.9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且胆1组与胆2组新生儿的GM-CSF值与对照组比较也升高[(23.49±3.29)ng/L vs (25.34±2.58)ng/L vs (8.85±2.2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胆1、2组患儿SIL-2R值与对照组比较[(40.65±8.03)pg/ml vs (32.97±7.05)pg/ml vs (25.92±6.98)pg/ml],较对照组仍偏高;胆1、2组患儿GM-CSF值与对照组比较亦偏高[(22.45±3.64)ng/L vs (15.38±3.19)ng/L vs (8.85±2.2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SIL-2R值、GM-CSF值比较却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64、10.917,P均<0.001)。治疗前总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胆1、2组SIL-2R值呈正相关(r=0.523、0.578,P=0.003、0.001),与GM-CSF水平亦呈正相关(r=0.545、0.548,P均=0.002)。结论新生儿胆红素时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情况,间歇光照治疗在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同时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恢复有帮助。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经络调理预防早产儿胆红素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 2017年 10月 -2018年 9月分娩早产儿 13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基础上进行早产儿体质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分别给予相应的中医经络调理,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 7天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早产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以及达到胆红素诊断标准人数。结果:两组早产儿中,对照组体内胆红素水平以及发生胆红素人数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产儿胆红素预防中,给予中医经络调理,对降低胆红素发病率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经络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蓝光治疗模式应用于新生儿胆红素相关文献的 Meat分析,评估不同蓝光治疗模式对新生儿胆红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联机分别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建库至 2018年 2月),纳入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数据进行 Meat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文献 4篇,包括 259例患儿。 Meat分析显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性 [WMD=-9.69, 95%C1(-20.04,0.65), P=0.07];但总有效率比有统计学意义 [OR=2.42, 95%C1(1 .19, 4.92), P=0.01];且间歇照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持续照射 [OR=0.12,95%C1( 0.08,0.18), P<0.01]。结论 Meat分析指出间歇照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持续照射,且不良反应要低于持续照射,故间歇照射的临床效果更好,适用于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胆红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0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的胆红素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间断蓝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用相应的舒适护理服务。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治疗并发的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患儿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并发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胆红素中并发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及患儿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间断蓝光照射;胆红素    新生儿胆红素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在足月新生儿中约有 2/3发生此病。若本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导致胆红素性脑病,永久性损伤神经系统 [1]。新生儿胆红素是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积累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重者可引起核黄胆,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因此降低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胆红素的关键。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胆红素的有效方法,因其可以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神经系统的损伤,同时其副作用少、操作方便,所以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舒适护理是一种个体化、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为舒适的治疗环境 [2]。 2011年 6月~ 2014年 1月,我们对 60例胆红素新生儿实施舒适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1年 6月~ 2014年 1月在宿州市立医院儿科收治的 60例胆红素新生儿,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 2001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新生儿胆红素黄疸干预推荐标准》诊断标准 [3]。纳入人群中,男 26例,女 34例;年龄 2~ 17d,平均( 7.3±2.4) d;早产儿 4例,足月产 56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 383.62±120.04) μmol/L,间接胆红素平均值为( 356.28±109.11) μmol/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 30例,其中男性 14例,女性 16例;对照组 30例,其中男性 13例,女性 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程时间、胆红素浓度等统计学检验( χ2检验或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使用蓝光照射治疗胆红素新生儿的护理方法 , 为临床护理新生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 选取二〇一九年一月至二〇一九年十二月我院收治的胆红素新生儿八十人。患者家属知晓实验进行的目的和方法,配合实验进行。将八十名新生儿随机 进行数字编号,编号个位数为单数的病患分为常规组,编号个位数为复数的为观察组,每组各四十名新生儿 病患。常规 组新生儿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手段。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新生儿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 结果 : 两种护理方式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效果,其护理有效率、新生儿依从率和家长满意度均比常规组。 ( P<0.05 ),实验数据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胆红素疾病 效果明显 , 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对新生儿胆红素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实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信号(WMH)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484例健康受试者,排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胆红素异常和其他导致脑白质信号的疾病,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比较脑白质信号严重程度与胆红素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检验其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评分中,分析脑白质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Fazekas视觉评分测量脑白质信号严重程度。结果轻度组患者年龄为(63.66±12.21)岁,重度组年龄为(78.37±10.36)岁,两组间比较[比值比(OR)=1.100,95%可信区间(CI):1.076~1.125,t=1.748, P<0.01];轻度组高血压患者183例(56.83%),重度组高血压患者为130例(80.25%),两组间比较(OR=1.907,95%CI:1.119~3.249,P<0.05)为脑白质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胆红素水平是脑白质信号的危险因素,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后,以最低四分位数胆红素水平Q1为参照,Q1中轻度组为88例(56.45%),重度组为34例(43.55%),Q2轻度组86例(70.97%),重度组34例(29.03%),两组间比较(OR=0.418,95%CI:0.220~0.792,P<0.01),Q3轻度组81例(71.77%),重度组40例(28.23%),两组间比较结果为(OR=0.504,95%CI:0.265~0.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胆红素水平为脑白质信号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高信号 胆红素 Fazek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益生菌用于新生儿胆红素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本院接诊的胆红素新生儿 80 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 2 组。试验组口服益生菌,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疗法。对比免疫功能等指标。 结果:疗程结束时: 试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28.47±26.15 ) umol/L ,比对照组( 160.34±24.89 ) umol/L 低, P < 0.05 ;试验组 IgM 水平( 0.61±0.12 ) g/L 、 CD4+ 水平( 50.58±7.94 ) % 、 CD4+/CD3+ 值( 1.97±0.72 ) % ,比对照组( 0.29±0.08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在严重胆红素新生儿脑损伤的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完成aEEG监测的严重胆红素足月儿223例。比较aEEG正常组(n=180)和aEEG异常组(n=43)之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ABE)发生率,分析aEEG对ABE的早期诊断作用以及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和头颅MRI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aEEG异常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536.2±154.6)与(422.1±103.0)μmol/L,t=-5.109,P<0.001]和ABE发生率明显高于aEEG正常组[62.8%(27/43)与9.4%(17/180),χ2=62.366,P<0.001]。aEEG对ABE诊断的灵敏度为61.3%,特异度为91.1%。随着ABE由警告期向痉挛期进展,aEEG电压抑制越严重(Gamma=0.847,P=0.003),睡眠觉醒周期越紊乱(Gamma=0.941,P<0.001),痫性放电越频繁(Gamma=0.976,P<0.001)。223例中148例完成BAEP检查,BAEP异常组aEEG异常率明显高于BAEP正常组[32.7%(33/101)与6.4%(3/47),χ2=12.040,P=0.001],且BAEP重度异常组电压异常率高于BAEP轻度异常组[20.6%(7/34)与2.6%(1/38),χ2=5.858,P=0.016],BAEP重度异常组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BAEP轻度异常组[32.4%(11/34)与2.6%(1/38),χ2=11.413,P=0.001]和BAEP中度异常组[32.4%(11/34)与3.5%(1/29),χ2=8.480,P=0.004]。223例中108例完成MRI检查,胆红素脑损伤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组aEEG监测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MRI正常组[28.6%(10/35)与2.6%(1/39),χ2=9.864,P=0.002]和其他影像学改变组[28.6%(10/35)与2.9%(1/34),χ2=8.451,P=0.004]。结论aEEG监测对于ABE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并且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胆红素所致的脑损伤在aEEG监测上主要表现为痫性放电增加且多为频繁放电。aEEG监测与BAEP及MRI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核黄疸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前白蛋白(P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判断新生儿胆红素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诊治的新生儿胆红素3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分娩,其中早期新生儿210例、晚期新生儿90例;按照胆红素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0例)、中度(150例)及重度(100例)。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儿PA、γ-GT水平。结果晚期新生儿PA、γ-GT水平分别为(95.81±4.58)mg/L、(44.97±5.21)IU/L,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的(94.77±6.32)mg/L、(53.88±6.32)IU/L(t=1.410、11.767,P=0.160、0.000)。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增加,患儿PA水平逐渐下降(P<0.05);中度、重度γ-G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t=2.222、2.020,P=0.027、0.046);而中度与重度γ-GT水平相比较(t=0.712,P=0.477)。中度与重度新生儿间PA水平相比较(t=1.741,P=0.083);而中度、重度间P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t=2.357、3.277,P=0.019、0.001)。重度与中度间血清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9,P=0.474);而重度、中度血清PA水平低于轻度(t=3.234、2.117,P=0.001、0.043);三组间两两血清γ-GT水平比较,其中重度与中度间比较(t=0.297,P=0.767)、重度与轻度比较(t=0.269,P=0.788)、中度与轻度比较(t=0.013,P=0.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不同时期新生儿胆红素PA、γ-GT水平可为临床判断患儿病情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 标签: 前白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诊断价值 足月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胆红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8月收治的胆红素新生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性睡眠护理,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睡眠时间、不适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睡眠时间、哭闹时间、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67 ± 1.45)h/d、(0.82 ± 0.12)h/d、(191.58 ± 12.7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7.63 ± 1.33)h/d、(1.05 ± 0.15)h/d、(202.42 ± 13.08)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43、7.573、3.755,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5.26 ± 1.24)、(8.70 ± 2.12)d,对照组分别为(7.14 ± 1.18)、(12.95 ± 2.3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946、8.573,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优良率、呕吐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36/40)、7.50%(3/40)、5.00%(2/40)、10.00%(4/40)及100.00%(40/40),对照组分别为72.50%(29/40)、27.50%(11/40)、22.50%(9/40)、32.50%(13/40)及87.50%(3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21~6.050,P<0.05)。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的治疗中应用保护性睡眠护理,可有效延长新生儿睡眠时间,提高其睡眠质量,有助于患儿症状的改善,减少不适反应情况,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保护性睡眠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睡眠质量 症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蓝光毯治疗胆红素联合母婴床旁护理对母婴身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本院接收的胆红素患儿, 111例患儿的接收时间均在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箱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蓝光毯治疗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母婴身体康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有效率为 78.57%,略低于对照组 90.91%,观察组治疗时间为 4.15±0.65天,略长于对照组 4.08±0.89天,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同时,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及母亲角色适应率分别为 96.43%和 92.86,显著高于观察组 38.19%和 52.73%。结论 蓝光毯治疗胆红素联合母婴床旁护理可促进母婴身体康复。

  • 标签: 蓝光毯 蓝光箱 高胆红素血症 母婴床旁护理 母婴身体康复